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新木桶法則

新木桶法則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小景

  作者簡介東文(筆名),1939年生,畢業於浙江大學,高級工程師。從事過機械技術,企業管理、諮詢,行政工作;在國家、省、地市各級刊物上發表過20多篇學術、管理論文,曾得過相應各級論文獎。

  萬物均可類比,人們想到了以“木桶法則”來類比企業經營管理的要義。

  “木桶法則”廣泛地在管理界流傳、在企業界應用。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企業管理八大法則》中“木桶法則”就是其中之一。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的體驗中,筆者總認為傳統的“木桶法則”並沒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內涵。

  作者簡介東文(筆名),1939年生,畢業於浙江大學,高級工程師。從事過機械技術,企業管理、諮詢,行政工作;在國家、省、地市各級刊物上發表過20多篇學術、管理論文,曾得過相應各級論文獎。

  萬物均可類比,人們想到了以“木桶法則”來類比企業經營管理的要義。

  “木桶法則”廣泛地在管理界流傳、在企業界應用。筆者在某網站看到《企業管理八大法則》中“木桶法則”就是其中之一。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的體驗中,筆者總認為傳統的“木桶法則”並沒有反映“木桶”的根本的內涵。傳統的“木桶法則”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最長的桶體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桶體板。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長的桶體板的長度,而是要補齊桶體短板。應用於經營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產經營要素、增加短缺資源。

  那麼我們不妨從木桶的結構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麼?它可給企業管理有什麼樣的啟迪?

  傳統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連接梢釘、桶體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構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體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構件,猶如企業的生產經營要素或資源,如人力、資金、材料、設備,供、產、銷等;以梢釘鏈接的桶底是桶體板的承載基礎,猶如企業的基礎管理——各類管理標準、制度、規範、方法、工具,是企業生產經營要素賴以發揮效能的基礎,其中梢釘是整合企業基礎管理的內在機制;上、下桶箍用來箍緊桶板和桶底,猶如企業文化用來塑造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業運用其經營方針、策略,確定把現有的效益(資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標。

  木桶各個部件都有質量問題。各個部件的質量構成了木桶的整體質量。整體質量的好壞就決定着木桶能否裝水、裝多少水。桶體板之長短不一,既是一個板材問題也是質量問題。這裡還需特別關注問題——桶體板的結合面不平直、合縫就會漏水,這好比企業中各經營要素間的配合不密契就會流失資源。

  原本密縫的木桶,到了天氣乾燥的時候還會漏水,這就要調整桶箍。這是木桶的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企業同樣有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需要調整企業的方針戰略、企業文化的必要。

  可見,木桶的桶體板僅是木桶的構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並非完全取決於桶體板一個因素。

  傳統木桶理論是“最短桶體板決定論”,雖然形象、簡單,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決於短板,來類比生產經營好壞取決於某個弱勢的要素或短缺資源,是一種孤立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宜用來分析解決複雜的企業系統問題。這種類比,應用於現代企業會產生偏面誤導,容易讓人理解為企業的效益僅決定於生產(服務)經營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產(服務)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效益的損失。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依賴於軟手段和整體性。木桶要是沒有好的桶底——基礎管理不紮實,配置有再好的資源,也不可能創造效益;桶板的結合面不平直——生產經營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無質的配合,必會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沒有合適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緊——沒有特色的文化把企業各種潛力最大限度地調集到共同的價值目標上,企業也不會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為人關注),它緊連桶體,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滿滿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猶如由企業高層組織(如董事會)決定的經營方針策略,是企業運作之綱,決定企業的經營、投資方向,效益的增值。

  傳統的木桶法則,類比簡單、明了。用於早期的傳統企業(作坊式的企業)尚算貼切,這類企業的管理只要生產要素配置平衡得較好(木桶板的沿口平齊)就可以了。對於現代企業管理是不相宜的。

  從上述木桶(水桶)的構成所蘊含的內涵,應該有新的木桶法則:“木桶的能否盛水、盛多少水決定於各構件的整體配合質量和桶板平齊。”

  。要想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長的桶體板的長度,而是要補齊桶體短板。應用於經營管理上,就是要抓薄弱的生產經營要素、增加短缺資源。

  那麼我們不妨從木桶的結構分析一下,木桶要盛水多少的因素是什麼?它可給企業管理有什麼樣的啟迪?

  傳統木桶一般由桶底及其連接梢釘、桶體板、上下桶箍(有的有上中下三箍)、提梁(提手)構成,各有特定的作用。桶體板是木桶的主要的構件,猶如企業的生產經營要素或資源,如人力、資金、材料、設備,供、產、銷等;以梢釘鏈接的桶底是桶體板的承載基礎,猶如企業的基礎管理——各類管理標準、制度、規範、方法、工具,是企業生產經營要素賴以發揮效能的基礎,其中梢釘是整合企業基礎管理的內在機制;上、下桶箍用來箍緊桶板和桶底,猶如企業文化用來塑造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提梁用以提起水桶,以便把桶中的水提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企業運用其經營方針、策略,確定把現有的效益(資源)投放到可行的目標。

  木桶各個部件都有質量問題。各個部件的質量構成了木桶的整體質量。整體質量的好壞就決定着木桶能否裝水、裝多少水。桶體板之長短不一,既是一個板材問題也是質量問題。這裡還需特別關注問題——桶體板的結合面不平直、合縫就會漏水,這好比企業中各經營要素間的配合不密契就會流失資源。

  原本密縫的木桶,到了天氣乾燥的時候還會漏水,這就要調整桶箍。這是木桶的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企業同樣有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需要調整企業的方針戰略、企業文化的必要。

  可見,木桶的桶體板僅是木桶的構件之一,木桶能否盛水、盛多少水,並非完全取決於桶體板一個因素。

  傳統木桶理論是“最短桶體板決定論”,雖然形象、簡單,但把木桶盛水多少取決於短板,來類比生產經營好壞取決於某個弱勢的要素或短缺資源,是一種孤立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宜用來分析解決複雜的企業系統問題。這種類比,應用於現代企業會產生偏面誤導,容易讓人理解為企業的效益僅決定於生產(服務)經營要素的配置是否均衡(合理)。自然,生產(服務)要素的均衡配置是很重要的,不均衡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效益的損失。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依賴於軟手段和整體性。木桶要是沒有好的桶底——基礎管理不紮實,配置有再好的資源,也不可能創造效益;桶板的結合面不平直——生產經營要素只有量的平衡,而無質的配合,必會漏水——流失效益。要是沒有合適的桶箍把桶底和桶板箍緊——沒有特色的文化把企業各種潛力最大限度地調集到共同的價值目標上,企業也不會有好的前景。木桶的提梁是提桶之把(往往不為人關注),它緊連桶體,用它可提起整桶水,要是提梁不方便、或不牢固,即使有了滿滿一桶水,怎能把水提到有效用的地方?提梁猶如由企業高層組織(如董事會)決定的經營方針策略,是企業運作之綱,決定企業的經營、投資方向,效益的增值。

  傳統的木桶法則,類比簡單、明了。用於早期的傳統企業(作坊式的企業)尚算貼切,這類企業的管理只要生產要素配置平衡得較好(木桶板的沿口平齊)就可以了。對於現代企業管理是不相宜的。

  從上述木桶(水桶)的構成所蘊含的內涵,應該有新的木桶法則:“木桶的能否盛水、盛多少水決定於各構件的整體配合質量和桶板平齊。”

您正在瀏覽: 新木桶法則
網友評論
新木桶法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