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兩隻小獅子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從小應該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一、圖片導入,認識獅子
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獅子的圖片,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對獅子的一些了解,聯繫生活實際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從而揭示課題並質疑:兩隻小獅子有些什麼不一樣的表現呢?讓孩子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這一環節首先通過齊讀、小老師帶讀、同桌互讀等多種方法讓孩子們識記生字,在讀的過程中提醒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其次開小火車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最後男女生賽讀鞏固識記生字。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整體較好,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生字,在同桌互讀交流記字方法的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性比較高,同桌之間也能互相幫忙,但生字學習畢竟有點枯燥,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在某個小環節中走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了解到孩子們很喜歡開小火車記生字,他們都會在各列火車之間比賽。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男女生賽讀改成遊戲摘蘋果,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摘的蘋果多的話,可能孩子們會更活躍,這樣也就有可能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生字教學模式。
三、細讀1、2自然段
這一環節我先讓小朋友們自己讀,然後想想自己喜歡哪只小獅子?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有關的句子進行分析。通過讀句子讓孩子們看到一隻整天練習的小獅子,理解“整天”這個詞語,並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在理解“刻苦”這個詞語時,我出示了三幅小獅子訓練時的不同情景的圖片,引導孩子們看圖想象說話,我覺得這一設計非常成功,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刻苦”這個詞語。同時在表演小獅子練成的本領時,孩子們的表演超出我的想象,個個都是合格的小演員,把小獅子的每個動作都表演的惟妙惟肖,從而也加深了他們對這些字的理解。
在學習第二句的過程中,我先是把這隻懶獅子與前面那隻勤勞的獅子作了對比,讓孩子們通過對比明白這隻獅子有多懶,然後指導朗讀,理解體會“懶洋洋”這個詞語。在表演“懶洋洋”這個動作時,孩子們興緻很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在表演中很好的理解了“懶洋洋”。
上完這堂課,自己覺得比以前的課有所進步,整個環節下來都比較流暢,但課後仔細想想,還有好多地方做的不夠好:
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尚有待加強。對於一些突如其來,在備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的情況,我顯得有點緊張。如:在課文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喜歡哪只獅子,為什麼?我猜想:所有同學都會喜歡勤獅子,都願意向它學習,哪有人會喜歡懶獅子的?但事實上,有同學回答:我喜歡懶獅子?對於這個預想以外的答案,我有點措手不及,為了不會太尷尬,我都避而不問為什麼。在課堂中孩子們回答問題時,我的評價語言過於平淡,對學生起不到激勵的作用。我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努力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爭取做到在課堂上不留遺憾。
篇二: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對這篇課文做了細緻的研究。
主要設計思路是:通過取名字這一環節,引導孩子把握故事人物——兩隻小獅子的主要特點,拉近孩子們和文本的距離。然後通過“他們能成為真正的獅子嗎?” 這一主問題引導孩子們細讀課文,體會懶獅子之所以不學本領的心理根源以及獅媽媽對孩子的擔心和希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比較好,這可能得益於複習環節的趣味性設計、學習內容不同於課文的呈現方式,主問題的設計還是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深入研讀的。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
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回應,然後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 、一年級的孩子,對名字包含一定意義、簡潔上口這兩個特點和名字與稱呼的區別都還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讓他們初讀課文後找到人物的特點並不難,但要將之轉化名字這種形式,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因此,在課堂上,我費了較多的時間,還是不能引導學生自己想出比較合適的名字,有點生硬灌輸的味道。
2 、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台。如請孩子勸勸懶獅子就是一個挺好的訓練點。
3 、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合作讀讀、演演的環節沒能充分展開,非但不能體現原本指導比較細緻、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4 、對待那個“冷不丁”冒出來的不同的聲音,我的處理,雖然從整體上是對路的,但方法上顯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寬容一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哦,你的思維真活躍,像孫悟空坐上筋斗雲一樣,一下子跳那麼遠去了!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話題說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認真聽聽,我們等一會兒再聽你的高見,好嗎?” 或許孩子能在淡淡的詼諧和輕鬆的微笑中領會老師對他的肯定與建議,課堂的氣氛也許會更活躍寫些,他也許會更好地傾聽他人的發言。
篇三: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
新課標指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閱讀是學生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而,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品味,從中受到啟迪,情感上受到熏陶,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效果。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在教學時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多讀,並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們說得好“只有老師滔滔不絕地講,不聞學生書聲琅琅 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由此可見,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這篇文章中有一個教學難點,那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小獅子為什麼不能依靠森林之王的父母,而要練本領,靠自己,做一隻真正的獅子?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創設情境對話,通過自己扮演這隻懶獅子,以懶獅子的身份和學生對話,讓學生幫幫懶獅子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上完本節課,我覺得還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如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在創設情境時,有的學生沒有把我當做“懶獅子”進行對話,還沒有完全融入我所設置的情境中,這個時候我沒有及時糾正。總之,課堂上總是充滿着遺憾。這也告訴我,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覺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回應,然後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