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雲南讀本》有感

讀《雲南讀本》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雲南讀本》有感 標籤:慈善讀本

  讀《雲南讀本》有感

  彭光明

  離開大學校園以後,讀書的時間被太多擠佔了,深入閱讀的時間也很有限。但《雲南讀本》卻讓我愛不釋手,讀過好幾遍。它像一壺老茶,品茗數次,愈久彌香。"《雲南讀本》是一本莊嚴之書,是一本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雲南人都該讀的書,地方精英更應關注它,因為他可以幫助人們思考本土文化的價值、地位和命運等重大問題,讀了它,我們也許會真對我們的故鄉,對我們腳下的土地,別有一番體認,加深一層熱愛。那些關心文化價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從中得到愉悅和滋養".這段話時刻迴響在我的耳邊,彷彿我的老師,時任雲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陳友康教授在課堂上講的一樣。陳友康老師是《雲南讀本》的主要編著人。每當打開這本書,就如同回到大學校園,回到知識的殿堂。

  《雲南讀本》從自然的恩賜、歷史的記憶、思想的高度、精神的魅力、文藝的精髓幾個篇章全面展示了雲南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精神高度。讀過《雲南讀本》,彷彿登臨名山大川,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又如走上舉世聞名的滇緬公路,像經歷苦難輝煌歲月的時光穿梭。雲南的風土人情、自然遺產歷歷在目。在《雲南讀本》里,雲南人自強不息、平和包容的精神滋養着雲嶺大地。

  一、《雲南讀本》有最美的風景

  雲南的山美、水美、人美!在《雲南讀本》的故事中,能領略自然的恩賜。美麗的彩雲之南,從滇池到洱海,從高黎貢山到無量哀牢,從瀾滄江畔到金沙水泊。每一處自然風光,都是大自然的恩賜。誰不說咱家鄉美,但我們的家鄉最美,站在雲南的土地上,讀着家鄉的故事,別有一番滋味。

  楚圖南先生寫的"這錦繡的高原,是我們無上的樂土。樂土上的生命,都一樣雄健、美麗、和平。"讀到這樣優美的語言,我被深深震撼着,高原的美,數不盡。我的家就在高原的某個角落,那裡有起伏不斷,綿延不絕的群山。山是遠方的家,山養育了祖祖輩輩的村民。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精神總是振奮的。總想翻過那座山,雖然知道,山的那邊還是山,但是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正是家鄉的美給予我力量。沈從文先生所寫的《雲南看雲》,把雲南的雲比喻為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常年的熱浪,兩種原料經過一種神奇的力量完成的,色調出奇的單純,惟其單純反而見其偉大。雲南的藍天,同樣美不勝收,那種純凈的藍,純潔的藍,是我最喜歡的自然風景之一。在冬天的日子裡,看藍天是非常愜意的。我每每拍攝到純潔的藍天,自己一個人會欣賞很久。

  讀過《雲南讀本》對家鄉的自然風景會多一些認識,認識我們自己的家鄉,重溫歷史,去觀照、挖掘其意蘊,建構精神家園,去喚醒沉睡的鄉邦文化,尋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也使自己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升華,在《雲南讀本》里,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最美的風景。

  二、《雲南讀本》讓人愉悅,給人滋養。

  讀本里介紹了雲南的名人及與雲南有關的名人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歷史。航海家鄭和、人民音樂家聶耳、抗日英雄周保中將軍,還有徐霞客、龍雲、唐繼堯、蔡鍔等歷史名人,護國運動、西南聯大在滇辦學等歷史事件,讓雲南的歷史顯得厚重而輝煌。不光有袁嘉穀、熊慶來等精英人物進入《雲南讀本》,還有不少範文,如《驛路梨花》《海鷗老人》等都被收入了《雲南讀本》,甚至那純樸厚道、自強不息的雲南人精神,也進入了《雲南讀本》。這些文章,每每讀來,朗朗上口,了解了他們,才能談得上了解雲南本土文化。李根源強調了雲南人的精神有追求自由,反抗列強;堅毅剛強,不屈不撓;精誠團結,奮發向上。這些精神同時是雲南發展的動力源泉。

  2015年國慶節,我踏上了滇西之行,先後參觀了滇西抗戰紀念館和和順圖書館。去這兩個地方,就是因為有《雲南讀本》的影響,《血肉築成的滇緬路》那種犧牲和奉獻精神,是史無前例的。滇西各族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在崇山峻岭間開鑿出一條天路,西方人驚奇地稱它為"用手指刻出來的公路".各族人民為了國家,為了不被列強欺負,作出了巨大犧牲。在和順圖書館,同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這裡是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這裡也是《大眾哲學》作者艾思奇的故鄉。在讀本與現實中,往往能給予我精神上的愉悅。

  讀《雲南讀本》,需要用心靈去感受、去感知、去感悟。正如培根所說:"讀書和學習,在個人方面,是生命力的不斷的解放擴張和充實。在社會方面是接受經驗,是理解人群和推動社會的進步。"我想《雲南讀本》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我魂牽夢繞的大學時光。

您正在瀏覽: 讀《雲南讀本》有感
網友評論
讀《雲南讀本》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