大亮山上的華南松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大亮山上的華南松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文/踏雪覓霜
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英雄走過的路,每每留下的都是動人的歌謠,如果有那麼一天我要去大亮山上走走,感受偉人的成果。這樣一位老人是有多大的精神和信念在支撐!
楊善洲爺爺60歲光榮退休,領導找他談話,讓他去昆明居住,但是他一口回絕了領導說:“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大亮點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村民缺衣少糧,就開始大規模的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生態遭到極大破壞,山光水枯,荒涼空曠,山石裸露,山間溪流逐年減少乃至枯竭,村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裡外的地方人挑馬馱,周邊十幾個村也陷入“一人種三畝,三畝吃不飽”的貧困境地。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村民只有進一步開荒耕種面積,導致了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就這樣,他老人家亦然退去在城裡安度晚年的機會,回到了保山施甸縣,他說:“我是在兌現許給家鄉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為工作關係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家鄉人找過我多次,叫我幫他們辦點事我都沒有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後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至於具體做什麼,經過考察我認為還是為後代人造林綠化荒山比較實在,這既對全縣有利,也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有利。”
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和鋸木樹都不長。”然而,他創辦林場的設想和決心沒有被動搖。他請地、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調查研究。他們帶着帳篷,風餐露宿,徒步24天,進行了調查。經過調研,更堅定了他改變大亮山面貌、“種樹扶貧”的決心,並將場址選在了大亮山。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他認為經營方式單一,從廣東、福建等地引入了杜龍眼樹苗,開闢了龍眼水果基地。隨後他有發現施甸縣的立體氣候突出,高海拔地區常年雲遮霧罩,是種植茶葉的好地方。酒房鄉供銷社茶廠生產的袋裝黑山銀峰茶,1994年曾榮獲省農業廳優質產品稱號,供不應求。他們從中得到啟示,也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還專門投資建了一個粗茶葉加工廠;另一方面,他號召林場職工開拓新的生產經營領域,和林場職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場沒有幾年時間,就紅火起來了,家業擴大、經濟效益也逐步顯現出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說:“我1952年入黨,其實當時自己沒想到入黨,覺得自己條件不夠,是組織上看我表現不錯,把我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隨着思想覺悟的提高,越來越覺得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遠大目標是使整個中華民族富裕起來,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黨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奮鬥目標。”他還說:“我是共產黨員,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麗堂皇,別人卻還過着艱難日子,那麼,我們常說的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不是成了騙人的假話嗎?無論在什麼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1964年,楊善洲擔任施甸縣委書記時,組織上提出把他愛人轉為城鎮戶口,他謝絕了。 1978年,組織部門有文件規定他家除大女兒外,都符合進城的條件。當組織部門寫報告上去時,被他要求撤銷了。他說:“身為領導幹部,我應該帶個好頭。我相信我們的農村能建設好,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
1975年夏天,家裡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處漏雨,全家老小實在無法居住,妻子張玉珍專程跑去找楊善洲拿點錢給家裡修房子,楊善洲掏出身上僅有的30元錢交給妻子,說:“你先拿這30元錢回去,買幾個瓦盆接一下漏,暫時艱苦一下。”張玉珍接過30元錢,含着淚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楊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種樹。出於對楊善洲進城給林場辦事住宿方便考慮,全家想方設法借了5萬多元錢在施甸縣城的附近買了一塊地蓋起了一間房子,妻子張玉珍找楊善洲湊錢還賬,楊善洲東拼西湊拿出了9600元。“你一輩子就攢了這麼點錢?”老伴問。楊善洲擺了擺手:“別人不理解我,你還不理解我?我真的沒錢!”張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淚水回去,把剛蓋起來還沒住的房子賣了。
1986年,姚關鄉的一位副鄉長在楊善洲家看到老書記的老伴和女兒們正在吃包穀飯,得知老書記家裡的糧食不夠吃只好用包穀摻在飯里時,這位副鄉長流淚了,當即讓鄉民政給老書記家裡拉去了兩袋救濟糧。楊善洲知道后,批評了他:“好多人家連包穀飯都吃不上呢,接濟要接濟比我們更困難的家庭。”他叫家裡人將送來的糧食退了回去。
1988年,當時駐板橋漢庄的地委工作組接到板橋鎮宗家山村楊春蘭老人的申訴。老人去賣豬,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豬,並扯着老人來到了地委工作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組負責處理此事的人聽信了對方的話,責令楊春蘭老人立即將豬還給對方,並罰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組。楊善洲得知此事後,馬上責成工作組與地委信訪辦公室的幹部進行調查核實,他說:“我們處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馬虎行事,不能傷了群眾的心。”后經調查核實,原來楊春蘭所賣的豬是別人偷了轉賣給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組還了他一個清白。
楊善洲爺爺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並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的幾年裡,林場只給他補貼70元伙食費,後來調到了100元。不僅不要錢,楊善洲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林場在山下辦了一個水裡基地,招了一些臨時工,碰上林場經濟困難的時候,楊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用於發工資。大亮山的生態修復,使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得到保存。現在,林場珍稀動物有黑熊、豹子、獼猴、鳳頭鳥、野雞等,植物有桫欏、銀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現象消失,風調雨順,周邊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決燒柴問題,通過合理採收乾巴菌等山珍實現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但由於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養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在乾旱期間仍然充足。2009年4月,楊善洲把自己用23年時間辛苦創辦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正式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林業局。有人算過一筆賬:大亮山林場佔地7.2萬畝,其中5.8萬畝華山松中有3萬畝已鬱閉成林,按1畝地種200棵樹,一棵樹按最低價30元計算,大亮山林場的活立木蓄積量價值已經超過3億元。移交林場時,他不沾林場一點好處,不帶林場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觀的綠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財富。
楊善洲爺爺於2010年10月10日15時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雲南省保山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3歲。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這首流傳於滇西保山市施甸縣的民謠,不僅唱出了當地群眾對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爺爺的敬重,還生動地向世人詮釋了作為一名共產黨人60年如一日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楊善洲爺爺走了,不僅給家鄉人民留下5.6萬畝鬱鬱蔥蔥的山林,更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筆財富,啟迪廣大領導幹部和黨員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腳踏實地的行動和坦蕩無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書寫正確的群眾觀、權力觀、名利觀。
頂個草帽,穿雙草鞋,隨身帶着鋤頭、鐮刀、嫁接刀等各種農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塊地里的草長高了就鋤兩把,誰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幫着嫁接。他沒有“官架子”,勞動中和他嘮家常、訴委屈,就像鄰家老農一樣。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他發現問題,剖析矛盾,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並受到群眾認可和歡迎的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有力措施。
楊善洲爺爺去世后,人們整理他的文稿時讀到:我對家庭欠債很多……但當時只有如此選擇,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無從說起。
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2013年11月16日
相關範文
- ·濕漉漉的華南四月……
- ·十八大報告五大亮點解讀
- ·卡通大亮相教學反思
- ·華南理工大學何倩雅個人簡歷
- ·碎語“華南虎嘯”
- ·金花山上的洋土匪
- ·鳳凰山上的槍聲
- ·聚賢山上的牽牛花
- ·記躍進山上的經濟林實驗園
- ·鳳凰山上的月光
- ·天山上的一棵樹
- ·青山上的思念
- ·別在大山上的風景
- ·多娘神山上的情歌
- ·高山上的松柏林
- ·三清山上的飲食
- ·岑山上的兩色花
- ·心事,被山上的楓葉着色
- ·構建和諧地稅演講稿--奏出和諧地稅的
- ·愛的華爾茲串詞
- ·一個人的華爾茲
- ·百年“阿克梅”:三重奏的華彩和悲愴
- ·一個人的華爾茲
- ·一個人的華爾茲
- ·烏蘭巴托的華人子弟學校,華人的拳拳“
- ·我願用一生素稿裝扮你的華麗
- ·泊一泓思緒演繹秋的華章
- ·當代的華清池
- ·寧靜的華盛頓
- ·春醉,夢幻的華爾茲
- ·生命的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