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張大千觀后感

張大千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張大千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張大千觀后感

  代卉

  張大千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個書香家庭,從小受到二哥張善子的影響,不僅觸發了他的愛過熱情,同時也為他的繪畫引路。他執筆一生,用生命畫出了壯美的山水,用筆墨潑灑出動人的畫面,他用他的滿腔熱血,以他的滿心鄉情留給世人永恆的記憶。

  他曾畫過一幅自畫像,畫中有與風抗爭的松樹,正如他自己以生命對抗命運,用畫筆勾勒自己的不滿與憤慨。他曾留學日本,並對日本人說為什麼自己是中國人外國話卻說得這樣好,換來的確實亡國奴的嘲諷,從此他不再說日本話,還僱人翻譯日語,他用倔強展現了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他是一個職業畫家,以賣畫為生,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日夜不辭辛苦,櫛風沐雨,歲月留給他的是厚厚的老繭,以及蒼老的白髮。

  在他生活的年代,當時並沒有人意識到繪畫的價值,於是他毅然決定前往敦煌莫高窟去感受隋唐時期獨特的繪畫魅力,他傾其所有,向銀行貸款,可是不幸也接踵而至,他的二哥去世而他卻沒有見上最後一面。可以說,這是張大千一生最悔恨的一件事,他的二哥也是愛國畫家,曾作畫《怒吼吧中國》,畫中的十八隻猛虎象徵的是十八省聯合抗日,正是二哥的言傳身教,才使張大千對祖國有着滿腔的熱血,滿心的鄉情。

  成功不僅源於熱情,也源於勤奮。

  張大千常常從早上畫到晚上,深夜與油燈相伴,他從臨摹石濤入手,臨摹的次數甚至於十次,他堅信的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事”,在他的桌邊是石濤的語錄,他翻遍了無數次,“山川予神遇而跡化也”,這是何種的境界,當時的名人也絲毫沒有察覺自己所買的石濤真跡竟是張大千的仿作,足以見得他的作品亦真亦幻,猶如“石濤再世”,當時名人諱莫如深,齊白石閉門不見,他的作品真的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境界,可是他不滿足於成為另一個石濤,只想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

  他終於在莫高窟找到了自己所追尋的,在這裡他看到了壁畫的精美絕倫,自己每天深入洞窟之中,即使條件艱難,仍苦中作樂,臨摹了二百多幅壁畫,從這裡他明白了“曹衣出水,衣帶當風”的美妙。正是勤奮升華了天分,才會讓他的人生綻放異彩。

  漂泊各地,夢裡不知身是客。他漂泊世界各地,多次舉辦畫展,無疑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橋樑,他曾與畢加索進行歷史性的會面,並且互相贈畫,他以對藝術的熱情也將中國的文化傳播世界各地。他收藏了多達五百件的石濤真跡,即使變賣自己的畫也要收藏到石濤的畫,即使貧無立錐之地也要保護祖國的燦爛文化。當他遠離故土輾轉漂泊的時候,夢裡不知身是客,多少次他夢到的不是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幽生靜,靜極而動,他建的八德園正是他的傷心處,當他回到台灣時大陸的友人曾帶來故鄉的泥土,此刻張大千熱淚盈眶,他是多想回到故鄉,多想跨過那一灣淺淺的海峽回到那魂牽夢繞的地方,夢想卻遠離現實,他只能在夢中與故鄉相見。

您正在瀏覽: 張大千觀后感
網友評論
張大千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