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人散文 > “勞模酒家”

“勞模酒家”

手機:M版  分類:寫人散文  編輯:得得9

  “勞模酒家”

  ——記著名勞模、台鄉園酒家總經理許躍萍

  被人們讚譽為“勞模酒家”的台鄉園酒家,坐落於上海市區西北部的曹楊路上,東臨武寧路,西靠中山北路。

  台鄉園酒家的總經理許躍萍,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連續三次獲得上海市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是全國“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第一屆十大青年技術精英之一,是當年上海市參加十三大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黨代表,現在是上海市紡織系統轉崗勞模中唯一從事餐飲業的勞模。

  在網上鍵入“許躍萍”三個字,可以在“上海女性”的網頁上查到有關許躍萍的事迹資料達4500餘字。

  時光隧道

  2004年春節前夕的一天傍晚,華燈初上,我興沖沖地在曹楊路上尋找着930號。因為,今晚我將應邀到台鄉園酒家和上海市部分著名勞模一起吃年夜飯。

  不經意間,已經來到了台鄉園酒家的門口。只見透明的玻璃門裡,溫馨的燈光下佇立着身穿紅色絲絨旗袍的迎賓小姐。

  “歡迎光臨”!一聲熱情的招呼聲剛剛傳入耳中,門已經敞開了。進了門廳,迎面就是盤旋而上的扶梯,原來餐廳在樓上。

  順着螺旋形的扶梯,拾級而上,邊上的牆壁上懸挂着許躍萍總經理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等的各種合影照片。我細細看了一下,有和江澤民、喬石、吳邦國、黃菊、汪道涵、陳至立等的合影,有和紡織系統老勞模的合影,還有和文藝界、體育界等朋友的合影照片……。

  上了二樓,燈火輝煌,只覺豁然開朗,正面是可以擺下十幾桌酒席的大堂,右側是卡拉OK歌舞廳。許躍萍總經理正笑吟吟地站在大堂門口迎客,歡聲笑語一陣陣地從裡面傳出。

  每當我參加這樣的盛會,總會有一種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曾經為共和國創造了輝煌的20世紀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的勞動模範在這裡濟濟一堂。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50年代紡織系統的著名勞模:楊富珍、裔式娟、李素蘭,公安系統的一級英模、電影《今天我休息》中民警馬天民的人物原型——馬人俊;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60年代的著名勞模:著名的電光源專家蔡祖泉、以“小扁擔精神”名揚天下的楊懷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三輪車工人程德旺,滬劇《雞毛飛上天》中吳老師的人物原型——吳佩芳老師;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80年代的著名勞模:多次獲得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的著名工人發明家“抓鬥大王”包起帆,在市百一店三尺櫃檯上創造了“馬派”商業服務技藝而名揚全國的馬桂寧,在物業管理中“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徐虎,在上海的城市建設中創造了輝煌的“造橋英雄”張耿耿;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90年代的著名勞模:從“紡嫂”到“空嫂”的上海航空公司的吳爾愉,華聯商廈的“照相機狀元”王震,被譽為掌握先進科技知識的智能型工人、國內數控機床方面的專家、上海液壓泵廠的李斌……

  這邊,主持人在楊富珍面前唱着:“布貼心,心貼布,織布為革命……”;那邊,穿着藏青色海員制服的楊懷遠正在出口成詩、興味正濃;這邊,“抓鬥大王”娓娓談着在日內瓦、巴黎、匹茲堡和布魯塞爾領取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的奇聞逸事;那邊,“造橋英雄”正在繪聲繪色地介紹延安路高架九條龍立柱傳說的由來……

  在這裡,群英薈萃、時空交錯、信息富集。不由得令初來乍到的人感到驚喜莫名、亦真亦幻、恍若夢中。

  年輕的老勞模

  台鄉園酒家的總經理許躍萍,被這些勞模親切地稱為“我們年輕的老勞模”。

  1979年11月,許躍萍通過招工考進入了上海市第二棉紡廠二紡車間當細紗擋車工。廠里要求新工人跟師傅學習一個月後,一個人頂一班車。可是,許躍萍只跟師傅學習了半個月,就已經能夠一個人頂一班車了。廠里規定細紗擋車工一年捉疵131隻,可是,許躍萍在1985年和1986年兩年中捉疵3300多隻,超過了廠里規定的10多倍,獲得了“捉疵大王”的桂冠。有人不解:同樣是8小時工作,你靠什麼創造了這麼高的工作效率,你是不是有什麼訣竅?許躍萍靦腆地笑着說:“我的訣竅就是苦練、苦練、再苦練。當時,我經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捨不得放棄。別人吃飯去了,我一邊吃麵包,一邊在車弄中巡視。廠里規定新工人一個月捉疵10隻,我捉了100多隻”。正是憑着這種精神,許躍萍從青年工人中脫穎而出。進廠僅二年多,許躍萍就達到了市級操作能手的標準,1982年、1984年兩次獲得了上海市紡織系統操作比賽第一名。

  1984年4月,在全國勞動模範王桂英的一再要求下,許躍萍幸運地被調入了全國聞名的“裔式娟小組”,在組長王桂英的門下學徒。

  全國勞動模範王桂英創造的“抵管接頭法”難度大,要求高。許躍萍為了掌握這套先進的操作方法,幾乎放棄了一切休息時間,在廠里練,在家裡練,手指被滌棉紗拉出了道道血口,用膠布包起來繼續練。

  後來,許躍萍在參加全國紡織系統操作能手觀摩學習中,看到有的操作能手接頭紗距很短,速度更快。於是,許躍萍就想如果能從“抵管接頭法”的三個錠距縮短到兩個錠距,就可以縮短接頭紗距,提高接頭速度。

  然而,當接頭速度已經進入以秒計時的時候,縮短一個錠距,談何容易。但是,聰穎、刻苦的許躍萍還是成功了。創造了“一穩、二短、三結合、四快”操作法,被編入了《上海青工操作法》一書中,這種操作法每接一個頭可縮短2鈔,提高效率約24%,並可減少壞布。1987年在全國紡織行業先進小組操作觀摩表演中,許躍萍新穎、嫻熟的操作動作,引來了一片驚嘆之聲,著名的“趙夢桃小組”和“郝建秀小組”的姐妹們當場拜許躍萍為師,許多單位盛情邀請她去授藝。

  1982年許躍萍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工人,從1983年起連續三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光榮稱號,1986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許躍萍在1983年第一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時年僅23歲,至今已過去了21年,“年輕的老勞模”確實是當之無愧。

  轉崗創新業

  1997年底,許躍萍正在上棉二廠工會再就業中心,為職工尋找工作崗位而到處奔忙。這時,廠里的三產台鄉園賓館虧損,廠領導考慮由許躍萍去承包經營條件較差的餐廳,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

  時年已38歲的許躍萍剛接到廠里的任命時,確實很難說服自己接受這個角色的轉換。作為一個在全國的紡織行業中曾經創造了輝煌的勞模,許躍萍的優勢在紡織,許躍萍擁有的資源在紡織,許躍萍的知名度也是在紡織。離開紡織,“下海”去當飯店總經理,意味着許躍萍必須犧牲曾經擁有過的一切,從零開始,重新創業。

  不愧是勞動模範,許躍萍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很快調整了心態:紡織行業關停並轉是大勢所趨,眼看着廠里的職工一批批地下崗,面臨著工作難找的困境。作為勞模,能否在再就業的新天地里創出新業績?當飯店經理,或許正是時代對勞模的挑戰!

  於是,許躍萍毅然轉崗,帶領6名下崗職工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台鄉園餐廳地處澳門路,前有“紅子雞”、後有“美林閣”,旁邊還有富麗大酒店、“傣家村”飯店,台鄉園餐廳夾在中間求生存,實屬不易。

  許躍萍想:“我開飯店,不是為了經商,而是要帶領下崗工人創業。”紡織業和餐飲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隔行如隔山。她發揚了當年“爭創第一”的精神,和下崗的夥伴們一起從頭開始學習,請來了全國著名勞模、人民飯店三號服務員瞿惠均上技能課,帶領職工自費到有名的飯店品嘗特色菜肴,互相比較、博採眾長。為了爭取客源,許躍萍和職工一家家地登門拜訪周圍的公司、辦公樓,請他們到台鄉園餐廳來吃價廉物美的家常菜、特色菜。

  台鄉園餐廳的硬件也許比不過人家,許躍萍就認真地從每一筆小生意做起,真心待客,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許躍萍最難以忘懷的是有位顧客過20歲生日,訂了一桌900元的酒席,這是餐廳開張以來的第一筆大生意。許躍萍和夥伴們精心調音,真誠地送上一曲《祝你生日快樂》;底樓燒好了菜,她們一一端送到三樓舞廳,讓顧客享受到了特殊服務。後來,這位顧客便成了店裡的常客。

  還有一天,華師大某教授為丈夫過60歲生日,經人介紹訂了三桌酒,每桌800元。許躍萍精心地為顧客安排菜肴,並向該教授的丈夫送上了南瓜雕刻老壽星,還免費贈送鮮花、蛋糕。

  品嘗着價廉物美的佳肴,老教授感嘆不已,當即寫下表揚信:“台鄉園是個溫馨的家”。說起當年這個故事,許躍萍感慨地說:“這封表揚信對我和姐妹們來說是多大的鼓舞啊!心意到了,名聲有了,生意好了,半年後台鄉園餐廳、舞廳扭虧為盈,逐步擺脫了困境”。

  1999年,原申大酒家虧損競標,許躍萍在市總工會和申達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的關心下,靠實力擊敗了2個強硬對手,對申大酒家實行風險抵押承包,一年上繳26萬元,先交后做。通過一年多來承包經營台鄉園賓館200平方米餐廳的得失,許躍萍深深感到: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規模做大了,才能帶領更多的姐妹一起上崗。於是,在愛人的理解、支持下,從不問別人借錢的許躍萍只好向親朋好友尋求援助。一位家境並不寬裕的下崗姐妹主動借給許躍萍1。5萬元。她說:“我們30多位下崗姐妹都支持你,這錢隨你什麼時候還”。許躍萍動情地說:“接過錢,握着她的手,我覺得自己不會回頭了”。

  1999年12月20日,在澳門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裡,花費了100多萬元裝修一新、近1000平方米的申大酒家改名為台鄉園酒家,在澳門路326號開張營業。

  2003年下半年,因台鄉園酒家所在的澳門路土地批租,台鄉園酒家搬到了武寧路930號,並於2003年12月19日開張。

  有人說,開得好的飯店,就怕搬,就怕改。許躍萍說:“從1997年承包台鄉園餐廳以來,我已經搬了3次了”。但是,台鄉園酒家卻是越搬越好了。每搬一次家,在硬件方面就上了一個台階,同時開發出一批新的菜肴和特色菜,引來了更多的“回頭客”。

  “捉疵大王”新傳

  想當年,伴着隆隆機杼之聲,許躍萍眼明手快地捉疵布、找壞紗,贏得了“捉疵大王”的美名。可是,今天的許躍萍仍然是名不虛傳的“捉疵大王”。

  經營飯店與紡紗織布不同,但是“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信譽”、“質量就是市場”的道理卻是相通的。當上了總經理,“捉疵”仍是昔日“捉疵大王”的拿手好戲。凡是讓她捉出“疵點”的菜肴,寧可浪費原料,也絕不端上餐桌。她能從水果的顏色判斷是否削皮削得太早,還能根據鱸魚尾巴的硬度來評定火功是否到位。

  2000年聖誕節那天,5條幹煎鯧魚剛剛從廚房端出,就被許躍萍“中途攔截”。原來,魚肚上那道本該呈金黃色的“人”字形豁口顏色偏淺。一問之下,果然不出所料,性急的廚師縮減了一道下油鍋的程序。“這5條鯧魚留着自己吃吧,客人的再重新燒,記住,過兩遍油!”

  不僅眼尖,許躍萍耳也靈。為了營造舒適幽雅的用餐環境,她在服務小姐的腳步聲中也能捉出“疵點”。有一次,記者正在採訪時,許躍萍聽到一位服務員從身邊走過,高跟皮鞋在地板上“踢撻”作響,許躍萍立即說:“這麼響,要打不及格了”。

  買來的綠葉菜,她怕有農藥污染,起碼要在清水裡浸泡半小時后,再洗乾淨。

  從台鄉園餐廳開始,許躍萍就制訂了一套從買菜、校稱、浸菜、洗菜到上菜的嚴格的操作程序,保證了菜肴的新鮮、量足。許躍萍還經常教育職工,要站在顧客的角度,將心比心,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

  如果說對產品和服務的挑剔是“捉疵大王”的本色,那麼尋求價格優勢、提供周到服務,則是“捉疵大王”在市場競爭中的新思路。她經常帶着廚師到各大酒樓嘗特色、學功夫;為了低價位取勝,她堅持上遠一些的批發市場採購原料;對附近寫字樓的常客,她免費提供場所供他們搞聚會;遇上過生日的客人,她會周到地端上一盒蛋糕,給人意外驚喜……。

  天道酬勤。想當年,台鄉園餐廳開張沒多久,高質、低價和細緻周到的的服務已為台鄉園餐廳贏得了不少顧客。今天,台鄉園酒家的規模已經是當初台鄉園餐廳的好幾倍。但是,許躍萍“捉疵大王”的本色,依然沒變。因此,許躍萍也更加忙碌了。

  從1997年底承包台鄉園餐廳開始,許躍萍已經在商界中走過了五年多艱辛的創業之路,陪伴她的是顧明敏、張惠和鍾德勇這三個當年的同事,今天的再就業夥伴。

  顧明敏:不惑之年學新技

  許躍萍找到顧明敏時,是她第二次下崗。

  又一次下崗,顧明敏心裡更着急了:家裡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怎麼辦?就在這時,許躍萍找到她說,我們飯店需要會計,你就去學財務吧。

  顧明敏離開學校這麼多年,再要從頭開始當會計、學珠算,心裡有顧忌。可許躍萍說:“多一門技能,就多了一條就業的門路。就算不為飯店,也要為自己的將來着想啊!”

  但畢竟是年屆不惑的人了,顧明敏背珠算口訣時前背後忘,打算盤時,手腦不協調,真是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可顧明敏知道,學珠算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勤學苦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考試時,顧明敏一次通過。通過培訓,顧明敏找到了自信,工作起來也更有勁了。

  張惠:讓客人滿意而歸

  張惠是在紡織廠最困難的時候下崗的,也是在許躍萍最需要人手的時候回來的。

  張惠是大堂經理,除了對業務熟悉外,還要懂點心理學。但是,每次她總是能讓客人滿意而歸。

  時間一長,一些熟客見到張惠時就說:“我們又來了,你給安排一下”。張惠自會根據他們的人數,給他們配菜,從不多配。

  張惠還了解許多熟客的口味,點菜時關照廚師:李老闆的菜不要放味精;孫總的菜清淡些;張董有糖尿病,菜里不能放糖。遇到有特殊要求的客人,她還會關照廚師特殊烹調。

  有人誇她記性好,這麼多客人的口味都能記住,是不是有秘訣。張惠笑道:“這沒有什麼秘訣,我想讓每個顧客走進我們的飯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裡一樣”。

  鍾德勇:採購物品不揩油

  鍾德勇原是廠里的機修工,下崗后應聘在市百六店當保安。

  許躍萍請他來飯店當採購員,他說:“菜價上下浮動較大,我怕說不清,最好能派個人一起去。”可許躍萍說:“我信任你”一句話令鍾德勇幹勁十足。

  飯店裡所有的東西,哪怕買根蔥,都是鍾德勇去採購的。如要揩點油,也不一定有人知道,可鍾德勇從不做這種事。遇到採購杯子、餐具、檯布等大宗物品時,有時對方會提出給鍾德勇一點回扣,他總是一口拒絕。

  儘管鍾德勇收入不高,可他相信,金錢固然重要,但生活中還有比金錢更珍貴的東西——信任!他說:“廠關門了,飯店就是我的家。創業艱難,許總的錢是借來的,她肩上的擔子很重,還處處為我們着想,我們更要為她精打細算”。

  從許躍萍和她的三個夥伴身上,我們見到了下崗工人在再創業道路上的動人身姿!

  特色菜肴

  台鄉園酒家在澳門路上開了五年多,也紅火了五年多。1997年底剛開張時,許躍萍根據酒家周圍台灣人比較多的特點,確定了採用注重原料、製作精良、口味清淡的潮洲菜作為酒家的特色,以迎合周圍顧客的口味。

  可是近年來,在上海餐飲市場上潮洲菜屬於高檔菜,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價格使工薪族遠離了潮洲菜。怎樣將價格降下來,貼近工薪族,成了許多經營潮洲菜餐館亟待解決的問題。許躍萍和廚師長商量后,決定先從潮洲滷水冷菜着手,使這一最具潮洲菜風格的菜肴價格回歸,得到了周邊消費者的認同。

  在保持潮洲菜傳統風格的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許躍萍又和廚師長商量,努力開發出一大批保持潮洲菜風格的創新菜和特色菜。如冷菜中的香酥河鯽魚,又香又酥脆;白切海蟄頭,從採購到初加工,每道工序都精工細作;秘制蘿蔔片,口味獨特。熱菜中的檸檬鳳尾蝦、嗜嗜魚雲煲、XO醬生菜煲、特色河蝦仁、錫紙銀鱈魚、沸騰魚等,製作精良、別有風味,令人吃出了新意。

  情系勞模

  許躍萍的台鄉園酒家,為勞模們提供了一個聚會的場所。每當上海市勞模協會給一些老勞模過生日時,都會選擇在台鄉園酒家擺上幾桌。

  近幾年來的春節前夕,張耿耿都會提前在台鄉園酒家訂好桌子,請上海的一些著名勞模和五十年代以來的老勞模代表吃年夜飯。

  有時候,一些擔任領導職務的勞模,還主動把單位的商務活動、會議也安排在台鄉園酒家。

  著名全國勞模包起帆、徐虎、張耿耿、楊富珍、裔式娟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這就是許躍萍的台鄉園酒家——勞模酒家

  (本文作者系本刊特邀記者)

  本文發表在《上海企業家》2004年第4期

您正在瀏覽: “勞模酒家”
網友評論
“勞模酒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