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重讀《馬丁·伊登》

重讀《馬丁·伊登》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這個周末,小雨一直下得很有耐心。周六上午,我慵懶地癱坐在窗邊的轉椅上,將視線梭巡在窗外能給眼瞳提供按摩的色彩上。此春才嶄露頭角的葉子們,在連綿雨絲的垂青下,越發顯得清新可人。

  本想雨停后騎着自行車去春綠中,悠遊一番心緒的,但雨情卻始終瀟洒得未見一絲收斂傾向。於是,雙眸轉向書架,悠然掃視,居然意外地將眼光定格在了《馬丁-伊登》上。這部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一九八一年出版的33萬多字,近500頁的外國文學作品,當時的定價為一元五角。大致是當今書價的二十分之一。

  一般對外國文學有點兒興趣的人,都知道這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傑克-倫敦在其文學生涯巔峰時期的1909年,發表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窮水手,憑藉著不屈不饒的努力,成為一個名利雙收的作家。但等他擠進了資產階級圈子裡以後,發現自己以前所嚮往的一切全是欺騙。最終,他在空虛和絕望中,投入大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既然是帶有自傳性質,就說明,該小說並非傑克-倫敦的自傳。但在小說的前半部中,作者的身影俯拾皆是,有點近親自傳的味道。而在該小說出版七年後,年僅四十歲的傑克-倫敦,服了大量的嗎啡自殺了,這同其作品中人物的投海自殺,略有不同。

  其實,傑克-倫敦生前是有打算寫一部自傳的,且還將該自傳的書名定為:《馬背上的水手》。從他那複雜而又不平凡的生平來看,“馬背上的水手”非常形象化地點明了他的一生:既是個熱愛海上生活的普通勞動者,又是個高跨在馬背上的“強者”。可惜的是,這位被後人尊崇為“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的人,最終還是未能完成其自傳的寫作。這個任務後來是由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來完成的。

  會在當今生活節奏相對較快的狀態下,翻閱這樣一本書,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弄的。也許是想象中的“閑適流”友善地邀請我這樣做的吧。但讀書總得讀出一點“什麼”才是啊!愉快的是,我還真讀出了一點跟“感悟”有關的東西。雖只是點滴,但還是有必要寫下來,歸集在我的文字里,以便在今後更為閑適的時候,方便自己重新品嘗。

  青少年時代一段狂飆似的生活,在傑克-倫敦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他長成了一副過人的體格,積累了豐富而生動的生活素材,但是也在思想深處刻下了“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叢林規律的烙印。在舊金山大街上報童爭奪地盤的打架中,以及後來在牡蠣海盜、遠洋水手和淘金者的酗酒和鬥毆中,這位年輕的流氓無產者總是靠着機智、大膽和拳頭,贏得了同伴們的“尊敬”。然而,如此“強者”,怎麼就在不惑之年自殺了呢?

  雖說其小說中的主人公馬丁-伊登也是死於自殺,但竊以為,他們的死因大相徑庭,應該不會有“暗示”因素的存在。馬丁-伊登死得非常理想化,而傑克-倫敦則充滿了現實的色彩。傑克-倫敦的“覺悟”根本無法與其創造出來的人物馬丁-伊登相比。後者是拿當時一個富有才華的青年作家的自殺,來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作全面的否定。他寧願死去,也不願對資本主義社會屈服。而小說的作者傑克-倫敦,則是因為生活空虛、病債交迫,才無奈地將死亡當成了尋求解脫的方式。

  作為“強者”的傑克-倫敦,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曾向人生成功的目標,邁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但遺憾的是,成名后的他,揮金如土,追求個人享受,不惜趕寫質量粗糙的作品,在晚年還發表了不少廉價、庸俗甚至反社會主義的小說。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強者”,居然會淪落到這樣一種田地。可見“慾望”控制得好與差,對人有着多麼重要的意義啊!

  我沒想過對之挖什麼“根源”,因為無論處於哪個階級,哪種社會,靠個人奮鬥走向成功的事例非常之多;同樣,經受不住物質生活等的誘惑,最終將成功毀於一旦的人也比比皆是。我只是在惋嘆那些英才的隕落時,不免對自己所崇尚的平淡生活充滿了敬意……人有時候太過辛苦,雖會對事業成功有所幫助,但若因此損害了身心康健,也許不是那麼值得的。我想,不惑之年的傑克-倫敦,若當年身心健樂的話,他應該不會走上自殺之路的。因為他畢竟還有部名為《馬背上的水手》的自傳,還未完成呢。

  三十多年後再讀這部小說,除了有點兒“彆扭”之感外,還是會覺得蠻有意思的。尤其讀到諸如“主義”、“階級”等名詞的時候,會有種比較遙遠的感覺。我琢磨着該怎麼去把握、調整自己現時的思維和想象,畢竟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了,連書價都也翻了二十倍了。那麼,是否我也可以適當調整一下固有的理解呢?

  還是算了吧。將時間花在很難弄得清晰的事物上,會非常累人的。我還是輕鬆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竹林之地吧。自然,追尋那樣的地方,不是為了像當年那些最終分崩離析的名士一樣喝酒縱歌,而是為了能在一片祥和的土地上,心滿意足地跟時光——切磋我旖旎的未來。

  2014-4-13

您正在瀏覽: 重讀《馬丁·伊登》
網友評論
重讀《馬丁·伊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