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為武則天翻案”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閑話“為武則天翻案”
陳宣章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功過眾說紛紜。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考古學家,只是閑話而已。
有人說,武則天對歷史發展的貢獻:1。打擊了保守門閥貴族;2。促進經濟發展;3。穩定邊疆;4。推動文化發展。其實,每一方面都要一分為二。
一、以前為武則天平反或者翻案的文章,比如郭沫若、胡如雷,他們主要從階級的角度來考慮,認為武則天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具有先進性。我認為,武則天幫助唐高宗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等,最後除掉長孫無忌,這是為了君主集權,也為了她自己掌握皇權。唐高宗當太子的時候,和武則天的關係就出了問題。那時候武則天是才人,是唐太宗的眾多女人之一,他和武則天是兒子和庶母的關係。就在唐太宗病重期間,他倆發生了關係。這個史實大家都認同,違背當時的人倫法律。唐高宗繼位后,立妃王氏為皇后,同年接武則天回宮。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唐高宗立李忠(即陳王忠)為太子。武則天動起了當皇后的念頭。據《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她的女兒。她就乘機親手把女兒掐死,並嫁禍於王皇后。高宗一氣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宮,囚禁起來,並改王氏為蟒氏(同時改蕭淑妃為梟氏)。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王蕭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於酒中,名曰骨醉。數日後,兩人在這殘酷毒刑中斃命),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關於武則天是否親手掐死女兒,有不同說法。但是,武則天藉此誣陷王皇后是千真萬確的。“廢王立武”影響朝廷的政治格局,法律上、道德上也不好解釋。於是引起高宗與朝臣的對立,也促進武則天殺害大唐重臣,奪取中央實權的步伐。把“廢王立武”提到“沉重打擊關隴貴族集團”的高度,並認為“武則天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具有先進性”,不妥。
武則天最大的善政就是人材政策,使得人材流動起來了,最大的貢獻是改革隋朝開創的科舉制度。這種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所以,毛澤東評價:“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唐高宗體弱,武則天垂簾聽政;唐高宗病重,武則天代使王權,行王事,成為執政者。然而也讓武則天和唐高宗出現了裂痕,差一點導致武則天被廢。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讓宰相上官儀起草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因武則天軟硬兼施而未遂。於是,武則天向唐高宗建議:讓她和高宗一塊上朝,臨朝聽政,合稱二聖。
太子李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后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宮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后怒,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死於合壁宮,時人以為武后所毒殺。
李弘死,立雍王李賢為太子。調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賢監國。李賢這個人非常有才能,並且在大臣之間很有威望,所以武則天感到這個兒子是她奪權道路上的一個重大威脅。公元680武則天派人誣告李賢謀反,廢除其太子的稱號。“次年,崇儼為盜所殺,則天疑賢所為。俄使人發其陰謀事,詔令中書侍郎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與法官推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乃廢賢為庶人,幽於別所。”武則天執政后又逼李賢自殺,時年32歲。英王李顯為太子后,開耀元年(681年)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顯監國。李顯比李賢要軟弱和無能,所以在一段時期之內他被武則天所接受。
高宗病逝(56歲。武則天已經60歲),唐中宗李顯即位,逐漸地不把自己的母親武則天放在眼裡,他想掌握全部的權力。因李顯欲拔擢岳父韋玄貞為宰相,武氏認為不宜,廢中宗為廬陵王,幽於別所;立小兒子豫王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處理。李旦成為傀儡皇帝。光宅元年(684年)四月二十二日,武則天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二十六日遷均州;垂拱元年(685年)再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睿宗,正式稱帝,自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稱帝后,一直沒立太子,她將原來的皇帝李旦稱為“皇嗣”(賜姓武氏,身份近似於太子又不是太子)。武則天為了掃清其登基稱帝的障礙,大肆誅戮李唐皇族勢力,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被其誅殺殆盡,甚至連她的六個親生子女中的一個女兒、兩個兒子,也成為她奪權鬥爭的犧牲品。被她貶逐軟禁的廬陵王李顯(中宗)曾嚇得幾次欲尋短見。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為了能當上太子,使盡渾身解數,連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騰得死去活來。
按照易中天的觀點:地主階級分成貴族、士族、庶族。貴族靠血緣做官;士族靠讀書做官,又靠家庭出身;庶族只靠讀書做官。貴族包括皇族、外戚和有食邑的公侯。秦漢是貴族地主階級時代。秦朝是從邦國制變成郡縣制;魏晉南北朝是“士族制(九品中正制)”;隋朝隋文帝創立科舉,才使庶族地主階級突起。
大唐重臣開國立功,如果是“貴族集團”,那麼,武氏宗人就是新的“貴族集團”。在武則天眼中,一切以自己手中的皇權為準。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還有皇族、外戚和有食邑的公侯,還有“世襲罔替”的“貴族集團”。靠讀書做官的庶族同樣可以變成貴族,只是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員來源範圍,使庶族地主階級也有了話語權。怎麼能把武則天提拔的人都說成是“新興地主階級”,而認為武則天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
二、武則天也許是中國第一個開創特務統治的皇帝。從人性的角度看,武則天的確把人性黑暗的一面展露給了世人,開創了特務統治的先河,為中國後世的黑暗統治提供了借鑒。武則天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兒子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則天在統治穩定之後,開始重用酷吏,實行恐怖政治。從臨朝稱制開始,武則天先後重用酷吏二十七人,以嚴刑峻法排除異己,其中著名酷吏多達十一人。武則天還在朝堂上設立銅匭(告密箱),大興告密之風,大批朝臣被無辜株連,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官員上朝如同赴刑場。以致官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武則天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不免濫殺無辜。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份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來俊臣“贓賄如山,冤魂塞路”,凶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
武則天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男寵”),所以後朝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武則天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具有先進性”,不知從何而來?
關於“男寵”,許多人為之辯護。但是,歷史上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是進步,反之是倒退。用現代的“男女平等”、“女性解放”等等來為武則天辯解,就像現在有人為潘金蓮翻案那樣,簡直不可理喻。潘金蓮“為了女性解放”就可以與西門慶通姦、毒死親夫?
武則天在唐太宗時就亂倫,稱帝后擁有“男寵”,與當時的人倫、法律都是不相容的。社會在進步中,唐太宗制定的法律與當時的社會是相應的。不能因為“封建社會律法是為地主階級服務”就認為亂倫、“男寵”就應該“肯定”,而不應該批判。後世史學家對武則天的抨擊,不能一概說成是“妖魔化”。
三、武則天上書唐高宗,提出十二條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頒布了她的政治綱領。史書稱之“建言十二事”:“(1)勸農桑,薄賦徭;(2)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5)省功費力役;(6)廣言路;(7)杜讒口;(8)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8)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10)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舊唐書·則天皇后紀》)
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戶口數從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705年)增長到615萬戶。但是,功勞不完全是武則天的。這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政策延續。歷史上稱為“貞觀遺風”。
另一方面,武則天為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負擔;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農民的負擔。武則天統治時期,儘管社會經濟有所上升,但逃戶問題已經日益嚴重,雖然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使政府稅收受到了損失,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四、在軍事上,武則天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但由於武則天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例如:武則天稱帝前,抗擊突厥的大將程務挺因替裴炎申辯被武則天殺死,突厥的入侵更加猖獗。後來隨着統治的穩定又逐漸挽回了頹勢。我們不難看出武則天時期軍事上的總體表現不及唐太宗時期。
聖曆元年(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為妃。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武則天起先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八九萬人全部殺死,一路殘殺百姓,飽掠而去。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狄仁傑領兵10萬,到趙州時突厥人已經撤退,他一面安撫百姓,又嚴令部兵不得侵擾百姓,河北才算安定。此後默啜恃強一再侵擾中原北邊,採取時和時戰的策略,雙方關係時好時壞。這種戰爭表面上由武延秀引起,實際因為武則天改唐為周。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因營州都督趙文翙暴虐無道,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和舊城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周,進攻河北地區。武則天三次派兵討伐,損兵折將,後來在奚和突厥幫助下才得平定。這與武則天改唐為周有關。
武則天臨朝稱制后,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這也與武則天專權有關。
武則天為了翦除唐宗室,使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博州刺史琅邪王沖,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後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武后想誅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武則天所說的“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實際上恰恰相反。國土面積亦不如高宗時期。
五、武則天執政時,重視文化發展,寫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全唐詩》收錄46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科舉制度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空前發展,在詩、文、小說、史學等方面出現過七個“第一”。
有人說:“武則天為了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的‘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韓國,甚至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關於“則天文字”究竟有多少個,由於武則天命人所作的、收錄有所有“則天文字”的《字海》已經失傳,因此歷來眾說紛紜,有12個、16個、17個、18個、19個和21個等之說,而目前有記載的“則天文字”則有30個。全中國僅通行十五年,雖然字並不是很多,但原來都是常用字,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這套文字並不是武則天本人親自發明,而是授意其表外甥宗秦客所造。689年12月25日“則天文字”正式頒布通行。起初頒布通行的“則天文字”只有12個,即“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載”、“初”、“年”、“正”,都被改成異體字。例如:“照”寫成“曌”。另有一個“瞾”,也是“照”,從雙“目”從“空”,有“目空一切”之意,有人認為是誤寫或是為避武則天名諱故意寫錯。後來增加“授”、“證”、“聖”、“國”、“人”5個(共17個)。例如:“國”寫成“圀”。至於其他四個則天文字,有學者認為是以訛傳訛,也有學者認為確有其事。
“天”字有兩個:“”、“”。“地”字為“埊”。“日”字為“”(印刷體為“口”中“乙”。未計入)。“月”字有兩個:“”、“”。(還有一個“囝”未計入。《現代漢語詞典》中,囝jian,也作囡nan)。“星”字為“〇”。“君”字有三個:“”、“”,另一個是後者的變體(“幾”中加上“豐”下“口”)。“臣”字為“忠”上加“一”。“人”字為“生”上加“一”。“正”字為“凷”之“土”換成“千”。其餘的“則天文字”筆劃繁多,大多根據篆書變化而來:“載”兩個;“初”一個;“年”兩個;“授”兩個;“聖”一個。
此外還有“除”、“幼”、“生”各一個,“證”兩個。共計30個。這些“則天文字”,現在的《辭海》極少留存,早已消失。這些常用字,即使是繁體字也筆劃並不多,為什麼要變成筆劃繁多的異體字呢?唯一的解釋是為了“標新立異”。
現在有些人也學武則天造“新”字,甚至要造“火星文字”。除了製造混亂,還有什麼?一方面是規範的漢字搞不清楚(例如:“的”、“地”、“得”的區別);另一方面是亂造“新”字。這也許是“為武則天翻案”的副產品。
六、關於武則天的歸宿:按照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皇權都在一家一姓中傳遞。這種繼承方式讓女皇武則天大受困擾: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卻跟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跟自己是一個姓了,可又不是一家。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經過狄仁傑等大臣的勸說,契丹、突厥先後打出匡複李唐的旗號反周,武則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則天最終下定決心,接受臣下建議,於聖曆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
據說,武則天晚年讓重臣狄仁傑解夢:她夢見一個鸚鵡,羽毛豐滿非常雄偉,但是兩個翅子卻折斷了。狄仁傑道:“鸚鵡,指的是陛下您的姓氏,武。而那兩個翅子指的就是您的兩個兒子廬陵王李顯和相王李旦。如果您能夠重新啟用他們,這個鸚鵡的翅子就恢復完整了。”狄仁傑又勸說武則天:如果把侄子立為皇儲,雖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權,但以後的即位人絕對不會把她供奉到祖廟裡去的,因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這在封建社會等於是外人了。如果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儲,兒子繼承皇位,她可以順利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統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兒孫們時代的供奉。這就是武則天回心轉意,秘密接回李顯,復立為太子的原因。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複位。同年十二月,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去世,享年82歲,遺詔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袝廟即把自己的神位放入唐朝宗廟,歸陵即回到唐高宗的乾陵,去帝號是不當皇帝,改稱“皇后”。
從王朝的歷史上看問題,王朝最大的失敗就是被篡權、改朝換代。武則天當皇帝,對李家確實不好。但是,歷史上最後把武則天的“大周”歸入唐朝。唐中宗複位登基后,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放縱其妻韋后和寵女安樂公主幹預朝政。她們重用韋氏宗親及武三思、宗楚客等人,形成韋氏集團。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被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710年6月初二,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韋后秘不發喪,自攬朝政。初七,十六歲的溫王李重茂即位,是為殤帝,由韋后臨朝攝政。韋后欲效法武則天成為女皇帝,安樂公主也想當皇太女。公曆710年7月21日,臨淄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誅滅韋氏集團、擁立其父相王李旦為帝。24日,李旦即皇帝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27日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李旦優柔寡斷,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衝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隨着勢力強大,太平公主野心膨脹,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女皇。公元712年,睿宗毅然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公元713年7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改年號為開元。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史說“治宏貞觀,政啟開元”),社會經濟是順利發展的。但是期間發生武則天、韋后(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三次“女皇帝事件”(后兩次未遂),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武則天罪責難逃。
雖然武則天最後袝廟、歸陵、去帝號,也是被逼無奈。武則天14歲入宮,用18年時間當上皇后,又用35年時間當了皇帝(67-82歲),死後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梁羽生《武則天解讀駱賓王討武氏檄文》中說,武則天聽了檄文說:“文章雖然寫得很好,對仗工整,調子鏗鏘,可是卻毫無力量!你們看了他這篇文章可有一句話提到老百姓么?沒有!他翻來覆去,只是攻擊我個人的私德,用盡一切惡毒的言辭來誣衊我;再其次就是要公侯貴族跟他起事,將來可以得高官厚祿。他們既號稱義師,理該用民伐罪,但他們卻不替老百姓說一句話!他們不理會老百姓,老百姓又怎會關心他的事業?所以這是一篇好文章,卻不是一篇有力量的檄文!”
我認為:武則天的一生只是為了皇權,並沒有為了老百姓。她的所作所為,即使是“建言十二事”,也是為了奪取皇權、鞏固統治。武則天的一生還有一個特點“標新立異”。所以,在每一個方面都是“既做好事,也做壞事”。她從655年當皇后、臨朝攝政、做女皇帝帶來的社會動蕩,一直延伸到公元713。
歷史上有“臭漢臟唐,埋汰宋亂污元,明邋遢清鼻涕”的說法:臭漢:漢朝某些皇帝窩囊,皇后飛揚跋扈,甚至私通外臣,尤其是東漢。臟唐:武則天之類淫亂後宮,李隆基也差不多。盛唐貪贓枉法的不少。埋汰宋:金國、遼國、西夏……大宋只知偏安南方,還向他國朝貢。亂污元:看看《竇娥冤》就知道了。明邋遢:土木堡一戰,皇帝也被俘虜了;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清鼻涕:鴉片戰爭以後,簽訂了多少賣國條約,割讓了多少土地?被人欺負了,只會哭鼻涕。
臟唐起始於武則天。
相關範文
- ·相似的情形為何不能同樣處理?――質疑
- ·武則天經典語錄
- ·看《武則天秘史》有感
- ·武則天傳記讀後感
- ·武則天語錄
- ·品讀武則天
- ·武則天
- ·首屆“武則天·乾陵杯”全國散文大獎賽
- ·次韻武則天詩如意娘
- ·首屆“武則天·乾陵杯”全國
- ·首屆“武則天·乾陵杯”全國散文大獎賽
- ·大唐的回聲之二--------武則天
- ·首屆“武則天·乾陵杯”全國
- ·武則天
- ·閑話“佛性、私德和雷鋒精神”
- ·閑話“論理與理論”
- ·閑話“中秋怪思”
- ·閑話“勞動改造”
- ·閑話“醫院的‘三自一包’”
- ·閑話“主席塑像和傻帽精神”
- ·閑話“禁發和禁言”
- ·閑話“廁所與空調”
- ·閑話“關鍵詞”
- ·閑話“看病難、看病貴”
- ·閑話“名著和兩重性”
- ·閑話“社會生活中的悖論”(十七)——
- ·閑話“我和你媽都掉到河裡,你先救誰?
-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 ·閑話“變了味的‘第一口奶’”
- ·閑話“恐眾泥、圓死檻、匍夷與盾消平”
- ·閑話“李衛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