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臘八節,難尋那一碗粥香

臘八節,難尋那一碗粥香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今天是陰曆十二月初八,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早晨起來,把昨晚就泡上的臘八米,放入鍋里開始熬臘八粥。臘八米是幾天前跟妻一起去商場買的,各個檔次的、調配好的臘八米琳琅滿目,但仔細看無非就是那些各種米加上各種豆類,再加上點什麼枸杞、桂圓、蓮子、銀耳等物品。看看差不多隨便買了一份,就準備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用,也是為了紀念傳統節日。

  臘八粥熬好了,看看粥的顏色,聞聞味道,嗯,確實不錯,粘稠度也剛好。其實,我跟妻這些年來一直有早晨吃粥的習慣,我們自己熬的粥也是幾種米摻在一起,也放些小豆、綠豆、枸杞什麼的,雖然趕不上臘八粥的材料多,但也不錯。

  盛上一碗臘八粥,喝一口仔細品味一下粥的味道,除了比往日的粥甜了一些,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甜是因為臘八米里有冰糖。心裡想一想今天是臘八節,喝臘八粥是紀念這個節日,心裡似乎溫馨了一些。但總感覺這粥里缺少點什麼,確切一點說,是缺少一點記憶中的那種臘八粥的香味兒,那是童年的時候,媽媽熬的那種臘八粥的香味。

  我童年的時代,是物資極度貧乏的年代,那時的生活談不上溫飽,連最起碼的油、鹽、糖、火柴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憑票供應,更別提那些稍微一點的“奢侈”品了。根本就沒有,別說沒錢,有錢也買不到,一天能有口稀飯、鹹菜之類的充饑就不錯了。那時我們還小,對生活沒有什麼感悟,整天就知道嬉鬧玩耍。就知道盼一個又一個節日的到來,因為每到一個節日,媽媽就會想方設法給我們做點好吃的,雖然難為了媽媽,但是看到我們這些兒女開心過節的樣子,媽媽總是默默地微笑。難為媽媽那一番苦心了,讓我們從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節日的溫馨,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媽媽的好和偉大。要說盼節日,最盼的就是過年,特別是一進寒冬,我們就掰着手指頭計算着時間。那時,媽媽就告訴我們:“別著急,等過了臘八,年就快到了”。媽媽還笑着常對我們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因此,我們就盼着過臘八節。

  到了臘八節的頭幾天,媽媽就開始動腦筋湊齊自己調配的臘八米的材料,其實也很簡單,都是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大米、小米,還有幾種晾乾的豆角扒下來的豆粒。頭一天晚上,媽媽就把這些材料泡上,臘八這天,媽媽早早就起來開始熬臘八粥。等我們起來了,媽媽早已經把粥熬好了,等我們收拾完自己,媽媽便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端到了我們的面前。我們聞着這一年中難得見到的美食,那種香氣和熱氣早已驅散了心中的寒氣,驅散了外面凜冽的寒風。媽媽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可能也不知道臘八節的來歷和什麼傳說,因為從來沒聽媽媽講過這些,只知道媽媽對我們的關愛是那樣的細微。所以看我們看着臘八粥那種饞樣兒,媽媽嘴裡便說:“吃吧,吃吧,吃完了臘八粥心裡暖和,就不會凍掉下巴了!”在民間始終流傳着“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傳說,沒看到誰的下巴凍掉,其實就是形容這個季節天氣特別寒冷罷了。

  我們吃着媽媽熬的臘八粥,對於那時一年難得見到油星兒的我們來說,臘八粥就是我們的美食了。粥香,粥里的豆粒又面有好吃,我們捨不得一下把這碗粥都吃掉,就把粥里的豆兒偷偷地漱出來,放到衣兜里,作為這一天的零食,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心裡那種美啊!那種開心的勁兒,足夠我們快活幾天的,時光也就在我們這樣的快樂中慢慢度過。

  我們的家庭人口比較多,在那個年代,家裡的生活全靠媽媽細心安排,雖然不富足,但基本上也沒餓着,我記得媽媽有句她過日子的原則話,叫“細水長流”。有什麼吃的,媽媽總是計劃着一點一點享用,讓我們總感覺吃點什麼沒有解饞的感覺,我們有時也抱怨媽媽怎麼不給我們吃,媽媽就把那句話搬出來。有媽媽的安排,我們的日子倒也平淡,沒有飢一頓飽一頓的。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是最會過日子的女人,什麼東西都不捨得丟掉,直到現在依然如此。前幾天回家看望爸媽,媽媽便翻箱倒櫃的找什麼,最後從柜子里拿出一個盒子,打開一看,不知道是什麼年頭攢下的幾團兒毛線,還都是新的,媽媽拿着毛線對着我妻子說:“這些毛線都是以前一點一點攢下的,我也用不着了,你拿回去給小外孫女織點什麼吧!”我心裡直好笑,嘴裡便說:“媽,都什麼年代了,誰還用毛線織什麼呀?再說了,人家孩子的爸媽看什麼好就給孩子買什麼,哪用得着這些啊?”還是妻會討老人喜歡,嘴裡誇着毛線不錯,想了一下說:“我回去用這些毛線給您織個馬甲吧。”我一想也就老年人還能穿這些,也不再說什麼了。之後,媽媽又對我們炫耀她和爸爸今年把園子里我們吃剩下的粘苞米,擰下粉成的粘玉米面,足有四五十斤,這可是好東西,媽媽給我們拿了一些,回來做粘豆包,很是清香的。

  正是媽媽會安排生活,讓我們的童年雖然清貧,卻充滿了歡樂。特別是每個傳統節日,媽媽都讓我們過得既充實又快樂,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情。這些美好的記憶,也逐漸形成了我的節日觀,每到佳節來臨,也總是張羅着節日的東西,不管是夫妻倆也好,還是孩子在身邊也好,都要正宗其事地過。一是感受節日的溫馨;二是對親情的一個懷念。我們國家這幾年把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假日的方式固定下來,其實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個繼承和紀念。

  但似乎現在的節日氛圍和吃的東西的味道,卻越來越寡淡,缺少了過去那種久違的記憶。就像這臘八粥,今天吃起來,雖然材料比過去要多很多、好很多,但總是找不回過去媽媽熬的臘八粥那種香味兒。有人說,是現在的生活好了,人的嘴叼了,好生活習以為常了。這是個理由,但我覺得沒說到根本上。生活好了,就不能錦上添花了嗎?就食之寡味了嗎?要是那樣的話,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我感覺這裡缺少的是一種情。對家庭來說,是一種親情。一種家庭的溫馨。媽媽熬的臘八粥是那樣的香,至今難忘,是因為那裡面有媽媽的愛,有媽媽營造的家庭溫馨。而今天吃的臘八粥正是缺少這些。大了說,在社會這個大集體里感受不到節日的溫馨,味道寡淡,也是缺少一種情。一種友情、一種關愛之情,沒有這種情,人與人之間除了工作就是冷漠,感受不到集體的溫暖,自然每到此時,人們必然會懷念過去某個年代、某個時期了。

  還是讓我們拾回那些香甜的記憶吧,“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快到了,我們是否能尋回過去的年味兒呢?

您正在瀏覽: 臘八節,難尋那一碗粥香
網友評論
臘八節,難尋那一碗粥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