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初中教育敘事

初中教育敘事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初中教育敘事(一)

  午飯過後,我在辦公室改作業,忽然有輕輕地敲門聲,隨即一個腦袋探了進來,環視四周。我看到后,笑着說:“進來吧,海強。有什麼事呢?”

  海強聽后,快速的閃進來,並輕輕地掩上門,似乎很神秘的樣子。

  “老師,想和你商量個事,可以嗎?”他惴惴不安的說。“說吧。”我隨意地答道。其實心裡有了很多的猜想。他見我不是很嚴肅,放鬆了一些,咽了口口水,才一本正經地說:“老師,我請求你把我的位子換換。隨便和誰都可以。”“哦!為什麼?”我故作姿態,不置可否的樣子。海強一看我一幅狐疑的樣子,有點急了:“真得,老師。我知道你們大家對我有些看法,更知道你安排我和小雪坐的原因。請老師你相信我,那都是過去時了。真的!”說完,很認真地看着我。我瞪大了眼睛,故作疑慮,沒有開口,思緒卻早飛到了過去。

  本學期,我還是擔任初二某班的班主任。一天,幾個班幹部找我反映情況,說本班海強和小雪談戀愛了。而且肆無忌憚了呢。表情很親昵,動作很誇張,上課還經常傳紙條,也帶動了一些不安分的人。同學們是議論紛紛,有討厭的,有羨慕的,也有起鬨的,他們擔心情況會越來越糟糕。我起初並未驚訝,早戀嘛,沒什麼大不了的,正常不過的現象。故作嚴肅地和同學們了解情況,商量對策。後來的幾天,又收到幾個家長和老師的反映。我想,這個事情真得好好解決了。

  我很了解我們班的學生,海強是個很秀氣的男孩子,比較要強,比較乾脆。小雪比較文靜,不善言辭。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不怎麼好,家離學校比較遠,父母基本管不着。如此便造成了他們內心的空虛和無聊。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無聊的時候是最容易犯錯的。因為那時的人對於事情的分析和對於行為的控制室最為模糊的。再者,他們都是懵懵懂懂的中學生,就更加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看來事情是比較嚴重的,那該怎麼辦呢?老師處理學生早戀不外乎這幾種辦法:第一種是談話,分析利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第二種是告知家長,讓家長直接處理,老師作壁上觀:第三種就是以簡單的方式勒令停止。其實這些方法都有弊端。談話的方式太老套,容易老生常談,反而激起了逆反的心理:讓家長處理又比較麻煩,不好協調,不能保證質量:至於第三種就更不行了,紙是包不住火的。我心裡直犯嘀咕。到底是直接找他們談話,還是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呢。我很猶豫。

  現今,學生的早戀現象越來越普遍,甚至於出現很多學生以早戀為榮的狀況。其實早戀並沒有大不了的,是人生髮展必然要經過的階段。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早戀是學生認識本我,展現自我的方式。早戀,也叫做青春期戀愛,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異性感興趣、痴情或暗戀 。在中國,“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 ,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經過二十年在中國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相思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髮育的基礎上,也是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

  一般認為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採用疏導和半隱秘的方式進行。首先,我找了一個時間,分別把海強和小雪單獨叫到辦公室,進行談話。我先找的是海強。那個下午,當我把他叫到辦公室的時候,他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過我知道,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色厲內荏”的角色。我不緊不慢地說:“海強同學,今天找你過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你對於學習的看法,以及對於自己性格的看法。”聽我說完,他嘴角翹了翹,眼睛眨了好幾下。“沒有關係的。我肯定會保密。而且我知道你是一個很乾脆的學生,老師最喜歡你這樣的學生。”他躊躇了一會兒,咬咬牙說:“老師,我知道我的表現不是很好,可是,我也很想表現好點的。老師你對我好我明白。爸爸媽媽在家裡只會問我成績如何如何,如果不好就是一頓罵,有時還要打我。老師,其實我的內心還是很苦悶的。”“還有,我在學校里的表現也不好。成績十分不理想,和同學關係也處的不好,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其實老師,我真的不想這樣的。我也知道學習對於學生的重要性,我也想和同學搞好關係,最後考上一個好的高中。讓大家都高興。只是我努力過,但都失敗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乾脆就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了。感覺身不由己。”話匣子一打開,他就連續說了一通。我也不打斷他,只是微笑着傾聽。我突然發現,做一個傾聽者其實是很幸福的。

  對於他的話我並不感到驚訝,大部分初中生都會有這樣的自我認識。我笑着說:“哦!是的。你努力過的,我都看到了;父母對你有很高的要求我也有了解。只是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會比較脆弱。學習本身就急不來,但有一點是亘古不變的,那就是持之以恆。我對你還是有很大信心的。”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我說了挺多的例子,他似乎被我調動了很大的信心。我們還制定了比較適合的措施。但有一條我堅持了下來——座位由我安排,他不提異議,絕對服從。

  後來,我又找了小雪,內容基本類似。兩次談話都沒有涉及早戀的問題,因為我知道,對他們說太多的套話反而會適得其反。

  起初,我還是老樣子。只是上課經常叫到他們,經常檢查他們的作業,也從多處了解情況。一段時間后,發現確有改善,但早戀的跡象還是很明顯。於是,在一次月考後,我把他們倆的座位安排在了一起,成了真正的“鄰居”。剛開始宣布這個決定的時候,大家一陣唏噓,繼而一陣鬨笑。他們的反應先是一愣,繼而是不可思議,再是欲站起來反擊。我那時早做了充分的準備,馬上大聲說:“我們有些同學已經保證過了。”說完緊緊盯着他們。他們一看我如此嚴肅,欲言又止。事情還是按照我的預想發展下去。

  剛開始幾天大家都不是很適應,很多同學都要不自覺的朝他們那裡看看。他們也沒有什麼思想準備,也是很不自在,上自學課都不敢靠得太近,大有楚河漢界的味道。我還是若無其事,並和幾個任課老師也打了招呼,經常關注他們。漸漸地,我就發現,班幹部到我這裡報告的情況少了,老師的反映也少了,還聽到了幾句誇讚的話。他們早戀的跡象明顯沒有了。甚至於都不怎麼說話了。但並不是說冷戰,就是感覺說話已經是同學之間的味道了。同時,兩個人的學習成績都提高了。同學和老師都嘖嘖稱奇。

  三個月後,就有了開始的那段對話 。

  “老師,你就答應了我吧?我知道早戀不好,學生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開始我不理解為什麼你要這樣安排座位,還以為是你故意刁難我呢。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我們的這種哦能夠關係真得很不好。而且當你真正接觸後會發現其實那什麼都不是,小孩的過家家而已。我徹底明白了。老師你放心,我肯定努力學習。”他急切地說。“好吧!我對你們的表現表示滿意,我現在就到班裡去宣布。”說完,高興地走入班級。

  感言:都說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是不純粹的,我們老師特別害怕學生出現早戀的現象。一出現就如臨大敵般,又防又堵。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按照學生的個體特點,努力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以逆向思維的方法,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過一位雲南的優秀班主任,她就是這樣處理學生早戀的,效果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初中教育敘事(二)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在於它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點燃起學生探究智慧的火花,開啟學生思想智慧的閘門,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在生活中融入集體。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講一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圍繞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每位學生不再孤獨。

  在上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們七(3)班上有幾個成績差的同學,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由於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由於其父母不在家,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誇獎,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行為能力產生懷疑,兼之與同學發生衝突受了同學欺負感到委屈又不願向老師報告,無法得到解脫而埋藏在心裡。於是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孤僻、自卑,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加之,父母不在家,他們長期無人管理約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們回一直在差生隊伍里徘徊,走不出來的。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便開始對他們加強教育。其教育過程敘事如下:

  (1)平時多關注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帶來的溫暖。例如,下課後詢問他們能否聽懂課;對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父母不在家他們能不能按時吃上飯;天氣冷了有沒有厚衣服穿;言語間流露出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關心。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懷后,甚是感動,在以後的課堂上,聽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神了,作業也能按時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認真。

  (2)課餘時間我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孤僻的性格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並鼓勵他們嘗試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體的生活中去。並且,我還注意幫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

  (3)由於他們底子差,平時上課很難聽懂課,儘管他們課後很用心學習,但學習成績仍不見提高。於是,我就在課餘時間給他們輔導功課,因為我不但是他們的數學教師,還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給他們輔導功課時,我不但輔導他們的數學知識,後來只要他們沒學會的,我都給他們輔導(除外語我不會例外),把他們不懂得知識補上來,漸漸地,我發現他們上課時,竟能舉手並正確的回答問題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名次基本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韓笑同學,竟然名列前茅,這種結果遠遠高出我們共同制定的爭取及格的學習目標,更加激勵着我們繼續努力奮鬥。

  然而在七年級下學期,我發現他們幾位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极參与,在下面獨自做作業、看書,既不參加討論,也不發表個人見解。學校大型集會、運動會等,他們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課。於是,我找他們談話,他們說:“升入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只有認真讀書才有出路,干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耽誤時間。”還說“參加活動就是浪費時間”。

  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離群心理。”導致興趣狹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這樣的人,學科成績再好也只是書獃子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可能成為“有知識、無品德的危險品”。

  針對這些現象,我採取以下做法:

  (1)認識“離群心理”,矯正思想觀念。找他們分析形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告訴他們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講:一是長期以來學校迫於升學率的壓力,只重抓學科教育,輕抓或淡抓其他活動。二是父母的“成龍成鳳”觀點偏狹影響。上述原因,客觀上對三位同學“離群心理”形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觀上講,由於同學們對未來社會“用人觀”和人才標準認識不足,把人才標準絕對化,對“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過和他們交流、分析,使他們明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個性要求更高,通過沿海地區有些行業技術工人工資高於碩士生工資的例子,告訴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交往是適應生存和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素質,使之端正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2)尋求超越方式,進行積極超越。“離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舊習慣,形成新習慣,把“主題班會”改成“主體班會”,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班上實際問題,有意識地給他們布置說話內容,如在跟王大蒙這樣一個喜歡遲到的同學說句心理話的主體班會上,要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先送一句話給王大蒙同學。總結時對他們積极參与討論的積極態度和說話內容予以肯定和表揚,學校大型活動動員他們(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參加,並布置項目要求他們完成。二是樹立他們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培養其集體意識和榮譽感。組織他們參加學科競賽、科技製作等集體活動,取得榮譽,便予以慶祝。三是發現其他同學的離群行為,在班級中進行教育,使他們從別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離群”轉變為”親群”。

  (3)時時給予鼓勵,處處進行督促。在組織他們進行超越“離群心理”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波折與反覆,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師鼓勵與督促。上述三個同學在開始接受超越“離群心理”教育時表現很積極,但後來也有再回頭的趨勢。這時,就不失時機地再給其布置參與和主持活動,對他們關心集體,並培養了多種興趣的進步予以表揚,並督促他們制定“參與班集體活動計劃”,逐漸加大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參與頻率,對他們的評語也隨之提升,使他們逐步告別“離群心理”,形成集體觀念。

  通過我近一學期時間教育,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人的“離群心理”不但沒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們體會到了融入班級的快樂感。

  進入八年級后,由於學習任務重、時間緊,而且他們(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人)的知識根基,不如那些成績一直都比較好的同學的知識根基穩固。以致於這些後來居上的同學,在八年級的學習中倍感吃力,對部分章節的內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這就給他們增加了比別人更多的壓力。為了把把所有的內容都很好的掌握,給九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晚上熬到很晚,縮短睡眠時間而用來學習。在期中考試后,我發現高瑞瑞等人,經常上課時暈暈沉沉,有時竟然上課睡著了。

  於是,課後我就找他們談話。當得知他們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學習才導致上課睡着后,我立即對他們的這種行為 進行制止。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已經本末倒置了,對學習不僅無益甚至還有害。為了幫助他們鞏固基礎,我沒事幾乎不離開班級,隨時為他們講解遇到的難題。恢復正常的作息以後,他們上課時明顯有精神了,頭腦也似乎更靈活了,難題一點就通。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在八年級的期末考試中,成績再次飛躍,其中高瑞瑞和韓笑,名列前茅。真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

  初中教育敘事(三)

  初三分班后的第一節課,我就注意到了一個學生,當別人都起立時,他卻端坐在座位上,而且滿臉的理直氣壯。對這樣的學生,我當時就有些不快,但考慮到是我的見面課,我強忍住沒發作。

  課下,我發現他不起立是真有原因——他的骨骼嚴重變形,骨節突出,行走異常困難,可以說是在“挪行”,甚至日常起居都需要別人幫助。然而他雖身患殘疾,但成績卻很優秀。登時,我所有的氣惱都煙消雲散,代之以滿心的同情和心疼,還有敬佩。考慮到他的不便,在此後的教學和生活中,我給了他最大的照顧——別說不用值日,甚至作業他也可以免交。

  可是,我卻慢慢地發現,我滿懷的疼愛得到的卻是失望和憤怒:上課回答問題,他常常顧左右而言他,甚至以驚人之語引起其他學生的哄堂大笑;與老師說話,他油嘴滑舌,缺少尊重;與同學交往時,他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好吃、好玩的東西即便不是自己的,也要以他為主,稍有不如意就對同學惡言相加;上午第一節朗讀課基本不上,而且還要耽誤照顧他的同學上課,等等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不禁開始反思。據我了解,他初一時還非常老實,初二、初三時卻越來越不像話,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他變成了這樣?

  上課經常打亂教學秩序,也許是因為他知道老師不捨得訓斥他;和老師貧嘴打趣,也許是因為他知道老師“偏愛”他;對同學頤指氣使,也許是因為他知道同學們對他有太多太多的關心和忍讓。

  我不禁產生了疑問,難道愛也會犯錯?也許太多的愛籠罩着他,使他看不清方向,迷失了自我。也許對他過分的照顧傷害了他脆弱的自尊,才會使他如此玩世不恭!也許錯的並不只是他,還有我們!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把他當作正常的學生對待,除非極特別的事才給予照顧,其他都一視同仁的話,或許會是另一種情況。

  我深切地感到,有時同情並不一定真正能幫助一個人,尤其是對待“有問題”的孩子,溺愛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有時,愛也會犯錯!因此,愛要把握方式,掌握分寸!

您正在瀏覽: 初中教育敘事
網友評論
初中教育敘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