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幼兒國學 行政執法培訓 幹部培訓 暑期培訓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94年我和同學雅宏慕名來到清華校園裡轉游,心想如果能在這裡學習該是人生一大幸事,那時只是幻想而已,然而時光流轉到2011年9月25日,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有幸參加了山西省人大國學智慧與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的學習,讓我有緣實現心中的夙願。夢想如願以償。

  步入清華課堂,感受人文聖地,汲取國學精粹。

  崔國文教授的《易經智慧》讓我從多方面了解了《易經》的博大精深,從《易》學的科學思維:“一陰一陽謂之道也,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到《易》學的執政思維:“天地交而萬物能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再到《易》學修身思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深刻理解了清華的校訓。六十四卦與宇宙間無窮奧妙緊密的聯繫。讓我驚嘆我們祖先的超窮智慧,《易經》中華科技、文化、哲學之源。

  彭向剛教授的《領導科學藝術》讓我們對“領導”與“管理”兩個概念有了明確的區分:領導的本質,就是通過發揮影響力,讓別人把該辦的事辦成。職能是謀划和決斷,把人與人的關係協調好,讓下屬心甘情願地,滿懷信心地為目標而努力完成任務,為下屬決定哪些事能幹。要站得高看得遠,選好才用好人,善於發揮自己權力的影響力和人格影響力。最壞的領導就是把好人在不知不覺中扼殺。領導的本質不是攬權而是授權,授權使領導可以謀大事;使部下各司其責,授權能培養人才,使部屬獲得信任感,鼓舞士氣。反之,事必躬親,使下級產生依賴心裡。管理是通過執行制度來完成任務,把事情做對。在提高執行上下功夫。無論做領導還是搞管理,提高自身素養至關重要。要用佛家的慈悲去普渡眾生,儒家的思維去齊家從業,法家的謀略成就功名,道家的思想去修身養性。

  李真順教授的《領導者語言藝術》讓我們清楚口才是一切才能的先行官,有口才讓你更有風采,是人才不見得有口才,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並教誨我們如何去交流溝通。

  呂建強教授的《音樂欣賞》通過播放,對古今中外的名曲講解,從戲曲,美聲,流行,通俗,民歌中,由放棄一切思考的聽覺感受與利用一切思考的聽覺感受去欣賞音樂所傳遞的不同的文化信息,使我們理解了音樂與時代脈搏的緊密聯繫及不同的表達所傳遞的文化內涵。開啟了怎樣欣賞音樂的大門。

  趙琛教授的,《復命精神》從全新的視角,以獨特的思維,闡述了復命的本質:復命就是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給出一個結果。“復命”不僅應該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而是在工作中時時處處得以體現。“復命”單純的講,就是對工作任務的無條件接受,無條件完成和兌現,並在第一時間內答覆和回饋。也應將它滲透到生活中去對朋友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幫助和需求,也是展現我們的人格魅力的最好體現。

  中國研究《人物誌》第一人的王曉毅教授為我們傳授了古代人的人才鑒識術---識人、知人、用人之千古智慧。通過解析“主德”與“偏才”學說:主德就是君主(領導者)之才,偏才就是臣民(執行者)之才,偏才的性格有突出特點的,應安置在與其才能一致的崗位上,發揮性格優勢。“主德”是理想的君主,其管理才能無突出特長,君主的職能就是選拔和使用人才,“主德者,聰明平淡,總達眾材而不以事自任。是故主道立,則其材各得其任也。--若道不平淡,與一材同好,則一材處權,而重材失任矣”。透視古代偉人的功績,以鑒公司治理,管理之道,審時度勢真正做到量才使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王勇教授的《博弈論》告訴我們博弈在不同的信息條件下如何進行互動決策的經濟理論。小到下棋,大到外交中的六國會談都是在博弈。而在“納會均衡原理”則是研究解決合作關係的,內涵是互為最優,合作是有利的“利已策略”,在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傳遞。從囚徒被困的例子看:張三和李四共同犯罪,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如是一個人坦白而另一個人抗拒,則坦白一方判2年,抗拒一方判7年,如果倆個人都抗拒則判3年,如果倆個人都坦白則判5年,那麼張三和李四怎麼辦呢?他們面臨著兩難選擇,要麼坦白或抗拒。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抗拒,結果是倆個人都判3年,但倆人都處於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他倆都會想如果我抗拒對方坦白,則會判我7年,判對方2年,結果是都坦白判5年,也就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選擇。從這則案例也可看到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讓別人知道或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願意合作的人。如果是合作的博弈就要傳遞信息,不合作博弈就要模糊信息。

  張國剛教授《儒家思想》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國學精粹:國學是以儒家為代表,儒家的主體經典是四書五經。國學就是如何管理的學問。《論語》“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倫天下之大經”。領導就是治國,平天下。做領導者的素質首先是“仁者境界,仁愛愛人。仁的基礎是孝悌,仁的主旨是忠恕,夫人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其次領導者的藝術是君子風範,“君子”。孔子曰:“修已以敬(修養自己,保持敬畏)”中組部部長李源朝說過當領導的要有敬畏心,第一敬畏歷史,你不敬畏怎麼能提升自己呢?第二要敬畏百姓,不能太狂妄,第三要敬畏人生,不要遊戲人生,對自己的人生要負責。

  君子的思想是修齊治平。儒家的經典綱領是《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德。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君子不器的領導藝術:劉邦當皇帝時對部下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三不如:運籌帷幄不如子房、治理國家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人固有自知之明。他的本事在於讓那些有本事的人至情至信地為他工作,不但你用他,你還讓他至情至信地為你工作,這就是領導的本事。領導的本事不是你自己有多大本事,關鍵是能不能把那些有本事的人用好。

  君子不器,就是你不說自己有多大本事,關鍵是用的人有多大本事,你未必有這個本事,但你的本事是用人。一個高明的領導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領導是用人之人不是做事之人,是追求組織績效不是個人績效,是提升領導能力不是業務能力。領導是怎麼善於籠絡人心,能夠鼓舞他們至情至信的為你做事。劉邦為什麼項羽贏,劉邦是教練,一大堆英雄在為他做事情。“賢主勞於求賢,而逸於治事”。領導的用人方法就是使人如器。“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本”,“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才,明主無棄士。”人都是有缺點的,沒有缺點的人未必能做成大事,工作方法是中庸之道:“度、權、和”在錯綜複雜的工作中如何把握好這三個字。過猶不及,“度”。就是分寸,恰到好處就是度。“權”是權變。“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是通變,要與時俱進。“和”是剛柔兼濟。“和”也叫“和而不同”。和不是一樣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無為而治:《老子》“無為”,不要以為是什麼都不幹,“無為”是如何干,怎麼干。“無為”是不要妄為,是順應物與事的規律去做事。關鍵是用好人把好方向。

  圓融人生的般若智慧:佛教是圓融的智慧,佛學的目的是擺脫痛苦、煩惱,終極關懷即擺脫輪迴。當面對不好的事情,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淡泊(看空):空間上的世界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這樣的無始無終與我們的生命相比,確實太渺小了,我們人生一點悲歡離合,成敗得失算得了什麼?事業的成敗得失不影響到我的心境,以平常心來看待。平常心:一是寵辱不驚;二是得失不嗟;三是心平直。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工作中掙解脫。學習佛教的般若智慧,有利於使現代人逐漸深刻地認識和領悟到超然一切。寵辱不驚、淡泊名利,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以至於最終能培養出世之道,精進勤勉地去做入世的事業的人生態度。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在任何挫折和磨難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積極樂觀、充實而和諧寧靜的心態,進而達到一種健全而完備的人生境地。

  圓夢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心得也是有限的,在中國第一流的學府深切感悟了“以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為核心的清華精神,真切體會了清華園“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恭耳聆聽了各位專家講授得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仔細品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雖然走出了山林俊秀,中西兼容、貫通古今、清雅怡人的清華園,卻帶走了清華魂,“行勝於言”的校風,時時激勵着每一位清華人。清華以其博大的胸懷,渾厚的學養接納着每一位前來學習的人。培訓時間雖然只有五天,但清華大學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每位專家們觀點鮮明,言辭犀利,風格詼諧,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精彩的講授,讓我終身受益。水木清華,歷史悠久,永遠教誨着我“行勝於言”

您正在瀏覽: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清華國學培訓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