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小學環境綠化經驗材料

小學環境綠化經驗材料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小景

  小學環境綠化經驗材料一、學校概況

  青島九聯小學前身是沽河街道辦事處庄扶小學,座落於大沽河西,距市政府7公里。2006年由青島九聯集團有限股份公司投資1200萬元興建而成,2007年6月1日正式啟用。學校佔地26460平方米,全校綠化用地面積13398平方米。現有教職工52人,小學高級教師14名,學歷達標率100%。其中,本科學歷18人,大專學歷21人,10人本科在讀現有教學班13個,在校生470人。學校以“創建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為辦學宗旨,以“教育設施標準化,生活管理人性化,學生行為規範化,人才培養多元化”為辦學理念,整合所有教育資源,加強校企聯合,提高教育綠化管理質量。學校集中資金和力量逐步建立教育文化環境,現代教育設施。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優化。從2007年開始實施校園綠化環境教育工程建設,投入資金近60萬,培植花草數量近2萬株,綠化、美化了近13000多平方米,現校園綠地覆蓋面積51%以上。2007年起開展“環境友好學校”、后被評為萊西“花園式學校”、青島市“規範化學校”。

  幾年來,我校圍繞“高起點,高標準,抓規範,創一流”的工作思路,以創省級規範化學校為奮鬥目標,以創建文明學校、示範學校環境友好學校、“無煙學校”為載體,集中資金和力量逐步建立教育綠化環境,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優化。從2006年開始實施校園綠化環境教育工程建設,2007年起開展“環境友好學校”創建工程。

  二、學校綠化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對創建“環境教育”的認識

  我們將環境友好學校的創建作為提高辦學品位、拓展並深化素質教育內涵的重要環節。緊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指導思想落實到學校各項活動中去,融入到學校環境綠化教育的全過程,將知識、踐行和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明確創建目標,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明確“以環境綠化教育為依託,倡導環境友好管理,帶動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作為辦學理念,將環境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中。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教導處、政教處、少先隊、各教研組負責人以及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並把環境綠化教育的具體活動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教導處把好學科滲透關,一線教師負責在學科中實施,政教處、少先隊負責環境活動的執行與指導,綜合實踐課教師負責環保知識講座,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綠化建設與管理。採取多層次、多角度,抓結合、促滲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進環境教育。

  (三)結合新課程實施,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基本途徑在課堂。

  1.加強了環境意識,注重提高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

  首先,定期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講座,利用網絡,了解新的環境教育信息。其次,通過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進行“環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課題研究,從而提高課堂環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學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增加了“環境教育必須有機地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一指標,保證了環境教育的持久進行。幾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綠化教育意識與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學校堅持全面加特色的辦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了“滲透式”環境教育模式的實踐和研究。調查顯示,教師能夠按照教材或課程標準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組織教育,教師對環境教育的興趣越來越濃;與環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學科、思品與社會學科、綜合實踐課,其環境教育開展得紮實有效,更好的服務於其他學科;數學學科、語文學科隨着課外閱讀延伸,“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已漸成閱讀主流。

  通過環境講座、思辯討論、主題班會、利用學校廣播,班級板報,手抄報等比較常見的形式以及其他教育媒體,全方位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大自然複雜性、多樣性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環境問題進行調研、分析、決策的初步能力,為學生營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環境友好實踐活動”、綜合實踐課程

  結合新課程實施,已逐步構建起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藝術”、“人與健康”、“人與網絡”、“人與創造”等六大版塊為主的課程內容。通過活動與交往,讓學生不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且促使學生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做出有效的行動。探索豐富多樣的課程呈現形式。本學期學校科學教研組已組織兩次活動。為學生創設多彩的“環境友好平台”,使每一個學生在“環境友好活動”“環境友好實踐”中接受“綠色”的體驗,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諧中發展。使學校環境教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不僅表現在現代的環境理論、時尚的口號里,更重要的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技能態度,體現在學生的世界觀、環境觀、價值觀和道德行為中。

  1.營造“友好環境文化”氛圍。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長期進行宣傳,還組織學生參加街道的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向父母、群眾宣傳環保知識,調查、監督社會污染問題,同時強化"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的輿論導向,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

  2.豐富“友好環境體驗”,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植物觀察角,着重抓好創建“環境友好班級基地”,把選擇權、宣傳權、參與權交還給學生;創建“環境友好角基地”,已種植200多盆花。政教處與少先隊聯合,通過學期系列“學生自主活動”、“班級綠地認養”、“學生認養小樹”、“環保志願者活動”、“參與文明九聯社區創建”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載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里,在富有蓬勃朝氣和時代氣息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環境友好情感體驗。

  3.在學校管理中,我們把“友好環境體驗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體師生參入綠化建設,堅持“人文、自然、和諧、民主”的要求,大膽創新,切實轉變傳統的德育觀、評價觀。突出團隊精神,營造和諧集體,讓每一個學生在團結、進取、寬鬆、和美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

  三、根據教體局、環保局有關文件,創建青島市“環境友好學校”(一)組織管理

  1.學校經過環境學校創建活動,建立了務實性的環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組和爭創環境友好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明確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

  2.在學校分年度教學計劃中都以學校工作目標納入計劃中。在努力爭取創建“青島市綠化先進單位”的基礎上,又主動規劃創建青島市環境友好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基礎知識及環境友好學校的各項標準的學習培訓和花草修剪技術,具體措施落實。

  3.學校按年度制定環境教育活動計劃,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與他們密切相關的學校、家庭及周圍環境中有代表性的具體環境問題案例,開展生動有益的教育活動,如環境科普宣傳、校外考察訪問、環保知識競賽、綠色志願者行動等。這些活動都能體現生動性、層次性、直觀性和有效性,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環保能力。由政教處、少先隊以及領導小組對活動進行考核,並納入班級量化考核,使創建活動持久開展。

  4環境教育與所有的課程有關。學校積極做好結合與滲透環境教育的指導和研究,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在物理、化學、生物、勞技、語文學科中具體落實環境教育內容。組織環境教案觀摩、評比。利用校園網絡,暢通信息渠道,共享資源。

  (二)創建環境友好學校的效果

  1.我校的環境教育主要採用“學科滲透”和“活動結合”的方法進行,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環境教育列入學校素質教育中,環境教育內容有教案、有說課、有講評,各學科教師積極優化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教學中方法靈活、形式多樣學習效果明顯。積極開展環境教育教研活動。

  2.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要使學生掌握環境基礎知識,除了通過有關課程教學之外,還必須進行深入淺出的培訓和教育。學校多次邀請鎮、區的有關行家來校作環保、食品衛生、防疫等專題講座。學校還多次組織了“綠色伴我行”“我和環境”“告別陋習”等主題班會,還舉行“我愛校園”的演講、徵文比賽。諸多的宣傳教育,促使學生切實掌握環境基礎知識和環境保護的基本能力。

  3.學校在校內成立了“環境友好志願服務小隊”“環保小衛士”等環保社團,生物教研組組織了“環保科技活動小組”。開展以環境科學、環境保護為題材的攝影、繪畫、黑板報、手抄報比賽多次,使學生受到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

  4.學校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學校一直來開展班級量化考核,環境友好班級、環境友好辦公室評比指定,實施愛校公約、衛生公約,美化綠化教室、辦公室,把環境友好行動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緊緊的聯繫起來,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環境、衛生、文明意識,環保行為已漸成風氣。

  5學校布局相對合理,綠化率在51%以上。校園環境做到了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學校生活廢水均進入排污溝。教室、校園一日三掃分區包潔,學校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公布並頒發流動紅旗。

  我們在環境綠化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成績只能說明過去。與上級的要求,與兄弟學校相比還有差距。我們決心繼續努力,不斷深化環境教育活動,開創我校環境教育的新局面,爭創“山東省省環境友好學校”。

  2008年6月18

您正在瀏覽: 小學環境綠化經驗材料
網友評論
小學環境綠化經驗材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