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一個人的焦慮

一個人的焦慮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一個人的焦慮 標籤:只有一個地球 個人簡歷

  ??我的讀書經歷常常引起人們的感嘆,一則因為過程曲折,由初中而中專,由中專而高中再到大學;二則由於父親多年染病且年紀大,支持我讀書的是我的三位兄長。為了讀書,大哥帶着我跑遍了前門後門,送出了不少的土產特產。然而當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刻苦終於考出一個大學又要考一個研究生時,我問大哥考什麼專業,他卻毫不遲疑地說想考什麼就考什麼,即使古代漢語也可以。我感到有些困惑,古代漢語是一個註定清貧的專業,連我自己都有些彷徨,讀書雖說不能只為好賺錢多賺錢但也不能眼看着受窮吧。古往今來都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

  ??許多人都討厭老人的嘮叨,喋喋不休,沒完沒了,以為每個人都需要他的經歷。也許正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必要,所以必須填鴨式的持之以恆地嘮叨。或者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時間,人類的記憶力不好或者一些東西太複雜,不經過長久的說教就不能領悟,必須由長輩反覆的講,講厭了聽眾,講到聽眾成了講述者。這,成了人類文化演進的一種經典模式。

  ??

  ??我所知道的我這個家族的男人,在我父親之前的,沒有一個活過了60歲。我的爺爺35歲去世,爺爺的哥哥38歲去世。關於家族的消息就由於這些早逝顯出了傳承的艱難與曲折。爺爺有2個妹妹,小的在20歲時去世,大的嫁到了一個長壽之家,她成了爺爺那一輩中碩果僅存者了。她看到了曾祖父的去世,祖父的去世以至父親的去世。她到娘家很勤,過去每年三五次,現在年逾八旬,依然每年揀天氣好的時候到娘家住上三五天。

  ??她也許是最會嘮叨的人了,而且這幾年因為失聰,看口形辨析講話者的意思畢竟力有不逮,於是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說:“只有她說的。”表達了一種敬而遠之的心態。

  ??從記憶模糊的年代到現在,我記得她的話題永遠是過去:過去年荒世飢,過去強盜橫行,過去先輩艱難渡日以及這個家庭曾有過的遠年的輝煌。

  ??

  ??過去正月十五“吃清明(就是做好的飯菜,主要是十幾斤紅燒肉)”,還要給20多裡外的田莊送。派去送“清明”的人凌晨出發,下午就回來了,問他送到了沒有,說送到了。問他田莊里的情況,他訕笑着答不出來。原來他們送到半路寡婦橋時,就自己吃了回來。

  ??爺爺的奶奶是在另外一家莊子里去世的,在那裡停了3年的棺。那個時候家道已經中落了,為了挽回頹勢,人們格外關注這次喪事,期望地下的親人在冥冥中能保佑自己。爺爺的哥哥對曾祖母說:“我已經找了一塊比較好的地,不趕緊下葬恐怕被人搶先用了。”過去有一種人,專門外漢找地,之後就把個停放多年的靈柩埋下去,先下手為強。終於,2伙神仙(抬棺的人,一夥8個,俗稱“神仙”)把故世的親人抬回來下葬了,入土為安。請的風水先生是我奶奶家的親戚。他給找的一塊風水寶地。落葬之後,風水先生詭秘地對曾祖母說:“這地發二房。”(我爺爺排行為二。)於是爺爺的兩個兄弟都沒有子息。曾祖父那輩男丁不旺,爺爺和他的哥哥又相繼早逝,老三被抓了壯丁。正月初四宗族集會,沒有男丁,只好叫姑父去參加。姑父特別老實,曾祖母就交待他,到了吳塘,有人在門口接行李,你只要說:“東溪位祥照公,就會安排你的座席的。”

  ??

  ??原來吃“清明”的時候,女孩子,出嫁的女兒都可以回家參加清明掃墓,村裡有專門的田產“清明田租”來招待,買米買菜買肉,還有銅錢發。在各家墳地集中的地方,男人們到山上去掃墓,大祭,女人們則在山腳下等,等到爆竹響過,男人們下山了,專人給每一位在場的女人一人一文錢。

  ??“我那年14歲,我對媽媽說‘今年這一文錢我不給你了,我要買綁腳’,”“我那時候剛好在纏腳。”她補充說。

  ??

  ??我可以清楚地描繪一幅圖畫:一個身材不高,面目清癯,滿頭白髮的老太太在山路上走着,小腳輕觸着熟悉的泥土,無聲無息,像考古人輕輕地敲擊文物,害怕打碎一個久遠的夢,一個久遠的傳承的渴望,一個曾有2處田莊的家族,一個持續了一百多年的夢想。這個根源於古舊迷信的信念,無法信心十足只能小心翼翼的默然而又堅韌的追求,在這條山路上迂迴盤旋了60個春秋,永不老去。世界是這樣的寧謐,深邃,神秘,是什麼東西在左右我們。一個見證了一家6代的滄桑老者,一定被這個問題糾纏已久。共3頁,當前第1頁1〖作者:卜堂〗

  ??村裡很多長者都跟我講過一個故事。這個村子以中間的小溪為界,分里、外兩房。最初發源在里房,里房的老屋是兩房的共同的祖先的,分上下兩堂,中間天井,下堂只有左右兩間卧房,上堂四間房,左右各兩間房。整個房子很顯局促,尤其是和外房新祖屋比,要矮許多,下堂也少了兩間房,上堂中間屏風后也少一間中廂房,地勢也低,更嫌旁邊有池塘,騰不出手腳。外房祖屋牆腳用了三塊石板圍底,以防雨腳濺濕磚塊,壞了牆基。這整三圈的石板全部水磨,還有裡面的彩繪,外房兩翼都布一大片的廚房一類的房子,如同騰飛的鳥兒,張開雙翼;里房老屋卻只有一邊廚房。

  ??這個村子現在有二姓人家,一個是劉一個是金。金姓人家在傳說中有80擔水桶挑水,現在卻只有三戶人家。許多人都說這件事,他們講起這件事來,沒有人唏噓不已,卻也表現出一種少有的關切:這大概就是農人的興亡慨嘆吧!

  ??

  ??曾在一個無聊的下午到小村的墳地看那些祖先們留下來的痕迹。其中最早的是清代乾隆年間立的。這裡是小村的歷史,以另一種方式演繹,總算比冗長、裝滿一個大箱子的家譜要有一些生命感:陰刻、陽刻,單葬、夫妻合葬。在這裡,你能想像那精細的石匠如何一鑿一鑿地敲擊,把這幾十個字翻來覆去地伺弄,能想像旁邊的客人耐心地等待,不經意的觀察、閑聊。可是我們不能再進一步,聽到他們必然要談到的主人和他的家庭了,那樣會更加有意味。你還能看到書寫這些字的手民們的功力,顏真卿,柳公權……。你也許還能想像他們捋起袖子,細細研磨又飽蘸濃墨,聚精會神。一筆一劃下他們的心情如何我們已不得而知了,只是這一份莊重,至少是作為慣例的慎重,也許就讓我們看到了200年前的人們。這是先人的最後一份遺存,是他們的名片吧,可惜名片只是名片,空有一片懷古的幽情。

  ??這些用泥土堆起來的泥土,負載了多少或彰顯或隱密的希冀,風水寶地,后死者的期望,堪輿者的得意。怎能把這些土堆漠視?它是一張名片,溝通了土裡土外昨天今天,它還等待着我們去光耀它。“不要讓我們等得太久啊!”設想這些苦心的呼喚直對你的耳邊吧,你就會深切地體會到沉重。這片與小村相對僅一片稻田的山林,居高臨下,默默地注視着下面的一切。默默無聞的小村,默默無聞的山林。失去了聲音的土地,就是失去歷史的土地。小村的故事以一種潛隱的方式存在,沒有顯赫的兒女,歷史成為一首隱晦的詩歌秘笈,面臨成為文物的危險。

  ??那山林下的層層疊疊的灰瓦,有一幢最大最高的老房子,瓦片已成黑色了。這幢房子,村裡人已經不知道建於哪一年,即使是哪個時期也說不清楚。它們高大,毫不遜色於現在建的二層小洋樓。我家就在老祖屋前面,從後門一出來就能看到它的大門頂上畫著一幅畫:大松樹下回頭鹿、鶴等等,上面橫跨一塊長石板,磨光,刻着四個大字:“喬遷鳳翔”。許多人不認識這幾個字,不知道這幅畫的涵義。

  ??去年年末,到一個小村子,這村子有一株樹齡長達800多年的羅漢松,扭曲的枝幹彷彿要把裡面的力擰出來給人看,稀稀的幾根枝幹和絨球一般的葉子。四周圍用水泥澆鑄了一個圈,上面草草寫了幾個字“據記載此樹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我知道我所在的村子就是從這裡遷過去的。我們可以把歷史延伸到這裡了。800多年,甚至更長:這個貧窮的小山村,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吶,你們為什麼沒有長大!為什麼?

  ??

  ??2000年前的泰山,旌旗蔽日,萬千士兵,滿朝文武,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峨冠博帶,華服雍容:綠,與山川競輝;紅,奪初日之麗。笙笳彌野,勁逼天籟,百獸震惶。雄糾糾,氣昂昂,漫道雄關,邁步重越。下人們行色匆匆有條不紊,官員們志得意滿趾高氣揚,皇帝則躊躇滿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洛陽。一位老者沉痾日重,神情沮喪,盛世華章不就,錯失封禪良機,負先人,負自己,負盛世。他焦急地等待他的年輕的兒子從蒼山洱海出使歸來,盼望他能不負所望,以竟宏業。共3頁,當前第2頁2〖作者:卜堂〗

  ??長安。司馬遷和壺遂先生在說話: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脈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臣下百官力誦聖德,,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掌其言,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於是論次其文。

  ??

  ??一個昏暗的夜晚,泛藍的白光下,如月光的幽輝,蒼白,機械、令人窒息,朦朦朧朧的,幾個人在緊張地把桑葉一袋一袋提到屋裡,又一把一把地掏出散到竹匾里,“沙沙沙”的聲音不時傳入耳朵。我以一種悠閑、慢條斯理的習慣方式從袋子里拿出桑葉。春天的葉子,綠油油的,涼潤有一種潮濕的雨後綠樹蔥蘢的感覺。一個小長條形的凸起物破壞了綠葉的平展,它軟軟的,綠綠的,悄無聲息地蠕動着,在葉子上間或把頭昂起,攪動,一幅嗷嗷待哺的樣子——一個嗜食者的夢。

  ??每一次走出村口總是在滿懷希望的同時憂心忡忡,生怕再一次的失敗傷害了許許多多的人們。

  共3頁,當前第3頁3〖作者:卜堂〗

您正在瀏覽: 一個人的焦慮
網友評論
一個人的焦慮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