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三節《汽化和液化》,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熔化和凝固,對於物態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小學科學課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觸過蒸發和沸騰,但是對於汽化和液化的認識還只是在表面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從物態變化的角度來動態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識水平。

  本節課的引入我是用棉紗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寫幾個字,不一會兒,字跡不見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然後演示:在一個透明塑料袋裡滴幾滴酒精,繫緊袋口放到熱水裡,過一會再拿出來。讓學生觀察到塑料袋有什麼變化,這兩個變化的過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認為導入新課過程合理,以演示實驗能夠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並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雖然這兩種物態變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學生了解的不是很具體,特別是沸騰現象,只知道水燒開時有很多白氣,但不知道白氣是怎樣產生的。

  沸騰的教學是探究式,在設計實驗時要準備實驗器材,我就讓學生說需要什麼器材,而不是直接給出,例如要給物體加熱就須要酒精燈,要知道溫度的變化就須要溫度計等,學生說一樣就出示一樣並放到實驗台上,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了解實驗器材的用處。

  在做實驗時也是讓兩名學生配合,一名學生計時,一名學生讀數,因為實驗器材都較小,坐後邊的同學觀察沸騰現象就不容易了,於是我用攝像頭對着燒杯,將實驗現象放到屏幕上,便於全班學生觀察。事實上效果很好,在講課後也得到了縣教研室物理教研員秦老師的肯定。

  在教學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提問:“怎樣可以將濕衣服快點晒乾?”由於日常生活中有這些經驗,同學們很快就回答出來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結論。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里來,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的問題上,我最初設想由學生舉例歸納,改成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之間合作來探究問題。主要理由是學生的想象翅膀還未展開,一時提出要求舉例,可能涉及的面狹窄。所以改為學生自己來探究問題,一來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難點,二來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並學會比較方法,滲透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思想,及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現象、歸納表達實驗結果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從中體驗問題解決的成功感。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又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對理解其他科學實驗以及自己從事科學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

  為了確保實驗效果我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例如怎樣讓酒精汽化又液化的實驗我在家裡做了二十幾次,選用了不同的塑料袋,用不同量的酒精,以及不同的水溫。最後取定用那種很薄的保鮮袋,酒精最好4——5滴,多了汽化不明顯,少了液化不明顯,以及水溫一定要高,最好是剛剛燒開的。我第一次在學校一個班上做失敗的原因就是水溫不夠,在監利參加教學比武時就是讓一位老師幫忙燒的水。還有做沸騰實驗時用的燒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約50ml的效果最好,大了燒水時間太長沸騰現象不明顯,小了看不到氣泡上升變大的過程。

  為了在監利翔宇學校教學比武時上好課,這節課我在本校兩個班上了兩次,且請本校物理老師聽課及評課,我虛心地聽取了老師們指出的問題和建議。

  上完本節課以後自我感覺還不錯。一是學生配合的很好,雖然學生還沒有學習熔化的凝固,就連溫度計的使用都還沒學完,但在我課前臨時補課的作用下學生的配合還是很好的;二是上課時馬上就進入了狀態,沒上課前擔心實驗效果不好,以及要準備實驗器材,還要將電腦接好,十分鐘的時間真的很緊,剛把東西準備好就到了上課時間,匆忙上課,剛過3分鐘就電話響了起來(早上起床時都記得上課前要關手機的,暈),心裡更是緊張,趕緊關了手機,好在馬上就進入了狀態,後來是一切按照設計的走,也是越講越有激情。三是實驗效果都很好,我最擔心的問題都沒有出現。

  整堂課也還是有些缺陷,例如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學語言不夠嚴謹還需提高,還有就是師生互動還不夠,還可以設計更多的互動環節,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在講課後差不多一個星期,評獎結果出來了,我講的課獲得一等獎,並且排名在最前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篇二: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繼《熔化和凝固》之後的一節,學生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已經清楚研究物態變化離不開觀察和實驗,況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探究物理現象的教學是初中教學,特別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新課開始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氣體和液體相互轉化的例子,通過濕衣服變干、灑到地上的水變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預習學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學,教師進行實驗,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漲起來,學生觀察汽化現象。因為此實驗用高溫的開水為了避免學生燙傷,所以必須由教師完成。接着進行沸騰實驗的研究,由學生通過學案明確實驗的做法后,教師進行實驗器材的介紹,介紹器材后,在進行沸騰實驗前,教師在黑板上洒水,這樣使沸騰實驗和蒸發實驗同時進行,學生觀察實驗,並記錄數據,最後實驗很成功,學生看到沸騰后溫度不在變化,以為溫度計壞了,實際上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結果,看到蒸發也悄悄的進行,這樣實驗結束后依次分析兩個汽化方式的特點,在沸騰實驗的小燒杯上放一個小玻璃片讓學生看到水滴生成。從而完成了液化的實驗演示。本節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里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生活,激發求知慾望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學習變得輕鬆容易。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我在黑板上用膠頭滴管滴兩塊大面積酒精,讓學生想辦法怎麼樣能讓其中一個快點干,學生說用火烤,有的學生說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險,有的孩子說用扇子扇,我找了一個愛學物理的學生來,他那書使勁的扇,老師給他遞一個硬紙板,很好的提高了師生間的感情,之後又拿出來一個電吹風幫那孩子的忙,師生就這樣愉快的完成了這個實驗的研究,開心、輕鬆又學到了知識。

  通過對這堂課的演示實驗的處理,聯繫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很好。從這兩方面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着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的發揮,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顯得自然和諧,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是十分必要。

  篇三: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我發現,每當我在第一個班講一節新課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儘管我想好了思路,可是在講課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想法是錯誤的,於是我就必須及時調整。

  昨天講《汽化和液化》時,我準備先從“蒸發”和“沸騰”的實例引出這兩個概念,然後再概括出它們都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從而引出汽化。可是我發現,這樣講起來讓學生難理解,還不如直接給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舉例引出它的兩種方式。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我試圖引出“因素”之前滲透“控制變量法”,即觀察每幅圖時不僅說出不同點,還要說出相同點。可是我發現,這樣講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在後面兩個班上課時,我改為學習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之後,再回過頭觀察“相同點”,從而引出“控制變量法”。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多了,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在做“水的沸騰”實驗時,雖然實驗前我講了“直到水沸騰后再持續三分鐘停止計時”,可是有的學生理解為“只加熱三分鐘”;還有的學生一沸騰就停止加熱,說是怕溫度計被燒炸了。這反映出我沒有事先猜測學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到這點。

您正在瀏覽: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