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細水長流

細水長流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小景

  5500年 30年

  5500年,5500年前。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陶文出現,這也是中國現行文字的遠祖,隨後便出現了甲骨文。文字的出現,帶動了中國文明的進步。是文字,給中國帶上了神秘的面紗;是文字,記錄了中國的每一段光輝歷史;同樣是文字,讓中國躋身於四大文明古國之首。

  30年,30年前的那個冬季,更如同一個期待已久的春天—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吹響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中國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在三十個春秋變革發展的壯闊歷史進程中,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在現代世界中的復興、延續與弘揚的生動寫照。

  回顧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化在發展歷程中遭遇過三次毀滅性的打擊:一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二是明清時期的文字獄;三是,現在化建設時期的文化大革命。三次毀滅性的打擊非但沒有讓中國文化徹底毀滅,反而推動着中國文化朝着更深遠的方向發展,乃至今天以“軟實力”身份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誌。

  今天,文化市場的興起,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改革開放30年文化建設的一個顯著特徵。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文化的產業屬性逐步顯現,文化市場如魚得水,更加活躍了起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翼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特別是高新技術與文化的結合,使原有的文化傳播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人際交流的演出到紙質媒體、到廣播電視、到互聯網……,文化的生產和流通方式越來越便捷,文化的創造也完成了從精英到大眾的過程。

  文化市場、文化產業取得這樣顯著的成績,得益於兩個“資本”市場。一是有形的資本市場,即商業性的文化交易市場,如現在的影視投資、文化產權貿易、名家書畫貿易……雖說它是以贏利為目的的資本貿易,但也正是這種有產出才促使資本家、國家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力度,也正是因為這樣,文化的創造從精英到大眾的過程才得於順利實現;二是無形資本市場,即農村文化市場,這個市場是伴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誕生、發展、壯大的,主要以“農民書店”為主,直接向廣大農民開放。它雖不是向前者那樣是直接進行的資本貿易,但它將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推動中國文化市場前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也是無比巨大的。

  縱然這樣,但這兩個市場曾經或者說現在,仍存在諸多問題,制度體系還不健全。拿有形的資本市場說吧:1.近幾年來,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文化市場開放的“體制性鬆綁”和政策推動的效應;2.隨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市場體系改革和發育相對遲緩、對文化建設的制約因素日益凸顯;3.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界定不夠清晰,傳媒行業的深化改革和體制安排面臨困惑;4.國家文化宏觀管理和監管體制改革進展緩慢;5.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體制改革尚未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樣,在農村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一些不和諧音符,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一、鄉鎮文化(中心)站問題;二、農村文化大院問題;三、農村電影問題;四、“文化下鄉”問題。正因為存在着這些問題,才督促了廣大文化幹部、資本家、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國家不懈努力對文化市場、文化體制體系進行着健全和完善。才讓我們看到了今天的中國文化市場,無論深度和廣度,還是規模和質量,都迅速發展,日新月異,一年一個台階,呈現了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友交天下、諧和萬邦的新局面。

  5500年,很長。中國的文化就像一弘永不枯竭的山泉,在僻野的小溪,靜靜地流淌着。宛如一首和諧的旋律,令人蕩氣迴腸。

  30年,不短。對一個人而言,生命已走完了近二分之一。但對中國的文化市場而言,這才邁出一小步。在浩瀚的文化歷史中,文化市場將是推動人類文化進步的巨大力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5500年也好,30年也罷!中國的文化依然繁榮,中國的文化市場依然年輕。我堅信,以5500年中國文化的功底,以改革開放30年文化市場發展的經驗,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發展道路,貫徹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定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市場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細水長流,這將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市場不變的動向!

您正在瀏覽: 細水長流
網友評論
細水長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