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台灣手記

台灣手記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台 灣 手 記

  ------月下李說

  壬辰年初冬,去了一趟台灣。台灣在下雨,淅淅瀝瀝的雨水就落了三天。我們是環島八日行,匆匆忙忙地走台北,過新竹、雲林、高雄,又返台東、花蓮,回到台北。全程兩千六百公里,伴臨東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西太平洋。入盆地,走平原,去了日月潭,上了阿里山。乘過大巴、中巴、遊艇、火車,也徒步而行。一路風塵,一路情趣,早走天明,夜宿湯泉,感觸頗多,遂落筆成文以記之。

  【 1 】

  清晨推窗,一片煙雨蒙蒙,山丘隱在薄霧裡,霧中又見綠蔭叢叢,總有閣樓在半山裡時隱時現。有路從山中蜿蜒而下,下面便是一片樓屋,高低錯落,色彩樸素。樓下又見彎曲的道路,潔凈而潮潤,道旁綠葉青翠,寧靜宜人。有車從道中駛過,行人卻很少。細雨在空中飄落着,窗上聚起一個又一個晶晶亮亮的雨珠兒,透過雨線,山頂上又飄來一團一團的雲霧,山間的樓閣隱去了,霧裡就有着一個山的輪郭,真象一副山水畫,我完全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深感寶島的美麗,這也是台灣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 2 】

  士林夜市是我們落機后的第一站。這夜市很大,很熱鬧,燈火眩目,光芒耀眼,人流如潮水一般順着小道往裡涌,不知這裡有多少個巷道,也不知往東還是往西,只要跟着人流走,兩邊的商鋪就沒完沒了,從吃的到用的,由看的到玩的,樣樣俱全又琳琅滿目,水果到處都是,幾乎半數叫不上名字,有人去問,攤主笑着給你介紹,這叫蓮霧,那是釋迦,不買也罷,主人卻很熱心。從路上看到了地下,地下便是吃貨,五顏六色的招牌,全註釋着當地的特色食品,小桌小凳總是坐的滿滿,有蒸、有煮、有炸、有煎,有吃過見過的,也有沒吃沒見過的,看着新鮮好玩,只是不敢動口,過過眼福罷了。畢竟是剛剛落地,人心不夠踏實。總有抗不住誘惑的,花幾十台幣去嘗個新鮮,吃了是福,沒吃也是福,一個是口福,一個卻是眼福。感覺還沒有深入,四十分鐘就已經過去,只好回歸圓點。這夜就住在了台北。

  【 3 】

  是一處花園式的建築,就座落在台北的中心,叫它士林官邸。去時正落雨,雨水落的很悠閑,星星點點,時有時無,人也就走的很悠閑。這裡有林蔭小道,有玫瑰花園,亭台樓閣是中西結合的設計,造型極巧妙,更顯大氣。因這裡自五十年代就成為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的官邸,蔣喜中國建築,宋愛歐式風格,園林就成了中西結合的產物,一個愛梅花,一個喜玫瑰,這裡就有了梅園和玫瑰園一說。在這園中散步,看着眼前各種奇異花草,想過幾十年前,統治台灣的這兩位主子,生活在這幽靜的田園裡,是幸福的多,還是憂愁的多,他們會是怎麼一種心境呢!田園生活不是人人都可以和能夠享受的。如今這園子維修如新,各種奇異花草依舊年復一年的生長着,風光依舊,而兩位園子的主人確已離了人世,就是那輛紅地毯上的凱迪拉克,因了蔣夫人坐過而很顯尊貴和豪氣,可那車漆畢竟不在光亮,已讓歷史的粉塵硏磨的陳舊了。這便是歷史,誰也改變不了,後人也只能是將它列為史跡,去記憶它、研究它、評判它,士林官邸的作用也就到此了。

  【 4 】

  去過北京的故宮,再來看台灣的故宮,真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感覺。北京故宮為古人所造,台灣故宮卻不足五十年的歷史,有古建的風格,卻明顯着現代建築的痕迹。這故宮面積不大,而收藏的寶物竟能函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文物的價值究竟如何,這得專業人士評說,而普通百姓只是看看而已。步入故宮,人頭攢動,一個團隊一個團隊的參觀,每人一副耳麥,只聽導遊在說話,看着導遊手中的旗子,指向那裡,人群就流向那裡,總是不停地聽着這些文物的歷史和導向的話語。很奇怪看着這人流涌滿了,但流動的速度卻很快,一會兒樓上,一會兒樓下,那個廳里人少,導遊就帶着你先看,這種搓位式的選擇,就避免了排隊的擁擠,而這種調配是由導遊自行解決的。更可嘆的是那參觀人流那麼涌動,可很少聽到人們的嘈雜聲,正好身旁幾位同胞在說笑,哈哈聲大了,就見一位工作人員舉着一面告示牌前來,她微笑着向大家招招手,這才看到牌子上寫着“請輕聲細語”五個字。終於明白了,如此的人流,如此的少着燥音,原來正是這五個字的威力,果然就注意到這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工作人員舉牌明示,人們也就悄然息聲了,這便是一種管理,一種文明化、人性化的管理,台灣故宮固然比不得北京,但“輕聲細語”卻讓人難忘!

  【 5 】

  僅用37秒就到達382米的高空,這話聽起來就讓人心裡發眩,特別是年紀大的老人,很怕有哪種生理方面的不良反應,這是仰頭望着台北101大樓時人們的一種心裡活動。這樓真的很高,象似一節一節的竹筍,通體玻璃透着藍藍的色彩,光潔而美麗。遠遠瞧去,台北十幾層的高樓在它的下面就矮成了平房,只有它獨獨的高聳入雲,可惜那天雲層較高,不然真能看到雲海風景了。人們是由五樓開始登頂的,排隊進入電梯,導引小姐便甜甜地微笑,操着一種軟軟的國語,介紹着大樓的概況,電梯燈光暗下來,感覺在提升,頂部竟出現了藍晶晶的星星畫面,很漂亮的景象讓人目不暇接,正看着,電梯便停了,燈光亮了,門開了。人們不知不覺之中已到達89層的觀景台,距地面380多米。由此處望去,台北一覽無餘,遠山青黛,浮雲灰白,薄霧之中隱現着都市的建設規模,確實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繞台一周共有十多個景台,每到一處,手中的導遊話機就會告訴你看到的城市有哪些景點,讓你注目。一圈下來,一個台北就印在你的腦海里了,你的感覺就非常的美好。又是那三十多秒,你就又到了五層,在富麗堂皇的商場里轉悠,你的頭腦里就老是忘不了八十八層中那個碩大的穩定球,那一定是這座摩天大樓的生命線了,於是你會想到阿聯酋的迪拜塔,828米,世界第一高,會不會也有這樣迷人的穩定球呢!

  【 6 】

  在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海,這是台灣北海岸的野柳地質公園,由於颱風的影響,這裡的海就顯得非常的嚴峻,風呼呼地在刮,人走在棧道上總感覺腳下不穩,海水是灰藍的,海與天就沒有了界線,只有浪花拍打在奇形怪狀的海岸沙岩上,湧起一團團的浪花發著青白的顏色。這浪花便是一雙巧奪天工的神手,它每時每刻都在修飾着海岸上的沙岩,讓它有了女王的頭像,有了蘑菇狀的石形,有了人工無法達到的美麗石紋,這種海景奇觀讓遊人流連忘返,天色已暮,遊人就不得不返回了,但心裡卻留下了許些的遺憾。

  【 7 】

  天晴的日子就那麼兩天,我們剛好去了日月潭,去了阿里山。

  日月潭是個很美麗的地方,它是在玉山山脈和阿里山之間的南投縣區域里,這裡四周青山環抱,山巒層疊,山下有湖,湖為兩處,一處形圓如日,名日潭,一處彎如新月,叫月潭,因下游築了水壩,水位升高,日月潭合為一湖,這湖水色碧藍,如明鏡一般泛起寶藍色的光芒,遠遠望去,湖面宛如一個巨大的碧玉盤,而湖中的美麗小島-----珠仔島又綠綠叢叢,就像玉盤托着一顆綠寶石,真是“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呀!怪不得它能成為台灣諸勝之冠。

  據傳日月潭的發現,是與一頭白鹿有關,當年高山族邵族人狩獵,在山中發現一頭白鹿,隨之而追獵,走了幾天,突然的那鹿就消失了,正疑惑,就見前面的山林忽然開闊起來,急忙跑上前去,眼前竟然出現了一個碧藍如鏡的湖泊,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就成為一種奇景而聞名於世。

  去過桂林灕江之水是一種碧綠,那綠讓人心田清潤,看過杭州西湖的水卻是一種淺綠,能叫人心情甜美,而日月潭之水,呈現出一種碧藍的色彩,它能讓人心靜,靜而曠達,靜中生愛,象看到大海一般,心胸變得大極,仁愛之心油然而生,人就想去擁抱它。

  站在遊艇的前鉉里,望着那碧藍的湖水泛起萬傾碧波,聽着嘩嘩的浪濤聲,你會感到人的一生就像這艘遊艇一般,只有在浪濤的衝擊里,才會感受到博擊的快樂與幸福,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奮鬥。

  【 8 】

  整整坐了三四個小時的車,才爬上海拔兩千多米的阿里山。

  這山真好,好在山頂的原始森林。當大巴車開不上去的時候,又換乘中巴爬了二十分鐘,在一處閣樓式的餐廳用了餐,這才往山上去,先是順着公路往上走,路邊就有一叢一叢的森林,有開闊的地方,便看到了鐵路,這是阿里山的旅遊高山火車,走過阿里山火車站,便有了岔道往林中去,那是用石階鋪就的林間棧道,慢慢地往上爬着,兩邊的樹木就越來越密,樹身越來越粗,抬頭就看不清樹頂上的葉子,有一層薄薄的綠霧在那裡籠罩,你嗅到的是一種松脂般的氣味,涼涼的,潮潮的,極為清新又充滿着負離子的氣息,你的神經系統活躍了起來,人顯得很興奮、很舒心。你再細瞧這些林木,身上全裹着綠絨絨的苔鮮,象包着一層綠毯,用手觸摸了去,全是濕濕的霧水,那苔鮮能長的一寸來高,細看竟也是一棵一棵微縮的小樹,有桿有枝也有葉,時見蕨草由苔鮮里長出,綠油油的葉子抻出一尺來長,在林中的亮光里,就透出翠綠的色彩,十分的耀眼。正走着,突地一個巨大的樹根就立在了眼前,那根拔地數米,又生出新根,根又成了樹,那樹下便成了空洞,洞里能人來人往,竟成了棧道。有樹卧倒了,就有樹在它身上爬起,根將它包住了,成了樹中樹。這樹高的幾十米,根部就異常的發達,看着是土,土裡露着根,象人的胳膊一樣粗細,在地里使勁的纏繞,又如一條條綠色的長蛇滿地亂爬,頭是扎在了土裡,身子卻在外面扭曲,讓人不敢踏下腳去。

  林中有了湖水,天上便露出陽光,這湖面不大,平如綠鏡,倒影里全是天空和森林,連樹身上的綠苔也看得清清楚楚。又有薄霧飄來,森林裡就充滿着濕氣,變做了霧林,迷迷濛蒙的神秘,而更神秘的到是這些老樹,樹令就有三千年以上的,當地人稱它為神木,巨樹參天,氣宇非凡,已成為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了。這神木太高了,連老天也妒嫉它,五十年代里兩次遭雷擊而焚燒致死,餘下三分之一的樹身竟於97年7月1日再度耐不住風雨而徹底崩垮倒地,誰料這個日子正是香港回歸日,神木倒地,消息傳出,阿里山居民及台灣百姓悵然落淚。並於98年6月25日中午由伐木高手伐畢,這便結束了神木傳奇的一生。

  其實真正叫人痛心的,應該在一百年前了,台灣自甲午戰爭后就割讓給日本,一八九九年日本人據台灣原住民的傳說,查訪發現了阿里山的原始檜木林,一九零零年又派人調查,竟發現約三十萬株台灣紅檜、扁柏等巨木,樹令在600----3000年不等,推測高度在55米,直徑6米。從此日本人就制定了阿里山森林開發計劃,這一伐就是三十年,真正的神木都被運到了日本。今天能夠看到的神木幾乎是劫後餘生者呀!

  當人漫步在林中棧道上,感嘆這裡每一棵巨木的偉大時,是否能將時光倒回在百年前的阿里山,因為這裡曾是三十萬株檜木的原鄉。它們的逝去能讓每一位中國人愴然淚下啊!

  請記住這麼一段歌謠: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是的,神木永遠是屬於阿里山的。

  【 9 】

  走過台灣六七個城市,便有了一種感覺,台灣確實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由於台灣地貌複雜,又處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就有了喀斯特地貌與海蝕地貌,有了火山群與溫泉群,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其山水境地複雜多變,植被奇異而豐富多彩,你每到一處,都有不同的地形特徵,。環島西行,時馳平原,時入盆地,要麼就見丘陵連連,綠蔭叢叢,車在陵里穿行,有雲霧在天空中瀰漫,遮去了陽光,掩住了丘陵,霧氣如薄紗時濃時淡,怎麼看都是一副副水墨畫。走着走着,藍天出來了,又一片艷陽高照,碧藍的天空上就無一絲兒雲彩,大地的綠,天空的藍,遠遠就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大海邊際與藍天相連的那一道灰白色的海平線,再遠去,那一定是大陸的東海岸了吧。

  進入環島東遊,卻是斷崖陡峭,奇石怪岩,茂密的雨林,這兒一邊是山,一面是海,公路就順海岸上繞行,天空細雨蒙蒙,總是能看到海浪拍打礁石的景象,空中浮動着雨雲,時兒發白,時兒又變成灰藍,海的遠處總是被雲霧遮閉住,那雲不是團狀,卻扯着平平的線,讓人以為那便是天邊了,卻突然雲線就變成了白色,又慢慢地往空中升去,這奇妙的雨雲,奇怪的海水,沒有一刻不在變幻莫測,正是這種變化,讓遊人的眼球不能閉目而憩,一連幾個小時的路程,人眼總是不夠看了。這裡的海濱浴場多多,讓人與海親熱的機會就多,可惜此時已是冬季,只能過個眼福罷了。

  這台灣的城市,美在樸實,美在平和。車在都市裡慢行,窗前的景物在動,是一座連着一座的樓房,這樓都不很高,多則十幾層,低的兩三層,都在街邊密密的排列着,商業招牌四處都是,五顏六色,形態各異,都很精緻,很招人的眼球。總是有綠色的植物從眼前逝過,那葉子很厚很綠,樹木蒼蒼翠翠,枝桿上常常垂掛着些許氣根,也常見藤狀的植物纏繞在樹身上,看去很古怪,卻很有趣味,很是叫人潤心。

  這都市的街總也不寬,卻十分的乾淨,潮潤潤的路面黑灰又凝重,你想找出一片紙硝都是很難的,煙蒂就更難見到了。街上行人少,車輛多,摩托車就更多,台灣人很少騎自行車,以摩托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奇怪這裡的路面,怎麼看都是黑黝黝的,無論大街小巷,路面上的交通標誌總是那麼新鮮,那麼色彩艷麗,白的醒目,黃的顯眼,就像剛剛刷過新漆一般。就連一些小巷也是十分醒眼,若從空中往下瞧,那些路面上的標識線,就像一條條美麗的圖案鑲嵌在這座平和的城市之中。

  這裡山多小鎮更多,無論車在那裡行走,路邊的山丘總是不斷,繞過一個彎,就會有鎮子在那裡座落,房屋建的很漂亮,有閣樓洋房的感覺,有時在山下,有時在陵上,常見廟宇在小鎮出現,黃的牆,綠的瓦,房頂上就全是飛龍走獸,個個栩栩如生,張牙舞爪,進得廟去,香火繚繞,所供佛尊卻不同,有釋迦,有觀音,也有清水祖師、瑪祖、三太子、倉頡和城隍。這便是鎮子的神靈所在,也是當地原住民的精神支柱,更是一種信仰文化。台灣形如蕃薯,彈丸之地,卻綜合著閩南、客家、原住民和外來者的多種文化,文化現象也豐富多彩。

  在台灣的七八天旅途中,幾乎沒有看到煙民,特別是夜宿都市,走在台灣的大街小巷裡,燈火輝煌的夜市之中,根本見不到一人吸煙,問了導遊得知,台灣禁煙處罰是相當嚴歷的,而且規定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不準吸煙,即是樹蔭下也不準吸煙。這便弄得我這個煙民,戒了八天的煙隱。而且這種執罰是由警察執行的,只要你吸煙就會被拍照,就會受處罰,即是你在住店的房間里偷吸,只要有人拍到證據,你照樣受罰。問題是我們一路跑了兩千多公里,從未見到過一個警察,這就奇怪了!這裡不見煙民,看不到寵物狗,也沒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竄馬路,人來車往各行其道,上街購物也不為假貨而煩腦,全然不像我們這裡,街上有警察,有協勤,有城管,有清掃,有市場管理和消費者協會。幾乎滿街站着城市的管理者,可闖紅燈、穿馬路、寵物滿街跑,煙民到處走,地上都貼着野廣告,假貨進到食品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是管理不嚴!是處罰不力!還是國民素質問題?

  哈哈,我非政府官員,不得而知。但我有着這種感覺,看到了這種差別。說來也怪,台灣一游,少吸了煙,竟也改變了習慣,戒煙之心就越來越強烈了。

  【 10 】

  從早晨六點起床,到晚上八點歸宿,已是人困馬乏了。還好,又住湯泉酒店,這就更衣,就裹了浴巾泡湯去了。

  這湯泉有兩種,一種男女共浴,露天湯池,也叫大眾浴池,這裡必穿泳衣泳帽,池子不大,卻也兩三個,形狀不規則,水有一尺來深,坐着水在腰間,躺着能露出個頭來,那水溫也就四五十度,斜躺在溫泉里,頭枕在青石上,臉上就有濛濛細雨在落,身體卻溫暖的舒服,手在水裡動,身體就感覺滑滑的柔軟,一天的困頓即刻便消失了。另一種湯池是要男女分開的,這池是在室內,溫度要高一些,池邊就種了許些花草,水中放着一些青石,泡熱了,可在石上坐坐,泡過三十分鐘身體就開始發熱,就有汗水從頭上冒出,人只好坐起,讓上身涼爽一會,想泡再去躺。台灣的溫泉酒店多不勝數,有觀光旅遊人去泡,也有台灣當地人去洗,碰到一起了,語言相通,人們便閑聊起來。

  台灣人:聽說你們要換主席了,政府還會讓你們到台灣來么!

  旅遊人:不但讓來,還會來的更多。

  台灣人:是嗎!那就好了,我們就盼着大陸遊客,能賺多多的錢啊。

  旅遊人:台灣很美麗,就像一個漂亮的姑娘一樣呀!

  台灣人:台灣是個美麗的姑娘,大陸是一個好帥的哥,過去帥哥老是拿着槍要和姑娘談戀愛,姑娘那裡敢談喲!如果換一種溫情的方式,姑娘那會不喜歡帥哥喲!哈哈哈------在坐的人都笑了起來。這是一種幽默,也是一種心態,是兩岸人們的一種共同期望。畢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呀。

  外面依舊細雨蒙蒙,溫泉卻讓人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夜,夢裡還想起那段幽默。

  【 11 】

  太魯閣大峽谷真該去看看,那是一個自然造化的奇景,又是人工開鑿的奇迹。

  這裡的造山運動不知經歷了幾百年,硬是把兩座大山擠壓在了一起,原本寬寬的山谷,就成了一線,山與山的距離最狹處就那麼十多米,而谷底還淌着一條灰色的河,河水湍急,嘩嘩的響徹了峽谷。這兒竟是世界最大的大理石峽谷,那山石有灰也有白,石紋自然流動,象凝固着的雲,象流動着的水,滿山裡就爬着各種各樣的紋線,從山頂直直的瀉了下來,就凝固了一個陡峭的峽壁。突然一個廻轉,前方就沒有了天空,疑心這峽谷是到了頭,再前去,豁然又是一片天地,山又遠遠的分了開去。此處便叫燕子洞,是峽谷最精彩的一段景緻,據說過去那大理石紋間被風雨蝕出一個一個的石凹,燕子便在那兒築窩繁衍,峽谷里就常有燕子來來去去,十分的熱鬧。如今這裡開了山道,走了汽車,來了遊人,燕子也就銷聲匿跡了。

  這裡是台灣的中東部,由東往西就修着一條中橫公路,貫通了台灣東西交通,唯有太魯閣大峽谷山勢險峻,修路炸石,開挖遂道,全靠人抬肩扛,上萬人的“榮民”隊伍,在這段路上就死去了幾百,為了紀奠他們,政府專設了亡靈紀奠堂,立了碑文,凡游到此處,人們由不得心酸含淚,上香紀念。又翻閱相關資料方知,這些榮民都是1949年隨蔣一同來台灣的國民黨士兵,年老而退役下來的人,他們原本是想告老還鄉,落葉歸根的,但卻被派到這裡,竟將生命也歸宿在這大峽谷里了,若能亡靈再現的話,他們一定會講出許許多多悲情的故事來。正象太魯閣是高山原住民的語言------偉大的山脈一樣,這些亡靈卻是偉大山脈中更偉大的英靈啊!

  【 12 】

  台灣是融合著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的南島文化和外省人的新文化的綜合文化體系,這種體系就滋生了許許多多的文化藝人,而歌星鄧麗君就是一個代表人物,她的歌聲甜美,美到了東南亞,美遍了中國大陸。記得那是七十年代,中國剛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革命歌曲唱過了頭,滿世界都是硬邦邦的曲詞,突地來了一場柔情似水般的朝鮮影片《賣花姑娘》,讓中國人哭地一塌糊塗,接着便聽到鄧麗君的歌聲,甜美的讓人愛不釋耳,總也聽不夠。那時無論你走到那裡,只要有錄音機、有廣播、有高音喇叭,就會連續不斷地聽到她的歌聲,而且要弄得她的新歌帶,也是要費一番周折的。記得我就是為了聽她的歌,才花重金買了一架收錄兩用機,閑時就放就聽,年輕人愛聽,老人也愛聽,連孩子也坐在收音機前不願離去,那段時期鄧麗君就紅遍了整個大陸。

  這次旅台,鄧麗君的紀念館是不能不去的。這是一個舊了的廠房,前後就兩座場地,沒有粉牆,沒有鋪地,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是在紅磚牆上掛着許許多多鄧麗君生前的照片,室內有她坐過的汽車,用過的傢具,帶過的手飾,穿過的衣物,喜歡過的東西,看似普普通通,卻都是真品,都有着鄧麗君觸摸過的印跡和氣味,這就變得非常親切和非常珍貴了,畢竟她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一個受到人們熱愛和尊崇的台灣歌星,是一個把甜美和柔情送給人們,又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幸福激情的偉大藝人啊。她太早的過世,讓人很悲傷,走出紀念館,心裡總是沉甸甸的,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在為她而婉惜。

  我喜歡鄧麗君,喜歡費翔、張帝、費玉清,也讀三毛的書,看席慕容的書和畫,研讀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感覺,他們的藝術表現總給人一種優美、柔情、博大和空靈,讓人想往大海、森林和天空,想往沙灘海洋、林中湖泊、燦爛的陽光,能叫人悟出人生的真諦,世界的美好來。一次台灣之旅,我體味到了這種藝術生長的原住氣味,就像中國的南北畫派,南派委婉而北派蒼勁。生長在台灣的藝術家就應該是鄧麗君、費玉清和林清玄了。但願我能從中吸取些什麼,也不枉費去了台灣一趟呀!

您正在瀏覽: 台灣手記
網友評論
台灣手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