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夢圓黃河三峽

夢圓黃河三峽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一直以為,“黃河水清”是人類苛刻的夢想,難以夢圓。

  當我來到小浪底時,做夢也沒想到:一壩飛架,高峽出平湖,碧波浩渺;一水相牽,千峰連萬壑,神韻天成……黃河激情奔騰,狂放飄飛,九曲十八彎,突圍到小浪底的時候,兩岸高聳的峽谷不再束縛她。“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小浪底將黃河的不羈鎖在最後一個峽谷,用柔情的水,以熱情的波,讓這愚公的故鄉——活起來了,美起來了,把詩意鋪展在兩岸青山,把幸福播撒在中原大地。

  小浪底借黃河之名而名天下。小浪底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黃河在小浪底出山而進入平原。該河段狹窄險要,水流湍急。傳說很久以前這一帶常有水怪出沒,禍害兩岸。小浪底村有兩位仗義行俠的兄弟,哥哥叫大浪,弟弟叫小浪。他們溯河而上,追殺水怪。在河套一帶與水怪展開搏鬥。水怪被降伏了,他們也壯烈犧牲了。在家苦苦等待的兩妯娌不知他們死活。嫂子大浪氏耐不住寂寞嫁人了,而小浪氏一直在河邊等待了一生。她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的忠貞,在河邊為她立了雕像,旁邊碑文寫上“小浪氏”。

  後來一位秀才路過此地,聽說了小浪氏的故事,為她的忠貞所折服。又感覺她常年站在河邊等候太辛苦,放了塊石頭讓她坐下,即在“氏”字下面加了個點,成了小浪“氐”。再後來,又一位秀才為避免她經受日晒雨淋,為她蓋了房子,即在“氐”上加了個“廠”字。不知哪朝哪代尊重女性的哪位皇帝,為了使她有出頭之日,又在上面加了個點。至此,碑文成了“小浪底”。

  村裡的人為了紀念她,把村名叫改成了小浪底村。

  小浪底的精華景觀,卻不在小浪底,而在上游的黃河三峽!黃河三峽其實叫“八里衚衕”更形象傳神:在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餘公里,南岸的荊紫山與北岸的中條、王屋山,夾峙形成一條長約八里的狹長河谷。滔滔黃河水散漫行至此,忽見兩岸山高千仞、危岩壁立,便將一路上的憋悶,委屈,狂怒盡情釋放。於是,暴躁地掀起洶湧波濤,吼聲震天,卷漩起駭浪,擊磐石,拍崖岸,聲色俱厲地鋪排驚險。論險阻與壯美,黃河三峽絕不遜色於長江三峽,只是短了些,沒有起承轉合,沒有高潮之間的過渡,似船夫的號子,吼一嗓就振動山河。

  何謂黃河三峽?即龍鳳峽、八里峽、孤山峽。龍鳳峽有龍風呈祥之神韻,有碧泉通幽之雅緻,一峽十八灣,灣灣是詩是畫;八里峽瘦谷連天,兩岸絕壁或鳥或獸,千姿百態,各露崢嶸;孤山峽是黃河三峽畫龍點睛之筆,三步一景,五步一觀,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傳說……

  難怪當代詩人王懷讓先生暢遊三峽之後即興作詩:

  “九曲波濤十曲歌,更有孤樓立陽坡。人生得意須暢遊,不到三峽不黃河。”

  朋友,你不想和我一同前往嗎?聽,風兒已經傳來優美的歌聲:“這裡的山等你來,這裡的水等你來…”

  汽笛響起,乘船出發!

  八里峽,有“黃河之門”的美譽。峭壁如削,瘦谷連天,遠看首尾相顧,如天然門戶,不愧是黃河中下游最為壯觀的部分,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相傳,鯀禹父子曾在此接力治水,八里峽乃大禹神斧劈就而成。兩岸聳入雲天的石壁對峙着,中間夾着的是被擠得很瘦的黃河。在這樣的“衚衕”里奔突行走,黃河捲起湍急的漩渦,激起高傲的浪花,去親吻兩岸既剛毅又多情的岩石。

  最令人稱奇的是“九磴蓮花轉”了,又被稱為“鯀山禹斧”。

  在南岸一座大山九磴九級,次第升高,又有九道山樑若分若離,東西延伸,俯視如蓮花盛開,十分壯觀。這裡曾留下民謠:“九磴蓮花轉,轉轉有一罐,誰能得住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縣。”千古無人能解其意,成為“千古之謎”。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千傾碧波倒灌九磴蓮花山下,謎底終於大白天下。意即治水者治天下。這個故事也叫“八里衚衕看黃河”。

  據《山海經》記載,遠古帝堯時暴雨成災,大地一片汪洋,帝堯命伯鯀出任治水。他採用“水來土屯”,即“堵”的辦法治水,王屋山與青要山之間築起了一座大山,王屋山為軒轅黃帝戰蚩尤設壇祭天之所,青要山因適宜女子居住則為帝之密都,二山之間被鯀山堵塞后,上游大量村莊良田被淹沒,滔滔洪水危及下游,天下幾成澤國,甚至危及仙山聖地,面對天怒人怨的境況,伯鯀在鯀山報劍身亡。然而伯鯀就不甘心,屍體三年不腐,孕育成子,禹生鯀腹,人稱這裡為鯀山。

  大禹子承父業,吸取父親治水教訓,廣邀各路神仙,商討對策,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子承父業,應繼續“堵”,有的說應該疏,大禹認真考察、分析后認為,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當下最要緊的是疏浚河道,給洪水找出路,其他的意見暫時保留。大禹含辛茹苦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行動感動了上蒼,上天各路神仙前來助一臂之力。大禹用神斧辟開了鯀山,現出了八里長峽,形成了九蹬蓮花山。而大禹治水時,大家的不同意見,隨着歲月交替就形成了這個民謠:“九蹬蓮花轉,轉轉有一罐,誰能得住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縣”。

  這種情形,只在那“衚衕”里發生着和演化着,當“衚衕”的西口敞開的時候,注入的第一支流水則來自龍鳳峽。為何叫龍鳳峽呢?因為這條峽谷峽窄水深,峰旋流轉,山石嶙峋,林壑幽深,煙靄氤氳,溪水潺潺,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九曲十八彎,又名九龍灣,與峽內的鳳凰台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妙絕倫的龍鳳呈祥圖。

  站在游輪上,任河面上的風吹拂自己的臉龐,思緒禁不住又飄了起來。這條峽谷可以說是三峽中最美的一峽,龍鳳峽註定與情愛有關,那一個個隱藏在山水間的名字:情侶島、吳家寨、盧家寨、兄弟崗、姊妹峰、桃花洞、鞭打石等,道不盡民間傳說,讓無數遊人流連忘返,為之心醉。

  流傳千年的《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此。凄艷、絕美、浪漫。相傳,趙匡胤與京娘途經龍鳳峽,觸景生情,互訴愛意,然而趙匡胤為奔前程,撇下痴情的京娘。京娘一腔相思苦,故地重遊,化為鳳凰。後來趙匡胤身加皇袍,想念初戀,再次來到龍鳳峽,為情傷心、叩問蒼天,皇冠順山勢滾落峽口,形成了今天的皇冠島,也算是對京娘的安慰罷了。

  在皇冠島背後,有一小山橫卧中央,庫水漲起成為湖中島。因島頂兩株翠柏和兩方巨石雙雙對立,別有情趣,稱為情侶島。島上有一紅一黃的亭子,遠觀似兩亭,實為一亭,是為共結連理之意,又稱連理亭。這些只不過是善良的人們一種美好的祝願而已。這條演繹着趙匡胤與京娘愛情故事的龍鳳峽,每逢春天時節前後,百花盛開,美麗的蝴蝶遮天蔽日,像是仍在為他們的相戀而起舞;在農曆的深秋時候,龍鳳峽內秋雨蒙蒙,大小瀑布飛流倒掛,像是在為他們的愛情而吟唱。一千多年來,當地的男女情侶,成雙成對來到龍鳳峽,登情侶島,坐相思石,戲龍鳳潭,臨秋雨池,探桃花洞,看雙龍瀑,依同心樹,彼此祝願白頭偕老,永結同心,吉祥平安。

  不知不覺來到孤山峽。孤山峽在“八里衚衕”中部,是逢石河入黃河的要道。逢石河源於王屋山,有水蜿蜒至湯帝廟、逢石村時,河面順山勢而張開,因山岩突然陡立,形成峽谷,河面也便驟然緊縮。高峽平湖,清波蕩漾,兩岸湖光山色,炊煙裊裊,氣象變幻,宛如蓬萊仙境。

  孤山峽是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大峽谷,富有傳奇色彩和文化內涵的民間故事,使那裡的山水更靈動。人附於山水,屬於歷史的人也就無比生動、形象、高深、神秘。孟良寨、焦瓚坪就在那裡。

  大宋名將孟良、焦贊英勇善戰、忠心報國的傳說、戲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他們在未歸順朝廷以前,曾在孤山峽內的孟良寨、焦贊坪遙相呼應,佔山為王。那麼,當年孟良寨、焦贊為什麼在此佔山為王呢?原因有三:一是八里衚衕的黃河漕運非常繁榮,為他們搶劫商船、打富濟貧具備了條件;二是孟良寨地勢險要,通往山頂自古只有一條道,易守難攻;這第三個原因我們暫且不說。

  有一年,楊六郎路過此地,決心征服孟良,讓為國家效力。楊觀察地形后,認為孟良寨易守難攻,於是帶着楊家兵將,來到山下安營紮寨,派人馬把此山團團圍住,不過數日,山上糧草斷絕,山寨會不攻自破。可是數日已去,山上井然如初。為什麼呢?

  忽然有一日,卻見山頂上有數人在揚麥子,麥糠從山頂上飄落下來。還有人正在撐耬來往播種。楊家兵將大惑不解。於是楊六郎向當地一老者詢問。老者指着孟良寨說:山頂從前有一活地,叫“回耬地”,前種后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難道現又復生?楊六郎得知后,不得不拔營收兵,退出了孤山峽。經楊與孟鬥智斗勇,三擒三放,孟良、焦贊終歸朝廷。

  如今的孟良寨山腳下,遊船穿梭,客笛聲聲,遊人如織,一派繁榮。昔日孟良耬回糠飛,今日三峽車去船來,使傳說中的“回耬活地”又成為現實。

  在孤山峽旗杆潭處,一座小石山,其形狀如一頭卧牛,惟妙惟肖,人稱“犀牛望月”。

  相傳這塊風水寶地,與趙匡胤與楊家將有關。相傳,唐末時,河東(今山西)一楊姓官宦人家為求飛黃騰達,便帶領風水先生順着太行山系黑龍山脈趕風水,當到孤山峽石牛灣時,見群山環抱,雄鷹盤旋,前有石獅守門,後有天然後花園,山水排列三折三進,收放開合恰如皇家三重院落,灣中有一石山,狀如卧牛,惟妙惟肖,牛頭向北孤山腳下一月牙地回望。

  風水先生認定“犀牛望月”是一塊典型的風水寶地,如在良辰吉時,能把楊家先人骨灰放進石牛口中,若干年後楊家定會出一帝王。可是,石牛的嘴在深水之中,他們均不會水性,怎麼辦?正在這時,他們看見石牛不遠處有一赤身孩童正在水中嬉戲、摸魚,於是,他們就把這個赤身孩童叫到跟前,問:“小孩,你姓什麼,叫什麼?”小孩說:“我姓趙,我經常在這裡摸魚,他們都叫我趙摸魚。”楊家老頭就對趙摸魚說:三天後,幫我放些東西於水下石牛口中,事成之後,我給你一個金元寶。趙摸魚答應了下來,趙摸魚非常聰明,他就反覆地想:他母親成年為別人縫補漿洗也掙不到一個元寶,他干這麼點小事,就可得到一個金元寶,那石牛會不會是塊風水寶地,楊家所託東西會不會是骨灰,何不趁機將他爹的骨灰放進石牛口中,佔用此風水寶地,日後也能飛黃騰達。

  三天後午時,紅日當頭,趙摸魚身着襤褸衣服,將他爹的骨灰非常隱蔽地藏在衣服里。然後取得楊家老頭所託之物,跳入水中,游到石牛跟前,潛入水底。他先將他爹的骨灰放入牛口中,牛口忽然合上,他急忙從水中摸到一根柴禾棍去撬牛嘴,但怎麼撬也撬不開,他只好將楊家所託之物掛於牛角上。

  趙摸魚上岸后,扭頭就跑,楊家老頭急忙上前送上金元寶,趙摸魚再三推讓,堅決不收,羞愧地說出了真相。楊家老頭聽后長嘆一聲,手中的元寶掉在了地上,風水先生說:“此乃天意,此乃天意。”到了大宋王朝,果然出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而且楊家世代保駕。在這之前還有個柴王稱王了一段時間,這就是那根柴禾棍沾了石牛的仙氣。至今這裡還流傳着一首詩:“石牛入水藏機關,謀事在人成在天。趙氏得地楊家保,卻讓柴榮佔了先”。

  大河樓就座落在逢石湖的孤山上。遠看高似四層,實為三層,孤山不高,卻獨佔鰲頭,那樓觀直上雲端,如虎添翼,使孤山有了拔地倚天之威,氣吞山河之勢。白牆灰瓦,飛檐挑角,既有江南亭閣之清秀,又有北方樓台之雄渾,集山水神韻,合天地靈氣,就不能不叫人嘆為觀止了。登樓觀望,三面環水,水繞山轉,水就顯現出清氣,山隨水走,山就袒露着靈性;極目南眺,水天一色,浩浩蕩蕩,碧綠無邊,艘艘游輪,穿梭往返,聲聲笛鳴,時近時遠;北望逢石,別有洞天,魚游淺底,綠波似蓮,一條軸線上的天壇山倒影水中,宛如海市蜃樓,蔚為大觀;憑欄鳥瞰,就是腳踏瑤池頭頂青天的黃河大佛和卧波戲水的犀牛了……身臨其景,如入蓬萊仙閣,則心曠神怡,布衣平民的愁苦,即可煙消雲散,達官顯貴的榮耀,就一文不值了。

  由大河樓自然會想到黃鶴樓、岳陽樓、鸛鵲樓等樓觀,她們之所以躋於中國的名樓之列,皆因選勝跡而營造,繼而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繼而“詩因樓成,樓借詩傳”,那勝跡便天下皆知,那樓觀也就萬古流芳了。盛世黃水清,大河樓佔盡了天時地利,大詩人王綬青、王懷讓幸游,二王寄情山水,詩興大發,於是就妙玉連珠,留下了佳作新篇。

  大河樓上望宇宙,

  天人合一心為軸,

  樂山不分貧與富,

  樂水豈問沉與浮;

  隨心即是平常心,

  無求正是應追求,

  山情水趣個中味,

  誰能悟得誰富有!

  這是詩人王綬青在其作《黃河三峽歌》中的一段,抒發了他登大河樓時的情懷和感悟。

  孤樓遠望群峰小,

  黃河東去一線飄。

  我寄豪情與大海,

  心頭更比山頭高。

  詩人王懷讓游黃河三峽吟詩三首,這一首題為《登大河樓》,何等的激情,何等的胸懷!

  大壩成,黃河清,夢在三峽。清凌凌的河水,藍格盈盈的天,母親河俊美安詳的姿容不覺悄悄溶入這小浪底的無限風情中了。

  好一個風流多情的“黃河三峽”喲!

您正在瀏覽: 夢圓黃河三峽
網友評論
夢圓黃河三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