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小景

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標籤:科學發展觀 我的中國夢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文章標題: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結合本次縣委中心學習組理論學習會議的研討主題,下面,我就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不足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指出了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闊步前進的指導思想和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在指導思想的“六個必須”和今後五年的“七個主要任務”中都明確提到了要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就我縣而言,如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和諧***?我認為有六個方面的統籌是必須進一步抓好的。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統一編製城鄉發展規劃,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總體發展規劃,通盤考慮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體系、社會事業發展,是城鄉能否協調發展的一個關鍵。在規劃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着力克服三個傾向。統籌縣域城鄉發展規劃,主要是要立足實際,突出特色,要從產業發展規劃、用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滯后、虛化這三個傾向,解決城鄉發展上的盲目無序問題。

  (二)要突出城鄉一體化。要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搞好城鄉功能布局,推進城鄉空間布局一體化,形成城鄉聯動發展的生產力布局和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城市形態。要導入縣鄉一體規劃的理念,按市場經濟運作,明確分區功能定位,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縣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

  (三)要體現地方特色。要堅持“以水為脈,以山為屏,以路為軸,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新規劃設計,通過嚴格執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項目底蘊,突出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龍頭和導向作用,把縣城建成“商貿繁榮、工業發達、旅遊興旺、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齊全的山水田城”。鄉村要充分發揮在人力、土地、礦藏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尋求縣城科技、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確立主導產業,有目的、有計劃的引進縣城資源,實現理性發展。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打破這一“瓶頸”,必須在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方面更多地優先考慮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國家各項政策,把資金投入重點轉向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上來,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設施建設步伐。要緊緊圍繞“兩縱一橫”主骨架,加快彌瀘師公路建設步伐,加大瀘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儘快打通我縣出省入海的通道。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和等級,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距離。加大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力度,規範運輸市場秩序,方便人民群眾出行。

  (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對小Ⅰ型以下病險水庫、壩塘進行除險加固,興建山區“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搞好安全飲水和小集鎮飲水工程。三是切實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揚水工程、小型灌區配套改造為主,切實發揮“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區配套。抓好工農隧洞2號洞的立項建設、中樞中大河配套、金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澇災害治理和逸圃灌區引水工程的興建。

  (三)抓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構築旅遊產業高度發展的休閑之都,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之城,構築人居環境優美宜人的理想之城”為目標,針對城市排污系統不健全,垃圾處理不規範,縣城新區公用設施配套不足等問題,圍繞“二園、二廠(場)、三改、三區、四橫四縱”,實施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逐步提高城市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使***真正成為旅遊業高度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休閑之都”。建設泰和生態園、瀘源文化公園;新建污水處理廠、完善垃圾處理場;完成城市面山綠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建設娛樂區(新區文化宮、影劇院、體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旅遊商品交易區(圍繞阿廬古洞、泰和園周邊的旅遊商品交易區)、生態休閑度假區(黃草洲濕地度假區);在新區建設20餘條城市主次幹道,形成“四橫四縱”的城市道路網絡。有效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就是要強化城鄉三次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繫,以現代工業理念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以特色農業的發展促進二、三產業的升級,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三次產業的融合,形成三次產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的格局,促進農業開發、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增強了縣域經濟社會

  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一)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一是要抓龍頭企業培育,為農業產業化打造強勢主體。要通過提升壯大、培育發展、引進嫁接等方式打造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推動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良性互動局面的形成。鼓勵民營企業帶着資金、信息、技術等參與農業開發,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新型利益聯結機制,逐步由契約聯結、服務聯結向資產、資本聯結方向發展,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紐帶。二是要抓農產品基地建設,為農業產業化建好“第一車間”。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按照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的要求,依託龍頭企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加快培育和建設有龍頭企業帶動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重點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米基地、優質高原梨基地、燈盞花GAP種植基地、肉牛養殖小區等基地建設。三是要抓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架起堅實橋樑。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連接市場、龍頭企業和農戶的橋樑,是強化農村社會分工、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推動農民整體進入市場的有效形式。要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注重引導和提供服務,示範、引導農民依託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切實改變目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規模小、素質低、散而亂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要堅持以開放為突破口和發展基礎,積極招商引資,內引外聯,以此彌補縣域資源、技術、資金的不足,為新型工業化發展開創空間;要將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提高縣域工業集聚水平,擴大新型工業化的區域外延;要同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深加工引導種植業特色化、市場化,壯大新型工業化的區域基礎;要消除一切不利於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觀念、體制和政策障礙。打破地方保護,在市場准入,金融服務、稅收優惠、土地使用、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鼓勵支持、保護一切高新技術和農業開發投資者的創業活動;要積極探索實行資產置換機制、規劃引導機制和開放機制,激活投資主體,通過資產重組進行資本深化,提高技術含量,提高行業質量認證標準,建立縣域新型工業化運作發展的良性機制。

  (三)發展壯大第三產業。一是放寬市場准入,加快私營經濟發展步伐。確保非公有制企業在融資、人才引進、土地使用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強化引導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的民營企業集團。二是繼續鼓勵、扶持個私經濟發展,重點抓好個私大戶、私營企業,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創新經營機制,規範企業管理,擴大總量,提高質量,促進個私經濟上新台階。三是大力發展以商貿、旅遊等社會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拓寬三產領域。

  四、統籌城鄉市場發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網友評論
有關統籌城鄉發展的中心組學習發言材料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