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從“醫學生”到“醫生”

從“醫學生”到“醫生”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從“醫學生”到“醫生” 標籤:大學生入黨 學生幹部

  醫生的工作職責是什麼?那能被稱為合格醫生的工作職責又是什麼?這時,可能有人就要跳出來了,“有區別嗎?大驚小怪的。”那什麼樣的醫生算是合格醫生?又有人跳出來了,“有證,會看病治病的就是嘛,少見多怪的。”其實他們的差別大了去。筆者曾是一名醫生,雖拿到證,也會看一些糊弄人的小病,但仍不敢枉稱合格。真正合格的醫生,不但有證會看病治病,更重要的是要具備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一顆仁慈之心。君不見,一些醫院是認錢不認人的。“錢不到手,包你白走”,“四等公民手術刀發財全靠拿紅包”。倘若遇到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也得先給錢后救人。醫院不是慈善機構,你沒有錢,憑什麼給你看病?你的死活又關我什麼事?如果不是國家一系列醫改措施的有效推進,這樣的見死不救報道也是屢見報端,進一步加大了醫患矛盾。

  其實醫生,確切地說,醫生這個行業,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舉凡具有死亡風險的行業都可以歸類為“高危行業”。任何一個行業從入行到成為老手,都需要一定的實踐經驗,只是醫生這個特殊行業所需時間因人而異。從學校剛畢業的醫學生到醫生的轉變,需要時間的磨練。

  猶記得,2009年11月10日央視報道了一則“北大醫學教授慘死北大醫院,病歷多處被院方篡改”的新聞,一經報道后旋即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的躁動。第一,因為北大醫院在全國的知名度也是數一數二。第二,能在北大醫院看病更是放心。君不知,全國最優秀的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再加上北京高等醫學院校集中。在一些地方看不好的病癢,部分人就會不遠千里選擇去北京看病,特別是比較牛的醫院。孩子出事了,老爹自然要出來扛着。於是按照常規,衛生部立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以正視聽。實際上醫療事故,不足為新鮮事,此事影響頗大的原因,就是象徵國內一流醫院的北大醫院,居然手術操作由“實習生”擔當。當記者質疑北大醫院事件時,新聞發言人毛群安用心良苦地說到,“為了我們每一個未來醫生的成長,大家還是應該理解、關心、支持這些醫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這話說得無可厚非,也說到了醫生的心坎里。

  以一名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的本科醫學生為例。首先得在醫療機構實習滿一年後,才能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經過第一站的實踐技能和第二站的臨床理論考試均合格后,取得醫師資格證書,然後在醫療機構註冊,方才算是依法行醫,否則都可以劃為“非法行醫“之列。然而,在畢業的一年內,如果你不讓醫學生實習,學一些真刀實槍的東西,那這些醫學生能真正學到什麼?醫生這個行業是非常將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在醫學院考試很牛的人,科科全優,但是到了真正的醫院,面對真正的病人,特別是面對需急救的病人,頓時大腦短路,操作斷路,急得滿頭大汗。如果沒有具備臨床經驗的醫生在場,那會發生什麼?大家可以想象。這說明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轉變是需要時間的打磨和實用有效的臨床經驗。這關係到一個人的生命,生死一念,就掌握在你的手上。試問在世上,還有什麼能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醫學生還是學生,更需要帶教老師們的傳道授業解惑了。

  一提到非法行醫,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是社會上無照證經營的黑診所之類的偽白大衣,我們的公立醫院顯然不會錄用無資質的醫務人員。倘若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我國的醫療資源目前其實很匱乏,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同其他行業一樣,有真才實學又畢業於名牌大學的醫學生想在大城市發展,如果是碩士、博士那你請他回地方發展,他會嗎?除非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話雖不中聽,但事實如此。優秀的醫療資源集中在了那些大城市,小地方的醫療資源自然就杯水車薪了。而我國地大物博,人口分布較廣,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更是不足。再加上看病難,藥費貴等一系列老難題,然而都在一步一個腳印的醫藥體制改革中慢慢推進。既然是改革,改革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北大醫院非法行醫”事件,真正觸動的是制度、法律、管理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也是涉及醫療安全的敏感性問題。

  需要指明的是,在死者家屬和律師指出:“實習期醫務人員沒有行醫資質,但是在醫院內給患者診治疾病和書寫病歷。”如果事實成立,它的確違反了執業醫師法中“未經醫師註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的規定。但是,“實習期醫務人員做臨床診治和病曆書寫工作”卻有行業文件支持!這就出現了矛盾,你不讓醫學生邁出第一步,那他永遠就是蹣跚學步的小孩子,不讓他摔倒,就爬不起來,一輩子爬着走路。

  筆者曾經實習的時候,按理帶教醫生是不會讓你獨立看病的。比如在骨科實習時,即便給病人做石膏外固定,一些簡單的清創縫合,都需要有帶教的指導,在指導下完成各項操作。但具體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帶教醫生,他的管床病人一般都很多,特別在一些大醫院更是如此。除了上班,加班,還有一些項目研究,論文撰寫,實習帶教等瑣事。所以只要不是很嚴重的病,帶領你熟悉后,加上平時實習時用點心,表現主動點,積極點,即便是從零實踐開始,只要病人治療過程中不出現太大問題,一般帶教醫生是樂於你這樣“幫忙”的。若不出事的話,可以瞞天過海;若出事,那就只有暗渡陳倉了。

  在美國若想當醫生,那得在大學學習4年,然後醫學院學習4年。在醫學院學習的第3,4年就要到臨床見習。醫學院畢業后一般要到醫院作住院醫3到6年,之後獲得主治醫的級別。紐約州規定,美國醫學院畢業的住院醫生只要實習一年就可以申請紐約州的醫生執照,而外國醫學院畢業的要實習三年後才可以獲得紐約州的醫生執照。從這裡可窺一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是多麼的不容易。記得有一個叫《實習醫生格蕾》的美劇,曾榮登全美收視率榜首,主角格蕾是一個女外科實習醫生,記得她在實習的時候說過:“醫學訓練這活兒生死攸關,僅有醫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雖說是電視劇,但是卻體現了什麼才是合格的醫生。

  都道是當醫生難,當一個合格的醫生更難。我曾多次聽到一些朋友醫生抱怨到:“下輩子再也不學醫了,娃娃也不讓學醫。要學醫,非打斷腿不可。”說得很無賴,但也道出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無助。涉及醫藥體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想短時間內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那只有用時間去證明了。

  為此,希望國家真正的加大力度,真正的用心來做這個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衛生事業!一個關係到生命的神聖課題!

您正在瀏覽: 從“醫學生”到“醫生”
網友評論
從“醫學生”到“醫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