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弘揚誠信

弘揚誠信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誠信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準則,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文、行、忠、信”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忠誠和守信就是其中的兩項,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不守信,不知道他會怎樣,這好像在說,一個人如果連信用也不要,那麼他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呢。這意思很明白,孔子把誠信作為做人的基本原則。有一條公益廣告,就是誠信兩字,不過把它拆成了“言成、人言”,這條廣告彷彿在告訴你,誠信和成人是融為一體而不可分割的,或者可以這樣理解,做到了誠信,就符合了成人的標準,這條廣告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它別具匠心的創意已獲得了公認。自古以來,中國人誠信的事例是不勝枚舉的,常州的延陵季子就是誠信的典範。

  ??明大將軍袁崇煥盡人皆知,他含怨蒙難后,一個姓佘的義士埋葬了他,並留下遺言,要他的子孫後代永遠為袁崇煥守墓,他的後人為了信守承諾,苦守陵園370年,佘氏歷代守幕人的的艱辛現在已無法考證,就連佘義士的真實姓名也無從得知,然而為袁崇煥守墓的遺言卻代代相傳。佘幼芝是佘家第十七代守墓人,1955年,北京崇文區徵用了她家的住宅,她本來可以按政策規定,搬進政府為她安排的樓房,可她為了信守守墓的承諾,她放棄了政府的安排,住進了袁墓旁的一間羊圈,並於1964年和一個姓焦的男人在不足20平米,經過改裝的羊圈裡結了婚,她要她的兒子也姓佘,為的是好把上代的承諾繼續傳承下去。沒有任何約束,沒有任何報酬,僅僅是一句諾言,他們默默無聞的信守了370年。正是這種默默無聞的平凡,締造了華夏民族的精神脊樑——誠信。

  ??一家醫院的特護病房裡,住這一男一女兩個小孩,他們的病現代醫學尚無法解決,他們知道時日無多,彼此相約,出院后以通信的方式相互鼓勵,走好這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他們都信守了自己的承諾,每星期給對方一封信。每當病痛折磨得他們難以承受時,就拿出對方的信,並鼓勵自己一定要挺住,然而病魔並不因為他們的堅強而放慢死亡威脅的腳步,小女孩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她拿出一疊尚未發出的信,囑咐媽媽一定要按時把這些信寄出,媽媽含着淚答應了她,她帶着笑容進了天堂。媽媽非常想了解,一直在書信中鼓勵自己女兒堅強活下去的那個小男孩現在怎樣了,她去了他家,發現客廳中放着一張矇著黑紗的照片,小男孩的媽媽告訴她,她的兒子已經在一個月前就去世了,靈前還放着一疊沒有發出的信。兩位老人相對而泣,問世界信為和物,直道是生死相許,他們以生命書寫了誠信。

  ??五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考察河南時,在與農民交談中問到農民的希望時,這位老農告訴他:“惠農政策不要變”,總書記的回答是:“不但不會變,而且會越來越好”。這其實是一個牽涉到政府的誠信問題,政策的朝令夕改,會使人民無所適從,八十年代初,有一則民謠:“共產黨像太陽,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月半不一樣”,這實質上反映了人民期盼政府誠信的呼籲。失去了誠信也就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可見誠信不僅是一種公德,也上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以誠實守信為榮”,這不僅是華夏美德的時代傳承,也是創建和諧的時代需要。

  〖作者:南山翁〗

您正在瀏覽: 弘揚誠信
網友評論
弘揚誠信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