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仇恨中重生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他雖然奪走了我太多美好的東西,可是他奪不走我的生命和我的未來。”
——《生死劫》
近段時間來,一直沉醉在眼花繚亂的美國大片中。看美國電影和看國產電影,無論是視覺上還是感受上是有很大區別的。不可否認國產電影在大場面、電腦特技、剪輯手段、音響效果燈方面與美國影片是無可比擬的。但是國產影片特別是文藝片往往能以情感和故事吸引觀眾,並且有一種觸動觀眾內心的力量。
《生死劫》是根據安頓的《絕對隱私》小說中的同名故事改編而成,李少紅導演、周迅主演的電影。這部影片因為題材敏感,而無法登陸內地銀幕。但這部影片卻是在2005年獲得了美國萃貝卡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的影片。很多人認為這有些諷刺意味。在中國遭禁的影片,卻在國外大獲全勝,一部描寫愛與欺騙的影片,海外觀眾居然會讀懂中國女性的無助與無奈?無論是讚美還是諷刺,也阻止不了《生死劫》綻放光芒。
這是一部極其輕緩的電影。類似於《肖申克的救贖》的敘述方式。影片剛開始,主演周迅用低沉的聲音慢慢的訴說著一個故事。因為音色本身就嘶啞低沉,更顯現出了影片所包含的滄桑、無奈、冷酷的基調。我喜歡那種娓娓道來的語調,以及用大量旁白作為敘事的角度。這樣會無形的吸引觀眾,會毫無預兆的打動觀眾,即使這個故事與你無關。
不僅如此,影片寫實般的鏡頭伴着周迅低郁的旁白讓人不寒而慄。因為那悲傷的表情和沉靜的述說,讓我彷彿在聆聽發生在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安靜的述說與安靜的傾聽之間,慢慢的體會電影中那種安靜輕緩的味道。
初看《生死劫》,心裡有一種淺淺的恍惚和淡淡的憂傷,有一種想哭卻哭不出來的情緒。就像心被撕成了兩瓣,又被碾碎。來不及哭,卻消失在風雨里。
這部電影的節奏與電影本身所渲染的宿命感是相得益彰的。除此之外,導演李少紅對細節的細膩的處理、對場景的自然設置、聲音的隱喻、強烈的對比、鏡頭背後隱藏的危機等,讓這部電影更加的深刻和耐人尋味。除去電影所運用的技巧,故事所體現出來的孤單、渴望、滿足、破滅、仇恨以及重生等情緒也是影片吸引我的原因。
【關鍵詞】孤單
我認為,一個人悲劇人生的開始,往往與悲慘的童年有扯不斷的聯繫。在我看來,影片一開頭便為嫣妮(周迅飾演)的悲劇人生埋下伏筆。做為一個寄人籬下、被人遺忘的私生女,她淡忘了親情,並且形成了一種與生俱來的抵觸情緒。
嫣妮說:“人生從來就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她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家庭。”她對自己的出生、家庭充滿了無奈和不滿。父母的拋棄、親戚的漠視在他的童年中留下一段無法磨滅的痛苦記憶。這樣的環境造就了她孤僻叛逆的性格,在這種性格下生活,身邊充斥的是孤單和絕望。這種特殊的成長曆程給她的人生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鎖。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時候,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
早在童年,人生就已渲染好了底色。年少時候的經歷,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對一個人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無形中塑造了人的性格、氣質與行為傾向。嫣妮在如此壓抑的氛圍中生活了十八年,可以說她的人格早已定格。她最缺乏什麼?她最需要什麼?這是顯而易見的,嫣妮很孤獨很寂寞,她需要愛,需要一股強大的可以依賴的力量。而並不愉快的童年生活,長期與父母的隔離,使她逐漸淡漠了親情,內心積壓了許多對親人的不滿甚至怨恨,叛逆與反抗亦由此開始。嫣妮很無助,她沒有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孤獨的漂着,始終沒有可以支撐她的後盾和精神力量。這種對家庭和親人的不信任,是日後她在愛情歧路上越走越遠,無論前路多黑多暗也絕不回頭,絕不回家的重要因素。
其實嫣妮的孤單時可以改變的。就像她覺得考上大學可以擺脫寄人籬下的宿命,去實現自身的價值一樣。大學是嫣妮的夢想,在她的心裡,她覺得考上大學就可以脫離童年的陰影,站到陽光底下去;在她心裡,她覺得考上了大學,就可以不再是他人眼裡的多餘人,也能徹底打翻母親罵她的雞窩裡飛不出鳳凰,也能給那個只謀面一次的父親一個交待。
她雖然有擺脫黯淡人生的慾望,但卻沒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當一個人把孤單當成一種習慣,無論花多大的力氣都是很難將孤單這層堡壘攻破的。我發現,嫣妮進入大學后,並沒有嫣妮與同學交往的場景,也沒有嫣妮與老師討論的鏡頭,只是有一個嫣妮穿着白大褂做實驗的情景。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有意要將嫣妮置身在一個沒有朋友、沒有生活熱情的情境中,好讓在遇到木玉(吳軍飾演)時更加無法自拔。但嫣妮還是在孤單中等來了她認為幸福美好的愛戀。
然而,當她認為他可以作為鳳凰飛起來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她只是帶着頭頂上一朵灰色的雲彩飛到另一朵更濃厚的烏雲下去了。
【關鍵詞】渴望
嫣妮與木玉是以撞車的形式相遇的,雖然這樣的相遇頗具戲劇色彩,但好像預示結局有一種不好的徵兆。
我認為木玉所做的事情還不足以捕獲一個女人的芳心。幾次照面,一雙拖鞋、一個鬧鐘、兩袋鍋巴、一本書再加上嫣妮生日是送的一輛粉紅色自行車就搭建了兩個人的戀愛橋樑。但這並不是木玉的溫柔體貼讓嫣妮陷入愛情漩渦,再大的愛情漩渦也得有時間和物質的支撐。嫣妮完全是自己在設計愛情陷阱並且自己往下跳。這歸結於她對愛情的渴望。
嫣妮對真情的渴望對愛情的需求,使她在愛情里暈頭轉向,失去理智。但是她的渴望得到與害怕失去是對等。她說她除了知道木玉比他大七歲以外,她什麼也不知道。她不敢詢問他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因為嫣妮認為“如果我了解了他,我就失去了他”。
寂寞的女人往往最沒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嫣妮初入大學時,無依無靠,奶奶家從來沒有給她歸屬感,當有一個男人出現在她單調的視線中,無疑像一輪太陽瞬間照亮了她暗淡的生活。木玉就這樣成為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木玉像一塊磁鐵牢牢的把她吸住,有她曾經得不到的依賴感與無微不至的關愛,她拚命的吮吸着這從未擁有過的強大的力量。嫣妮失去了理智,她彷彿給自己的眼睛蒙上了紗布,放心的把手交給木玉,讓他牽着自己走,無論他把她帶到哪裡。誰能阻擋她呢?她實在是太寂寞了,太需要愛了。她不是傻,只是在尋找着丟失的人生。
這部分的故事蜜而溫情,大部分時間都是男主角在說話,周迅的表演只是幾個關鍵的瞬間才出現,簡單而深邃的帶出來堅定和執着,只是一個不動搖的眼神就足以讓你期待一個美好愛情故事的更加動人的結果。但是細節的處理讓我覺得很巧妙。比如,嫣妮和木玉坐在車上看露天電影,嫣妮在認真的聽着木玉“辛酸史”,但是露天電影中對錶正說到“別聽他的鬼話”。像這樣的例子在影片中出現多次。這種帶有隱喻性的細節是很難被人發現,但我認為這正是導演的高明之處。
但是這個部分我認為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兩人戀愛節奏過快、產生感情的基礎條件說服力不強。嫣妮作為一個渴望真情的寂寞女孩,雖然極力渴望被愛,但是作為一個叛逆的孩子骨子裡必定有生性多疑的特質,在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或是同甘共苦的情況下,對待他人一般都會持有抵觸之心。二是木玉的台詞過於煽情。“但是我會比所有男人都會愛你的。我會一輩子都對你好的。我真的很喜歡你,如果你能接受我的話,是我的福分。”作為一部描寫現實主義的影片,這樣的對白過於肉麻,雖然看到後面我們知道,木玉是以個功於算計的人,但是與他冷酷無情、齷齪的形象是不符合的。
【關鍵詞】滿足
當一個男人對她溫存的笑,便奉獻了她全部的愛。即便要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只要與自己相愛的在一起就已經足夠。。
在學業前途和愛人孩子之間,嫣妮選擇了後者。因為她相信她以為的愛情,相信那個人留下的眼淚是為了自己。因為相信,她失去了19歲應有的燦爛年華,因為相信,即便綴學回到男人的地下室里過着不見陽光與空氣的生活她也覺得滿足。
她說地下室里有小吃攤、有賣場、有娛樂設施,這不被“地上人”了解的“地下生活”她同樣可以過得開心。所以嫣妮一心一意的愛着她的木玉,愛得不顧一切,愛到滿身傷痕。嫣妮的感情有里愛,有依賴,有迷戀,有幻想的寄存,有對不曾擁有的被愛的抓住的渴望,她寧可死心塌地的生孩子,躲在蚊帳里,感情逐漸畸形。
嫣妮說她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里坐井觀天,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等待木玉下班、躲在蚊帳里打文蚊子、從那台殘破的黑白電視機里鋪貨唯一的聲音來源以及等待孩子的出生。
陰暗地下室里的生活,註定了故事不會成為胭妮想沉浸的幸福,虛幻背後是慘烈的現實。她,在以為與幸福最接近的地方跌落……
【關鍵詞】破滅
那輛讓嫣妮對木玉產生好感的自行車,也讓嫣妮發現了木玉是有婦之夫,一個四川女人。而且有個孩子。這些嫣妮都看到而且也能大致感覺到了什麼,嫣妮去抱木玉的孩子的時候被那個四川女人以為是來買孩子的,拿着菜刀追趕了半路並且砍了木玉買給她的粉色小車,這個場面讓人膽顫驚心,但卻不足以讓嫣妮相信她愛情的破滅。她說“如果我離開他,我就是一個人了。”其實不難發現嫣妮還是有理智的,只是為了擺脫黯淡的日子,她放棄了自己的理智。
可是當木玉拿着一張簽有她母親和他的名字的嬰兒買賣契約書時,嫣妮聲淚俱下,她不得不接受“破滅”的到來。嫣妮掙扎着試圖阻止買孩子的人把孩子帶走的樣子讓我想起前面那個四川女人,我想所有人這時候便能夠明白,嫣妮只不過是在重複原來那個四川女人的命運,這種場面是觸目驚心的,掠奪母親懷裡的孩子是對母親精神上的巨大摧殘,沒有那個母親能承受得起這樣的摧殘。
夢醒了,才發現原來這只是一個圈套。曾經的山盟海誓暴露出虛偽的本質,才發現自己被人欺騙了感情,出賣了肉體。既可笑又可悲的是,你無法指責狠心的對方,也找不到報復的證據。為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每一步你都是毫不懷疑、心甘情願甚至是不顧一切、義無反顧的踏下去,不曾想過步步墜入的竟是萬丈深淵。
這就是當局者迷。為了一個不值得去愛的男人,放棄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糟蹋了身體。在惋惜嫣妮的同時,對於木玉的冷酷無情,觀眾更多的是憤怒與責備。可是,深入的考慮,嫣妮放棄了一切,只剩下空洞的軀殼並不是單純了為愛,她只是把木玉當成改變它生活的救命稻草,對於愛她又了解多少呢?另外,木玉成為觀眾眼中“十惡不赦”的人也是由原因的。木玉作為一個孤兒在童年時就已經品嘗了多少冷暖人間的辛酸,他對身世的不屑提及,對養父母的一語帶過,可以看到他對人的冷漠。為了生存,他必須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他必須加快成熟和世故的步伐。
他和嫣妮一樣,極度的缺乏愛,只是他們宣洩的方式不一樣。木玉選擇了報復,而嫣妮選擇了放任自流、自暴自棄。愛是無限循環的。當我們感受到了別人的關愛時,才會懂得如何關愛他人。與之相反,無愛是一個惡性循環——使人變得自私與殘忍。一個長久得不到愛的滋潤的人,難免變得無情和冷漠。木玉得不到愛,所以他不知道愛為何物與情之珍貴,輕易的玩弄女人的感情,還以此騙取錢財。他輕蔑的一笑與無所謂的語氣,正表明了他恬不知恥與毫無愧疚。
這個混雜着鮮血、眼淚、乳汁的地下室曾經是嫣你以為的“幸福天堂”,然而卻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陰謀和罪惡掩埋在這昏暗的空間中。
【關鍵詞】仇恨
插足的女人,氣勢洶洶,卻重蹈覆轍,這個女人同樣是無知的受傷者,不過她卻讓木玉在嫣妮的面前凶相畢露。而欺騙是一切仇恨的來源。
外面有女人的事情坦白的理所當然卻出乎意料,沒有掩飾,平靜的讓人心寒,一臉酒氣的木玉說:你都知道了,幹嗎還問我?你不是想給我拚命吧,你的命比我值錢。你傷心了吧?你覺得你上當了?受騙了?被我玩兒了一把是吧?我告訴你,就是這麼回事,我不但玩兒了你,用的還是你的錢,你以為你誰啊?你是大學生?我是個司機,我還是個農民,我是農民怎麼了,我是比你差的很,你不也照樣也送上門來了嗎?我不是大款吧?我不是大款也照樣玩兒你們這樣的女人,還不止你一個呢,你們還得給我生孩子。你能把我怎麼樣?你就是賤,你跟你媽一樣,你們女人都一樣,我嫖了雞,還得給她們錢,我嫖了你們,你們還得給我掙錢。(木玉說的這番話折射出了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比如說,農民或多或少處於劣勢地位,容易被人輕視,遭人白眼。)
嫣妮因為子宮痙攣疼痛的縮在地上,那個男人仍然說著這些兇狠的言語,沒有同情心也不知羞恥,但是對於這些,嫣妮能做什麼?也就只能把一隻花瓶摔碎在木玉腦袋后的沙發上,可是這能挽回的了什麼?感情?解恨?什麼都挽回不了,和這花瓶一樣,一切都碎了。
【關鍵詞】重生
當知道愛情不過是一個幌子、寵愛無非是一種手段、骨肉不過是一樁買賣的時候,嫣妮近乎崩潰。
嫣妮企圖拿刀與木玉拚命,卻突然覺得他賤的連條狗都不如,而不值得她同歸於盡。所以,她選擇了在仇恨中重生。她亦沒有勸告她之後被木玉欺騙的那個女人。因為身處危險中的人除了自己,是誰也不能點醒的。
《生死劫》的最後,經歷那段撕心裂肺絕望后的胭妮是走了出來的,從心如死灰中重拾自己的生活。她是否會因過往的傷不再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胭妮肯定還會繼續她的生活,這算是影片給的稍許明亮的結尾。電影最讓人感動的是結尾處。周迅淚流滿面的對這鏡頭講述。很直接也很真實。這樣的真實感在很大程度上對觀看者是一種打動。因為當你覺得這個故事真實了,立體了。不僅僅只是個編劇胡亂臆想的作品時。攝像機和演員本身都充滿了人情味。
《生死劫》描述了一段陰暗、離奇、畸形的當代愛情故事。欺騙是故事的主線,而“欺騙”之中有着強烈的比較。那個叫木玉的男人,用他溫暖而漂亮的眼睛還有溫潤的淚水策劃着一個愛情的欺騙.那個叫胭妮的女人,用她倔強而脆弱的心還有驕傲的嘴角出演這場欺騙的愛情.陽光燦爛的大學校園.陰暗潮濕的地下室.窗明几淨的課堂教室.骯髒喧鬧的路邊攤.激情美好的汽車影院.腐朽破舊的木頭床.單純美好的大學女生.蓬頭垢面的田螺妹.憨厚體貼的親密愛人.陰險無賴的人販子.
最後說點別的。《生死劫》是一部難忘的電影。雖然這個故事是有關欺騙。讓人髮指一個男人的無恥和卑鄙。但是,我卻在影片看到了絕望中的希望。是的,我們可以失望但是不能絕望。只有再次的認清自己,了解生活,才能重生,才能自我救贖。
相關範文
- ·在煉獄中重生
- ·在仇池古國,我認識了二姐
- ·黨在我心中演講稿:黨在我心中重千斤
- ·生活中重要的一句話
- ·兒時的“仇恨”
- ·兒時的“仇恨”
- ·《仇恨填胸》七十三集
- ·黨在心中重千斤,紅領巾永遠跟黨走(葉
- ·仇恨袋的啟示
- ·尊重生命反酒駕
- ·鷹的重生讀後感
- ·《鷹的重生》讀後感
- ·讀《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重生的你》有感
- ·讀《拯救乳房》后感 --癌
- ·重生觀后感
- ·國旗下講話稿: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 ·重生異能少女(6)
- ·重生異能少女(4)
- ·重生異能少女(5)
- ·重生異能少女
- ·重生異能少女(2)
- ·重生異能少女(3)
- ·重生異能少女(5)
- ·重生異能少女(4)
- ·重生異能少女(3)
- ·重生異能少女(2)
- ·絕跡重生之亂世聖境
- ·重生異能少女(7)
- ·重生異能少女(1)
- ·骷髏重生記
- ·重生,終成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