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標籤: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 智慧背囊

  心懷明月,筆下清泉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很多家長特別急切的想提高孩子的語文考試成績,他們經常把孩子語文成績不高的原因歸結為“閱讀理解做不好”,問我最多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提高閱讀理解題的正確率?”

  其實,“語文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時還真不是一回事,也不成正比。不過我認為,語文能力高的同學固然還不一定獲得高分;語文能力低的同學卻一定會拿低分。所以,想獲得語文的高分,還是要從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做起。

  培養能力,肯定不是簡單的去課外補習,每天去加大題量,這樣的做法或許適合別的學科成績的提高,卻並不適合語文這樣的人文學科。

  人的修養決定了人的語文能力。

  要把語文形成一種修養,首先需要家庭一種良好的氛圍。我相信,從小在打麻將的嘩嘩聲中長大的孩子,其語文能力肯定不如從小在朗朗書聲中長大的孩子。爸爸媽媽愛看書,愛買書,愛經典,這是最好的教育,這是最好的語文能力的訓練。當孩子不喜歡閱讀,不喜歡品味的時候,或許本來家裡就缺少這樣一種氛圍的熏染。

  其次,孩子的善解人意的個性,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是語文能力的一部分。當閱讀作品時,我們其實是在跟作者心靈進行對話。讀李白的作品,就是在觸摸千年之前的李白的心靈,在同李白對話;讀托爾斯泰的作品,就是在觸摸托爾斯泰的心靈,跟托爾斯泰對話。而大師的作品,雖然外在表現出或豁達或憤激的風格,但內在無不具有悲憫的情懷。假如孩子的內心從來都是過於自我的,從來不會去感同身受他人,對他人視若無物,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讀懂大師的作品呢?所以,家裡不能以孩子為中心,不能圍着小太陽轉,要讓他知道他喜歡的東西應該跟家人朋友分享,要去關注關愛小動物、小草,觀察大自然,體察社會,要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這些都不是口頭教育,不是政治課的背誦內容,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骨髓中的情懷。具有這樣的情懷,才能與大師心靈共鳴。

  另外,孩子的眼界見識也決定了他的語文能力。有機會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旅遊),讓他真正感受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風土人情,在出門的過程中,不要糾纏於小事,不要計較,要抓住重點,讓他懂得天地之大無奇不有。要鼓勵他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打開自己的視野,去接觸各種風雅的人和事。不要灌輸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要學會多方面認識,多方面思考,不去人云亦云,不去跟風追捧。更重要的是,不能把目光停留在物質層面上。在物質生活上,能夠隨遇而安、不會過分計較、不會跟別人比名牌、既不驕傲也不自卑的孩子肯定是氣度不凡的孩子,有這樣的氣度,這樣的自信,就已經具備了優秀語文能力的潛質。

  最後,我想套用王維的一句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大膽改幾個字“明月心上照,清泉筆底流”,只要心中有一輪高潔清麗的明月,那麼再進行適當的技巧訓練,你的孩子的筆底一定會流出汩汩的清泉的。

您正在瀏覽: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網友評論
電視台《智慧講堂》發言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