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小景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標籤:工作經驗 社會實踐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一個貧困縣的農業產業化之路

  XX縣是XXXX的故里,是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該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破解“三農”難題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市場抓調整,依託產業抓招商,立足增收建協會,建設基地強帶動”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調控、全民參加”的產業發展機制。有力推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新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業增加值億元,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農民產業化經營收入達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在發展特色產業上求突破

  有特色才有競爭力,突出傳統優勢產業就是特色,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就是特色。我們立足縣情實際,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突出產業比較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生豬、葛署、水果、蠶桑,四大特色農業產業,

  一是依託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鏈條建設,突出發展豬業。生豬產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群眾的養殖積極性較高,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的養殖階段,不能很好發揮增收潛力,提高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政府引、龍頭帶、協會幫,有力促進了生豬產業的發展。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巨龍、七環、華西等大型良繁企業落戶我縣工業園區,總投資億元,常年飼養純外血緣種豬頭,DLY、PIC母豬頭,年產合格DLY、PIC母豬頭,商品仔豬萬頭。七環、齊祥投資萬元建年加工萬頭以上的肉品深加工企業。華西飼料投資萬元建年產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成了中壩村、河舒16村、周口鎮團包嶺村、相如街道辦事處藤茨溝村等個優質肉豬養殖示範小區,建成標準圈舍萬平方米。培育了年出欄頭以上的養殖大戶戶,帶動了農戶參於商品豬養殖。全縣年出欄優質生豬萬頭,位居全市第一。初步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二是發揮品牌優勢強化標準化管理,鞏固發展水果業。以錦橙100號為主的水果產業是我縣的“品牌農業”,我們按照“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的要求,穩步推進柑桔產業發展。支持可口爽公司技術改造,使該公司處理、加工鮮果能力達到5萬噸。支持巨龍實業發展公司建設年貯藏鮮果3000噸的水果氣調保鮮庫,將XX建成優質水果常年供應基地縣。始終按照無公害水果質量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努力發展綠色有機栽培,建成了河舒、利溪、三壩、中華等六個柑桔產業基地。目前全縣柑桔總株數達萬株,年產鮮果萬公斤。  三是發展業主經營推進優質基地建設,恢複發展蠶桑產業。蠶桑業是我縣傳統骨幹產業之一,但近年來受市場的影響有一定的回落,為了維持產業的支撐着用,保持產業的優勢地位,我們確立了“以基地為保障、技術作支撐、經業主為骨幹”的發展思路。縣財政拿出部分資金,扶持蠶業基地建設和業主大戶發展,引導業主租賃土地規模發展蠶桑業。目前培育了84戶大戶,經營桑園面積近5000畝,栽桑近1000萬株。依託海峽、賽克斯兩大龍頭企業,建成了5個市級優質基地鄉鎮和20個縣級優質基地鄉鎮,並積極支持他們收購鄉鎮繭站、出資與業主聯合建設蠶桑基地。同時在嘉陵江沿岸宜桑區域建設了5000畝良桑產業帶,力爭通過三年將蠶桑生產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  四是引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薯類產業。

  二、圍繞主導產業興龍頭,在高增值強帶動上求突破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牛鼻子”。我們始終堅持把引進培育、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來抓。圍繞產業抓招商、引龍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進而增強產業匯聚生產企業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區域化集聚膨脹的格局。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200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總產值實現億元,實現銷售收入億元;上交利稅萬元。帶動全縣戶農戶參加產業化經營,人平增收元。

  一是重點培植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

  二是扶持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實力較強的規模龍頭企業,向組建企業集團方向發展。  三是輻射帶動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相關產品的連鎖企業,實行多層次系列化開發,向產業鏈條深層次延伸。

  三、圍繞增強市場競爭力,在提升農產品質量上求突破

  農副產品在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我縣嚴把“品種、品質、品牌”三關,着力培育獨具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以質量求生存。

  一是嚴把品種引進關。我縣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2005年通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科研單位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68個。建設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種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4大良種繁育基地,全縣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100,專用率達到40以上。

  二是嚴把品質提升關。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按照國際市場標準,共制定發布了36項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其中:種植業29項,畜牧飼養4項,水產2項,林業1項。同時積極搞標準化示範點建設,確定了9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鎮、68個示範村、3個示範加工企業四個示範層面,實行專家包基地、包項目、包示範點制度。不斷提高了全縣上下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水平。全縣無公害種植基地總數達到個,規劃總面積達到51.89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處。申報農產品認證個。

  三嚴把品牌培育關。我們圍繞市場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級品牌意識,擴大品牌效應。重點培育了“錦橙100號”、“河舒豆腐”、“利溪粉絲”、“中華甜橙”、“福壽核桃”等特色產品。去年對“錦橙100號”進行了種質資源保護與培育開發,在周口鎮龍角山“錦橙100號”建立了保種繁種選種圃,在河舒鎮建成了封閉式高標準“錦橙100號”生產示範基地30畝,並成立了“錦橙100號”協會,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產地證明商標註冊,實施原產地保護。努力使“錦橙100號”品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弛名品牌。

  四、圍繞提高組織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組織建設上求突破

  培育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結合,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近年來,我縣堅持“示範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普及”的原則,重點發展了五種類型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  一是依託技術骨幹,大力發展技術推廣型經合組織。我縣以農村具有種植、養殖專業技術的能人為帶頭人,發揮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的主體作用,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組成經濟聯合體。(舉例)並帶動一大批致富能手、專業大戶紛紛加入協會,通過科技推廣,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目前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實現了農業由二元種植向三元種植結構的轉變,畜牧業產值佔總產值的比重達56。

  二是依託“兩委”組織,大力發展基層組織牽頭型經合組織。我縣結合當地的主導產業,由村“兩委”牽頭成立協會,上聯龍頭企業,下聯農戶,引導農民發展主導產業,而村“兩委”以協會名義收取管理費和檢測費,實現了單一產業村莊農民致富、農業稅費取消后村集體增收雙“破題”。張應鎮臧家莊村“兩委”,成立了蔬菜協會,規劃實施萬畝出口標準蔬菜基地,並引進青島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亞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基地“龍頭”企業,實施訂單種植,農戶畝均收入達3000元,高出傳統種植1倍以上。村集體以協會名義從中收取管理和檢測費用,2004年實現村集體收入20萬元。

  三是依託營銷大戶,大力發展大戶帶動型經合組織。我縣充分發揮農村營銷大戶和經濟人的資金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牽頭建立經濟協會,把分散的農戶聯繫起來,達到生產雖然分散,但銷售聯合的目的,形成闖市場的合力。膠西鎮蔬菜協會,最初由12位營銷大戶自發組成,帶動農村經濟人300餘人,建立了佔地40畝的苑戈莊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招徠各地客商400餘戶常年在此設攤收購蔬菜。他們與農戶簽定供銷合同,在膠西鎮推廣種植無公害蔬菜3萬畝,年交易量達20萬噸,實現交易額1.2億元,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四是依託種養大戶,大力發展產業拉動型經合組織。我市突出規模、特色、效益,由農村種養大戶牽頭,充分發揮其技術、管理經驗及資金、銷售網絡優勢,吸納農民種養戶參與而共同組建的協會。營海鎮養豬專業大戶鄭方玉,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其經營的鑫玉良種場發展到存欄母豬170頭、年出欄生豬2萬頭的規模。為帶動農戶共同致富,於2003年吸納其他養殖戶成立了**市養豬協會,推廣應用新型技術、飼料,提高了養豬效益。目前該協會擁有會員120餘個,遍布青島市8個區(市)、25處鄉鎮。

  五是依託產業項目,大力發展企業主導型經合組織。我縣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先後引進多個高新科技項目,在其帶動下組建了多家協會。依託青島畜牧研究所開發的肉羊科研品種,成立了**市肉羊產業化協會,建立了萬隻規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處、可存欄200隻的村級育肥基地40處,還將帶動全市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發展優質肉羊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依託青島農科院開發的馬鈴薯新品種,成立了膠萊鎮馬鈴薯協會,給農戶提供良種、技術指導及市場銷售等服務,帶動農戶種植馬鈴薯面積達5.5萬畝,佔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74,帶動農戶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涉及到蔬菜、養殖、科技等各個生產領域,共帶動農戶6.8萬戶,佔全市農村總戶數的36.2,會員人均增收7080元。2002年我市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經濟協會培育發展工作八個試點縣(市)之一,2003年在全省培育發展農村經濟協會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交流,2004年被青島確定為農協複查登記試點市,並在全國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現場會議上做了書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島市在我市洋河鎮召開現場會,對我市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工作進行了推廣。

  五、圍繞創新發展機制,在提高產業發展活力上求突破

  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關鍵在於有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在機制創新上,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是健全投入機制。將過去政府包攬一切轉變為龍頭企業投入為主,政府投入主要用於產業導向。每年安排財政資金500萬重點扶持生豬良繁體系建設,由政府和龍頭企業共同籌資建立了生豬發展金,用於獎勵養殖企業、專重大戶和重大疫病文治,激活了全縣近億元民間資本投入生豬產業發展。

  二是健全融資機制。由政府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會員制的“生豬發展投資擔保公司”,幫助企業和一些養殖大戶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2005年農村信用合作社已屢全縣生豬產業化建設注入信貸資金多萬元。

  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引導龍頭企業、業主、農戶共同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建“利益共同體”實現互惠互利,全作共贏。成功探索出了“企業托養”、“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龍頭企業 合作組織 農戶”等合作模式。實現了農企由鬆散型向緊密型利益聯結的轉變。

  六、圍繞管理體系建設,在強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必須採取超常規的舉措和最嚴厲的制度。為促進其快速發展,縣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強化部門服務職能,集中力量抓產業。

  一是領導力量向產業發展集中。縣四大班子分別負責一大特色產業。成立了由10名縣級領導牽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下設產業發展辦公室。明確了抓產業的工作職責和年度目標,實行目標保證金制度。每名縣級領導聯繫一個招商引資項目或一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定期召開全縣產業化發展調度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各鄉鎮領導分工也作出相應調整,除一名領導負責抓安全穩定和社會事業等工作外,其餘都轉向集中抓產業。對縣級領導幹部實行分工動態制,對科級領導幹部實行任職動態制。同時適當縮減非經濟部門編製,合理增核經濟部門編製。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編製人員也作重新整合,人員圍繞產業進行調配,編製圍繞產業進行增減。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的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資金投入向產業發展傾斜。堅持把資金投入作為扶持重點,從縣、鄉兩級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專合組織及龍頭企業的扶持。2005年全縣新安排財政資金300萬元投入到農業融資擔保公司,重點解決生豬養殖大戶建圈資金不足的問題;從改制企業閑置資產變現資金中提取300萬元投入中企業投資擔保公司,用於支持工業企業技改擴能。同時捆梆使用農業項目資金,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科技攻關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

  三是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效率。縣委、市政府在發展外向型農業的過程中,逐步擺脫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農業要增收,必須抓外經”的思想,積極開展以“愛商、為商、安商、富商”為內容的“四商”活動,深入開展“外商投資服務月”活動,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專門設立了行政服務大廳,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理和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收費“門檻”,簡化了辦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記註冊、電價、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寬鬆的環境。

您正在瀏覽: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網友評論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