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中國古代婚俗

中國古代婚俗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婚禮,婚之典禮也。乃禮之大禮,古人云:人倫之禮,先講男女有別,然後才能夫婦有義,在夫婦有義的關係上確立父子有親,直至升華到君臣有禮。故此,婚禮乃人倫之禮。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集大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禮儀風範的春秋戰國時期,穩定於華夏諸侯,最終形成漢民族統一的秦漢時期。我們現在所說的婚禮文化,一般指秉承於周代的一套完整的“六禮”“三書”制婚禮模式。

  六禮者: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提親,合八字,開話,訂婚,剪年月,接新娘。在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名,媒約之言”,因此婚禮前的一切禮節,幾乎都由家長包辦。而“三書”指的是聘書(訂親之書),禮書(禮物清單),迎書(迎娶新娘之書)。分別在納采,納徵,親迎時由男方派人送至女方家。

  在先秦,人們的婚禮通常在黃昏舉行,故婚禮也稱為“昏禮”。那時的婚禮沒有賀禮賓客,婚姻注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婚服也不是大紅大紫,而是莊重典雅的玄黑色。據《儀禮士婚禮》記載,迎親那天黃昏,新郎穿上禮服,帶領墨車(新郎車),彩車(新娘車),從車(隨從車隊)等親自到新娘家迎親。到達新娘家經過一番揖禮、拜別後接走新娘。新娘到達夫家后即送入新房。婚席就設在新房,只供新娘和新郎簡單享用。整個儀式寧靜安詳卻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以思念遠去的女兒,婆家也三日不喧鬧以安慰思念雙親的新婦。

  自秦漢以後婚禮出現了賀禮賓客,整個親迎儀式變得熱鬧喜慶起來,迎親的花轎代替了馬車,一路上開道的,執事的,掌燈的,吹鼓的,奏樂的,吹吹打打,熱鬧非凡,路人爭相觀看。在拜天地父母之後還出現了撒帳、結髮、聽房等增加喜慶氣氛的婚禮儀式。新娘的禮服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變遷:先秦時的玄黑色,盛唐時的紅綠色,到宋代時出現了飾有龍鳳的鳳冠霞帔,並伴有絲穗,蓋頭以遮面。又因為華夏文明是一個多民族共同蘊育的文明,因此婚禮習俗也是一個的融合了各民族的禮俗:拜堂始於宋代而興於元代,鬧房始於契丹而興於明清,過火盆、跨馬鞍則是滿清的婚俗,喜稱挑蓋頭卻盛行於近代。唯有合巹酒(交杯酒)從周代至現代都在婚禮儀式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夫妻從此同甘共苦,永結百年,堪稱中華民族婚禮儀式之精髓。

您正在瀏覽: 中國古代婚俗
網友評論
中國古代婚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