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來源於內心的一種感受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幸福是來源於內心的一種感受,所以只有內心得到滿足才是幸福的。 很多人事業有成,有家有錢有房子卻仍然感覺不幸福,那是因為他們內心嚮往的還沒真正的得到滿足。 在這個物慾橫流而又浮躁的社會,要想得到長久的幸福那就要減少心欲,一個人的慾望如果不加以控制,長此以往就會對幸福的定義漸行漸遠,以至於矛盾、焦慮和不安,久而久之甚至對自己和社會及他人構成傷害和損失。從造字看,福者,—人—口衣食福田,各自修行於業田,衣食無憂即為福,即個人之福;十人同辛是為幸,有幸—同修行業田,是為幸福,即共業之福。
人生煩惱無數!把心靜下來,什麼也不去想,就沒有煩惱了。就像扔進水中的石頭,而芸芸眾生在聽得“咕咚”。一聲悶響之後,煩惱便又漣漪一般蕩漾開來,而且層出不窮。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裡,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
一類像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於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最終卻發現,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他們並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另一類也像在登山,但他們並不刻意登到哪裡。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鬆中得到某種滿足。儘管不得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於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對於心靈來說,人奮鬥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什麼煩惱的人都有。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個沉重的行囊,裝得越多,牽累也就越多。 幸福不在於你是誰,你擁有什麼,而僅僅在於你自己去怎麼看待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與美麗;一種人低頭看地下的淤泥,看到的是絕望。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着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着。”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幸福就是散布在普通生活道路上的各種不太起眼的快樂,這些快樂往往被我們急切的追求某些宏偉的動人心魄的快樂被我們忽略。
花落,無聲也優雅;月缺,不美也詩意。看月無聲,它定是在靜靜地注視你,問花無語,它定是在默默地傾聽你。學會恬淡、從容地對待人和事,對待生活。讓內心安於寧靜,紛紛擾擾、浮浮沉沉,只是淡然一笑的洒脫與開闊。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它們將枝繁葉茂。

相關範文
- ·生活是一種態度,幸福是一種感覺
- ·幸福是心靈的一種感覺
- ·有一種感情叫無緣,有一種感情叫成全
- ·幸福是一種感覺
- ·感動來源於生活的細節
- ·幻聽來源於心中
- ·企業學習雷鋒材料文章:學習雷鋒不在於
- ·所謂的幸福就是一種內心的感覺
- ·思念是一種病,幸福是一種傷。
- ·那麼一種感受
- ·初戀是一種感受
- ·幸福在哪裡?——《幸福是一種心態》讀
- ·平常心的塑造【來源:大公報網】
- ·所有的一切總是來的那麼突然
- ·有一種文字叫做欣文,有一種感動專屬欣
- ·有一種幸福是牽挂
- ·關於內勤工作感悟
- ·關於內外質量損失索賠的有關規定
- ·幸福是什麼,這就是幸福
- ·我是來體驗和欣賞的
- ·我們今天是來離婚的......
- ·只是來不及,與你到年荒
- ·情詩【你是來自遠方傳來的花香】
- ·我是來看評論的
- ·我們仨讀後感:幸福源於愛
- ·教師幸福感源於何處?
- ·‘幸福’源於貧窮、思於對比
- ·幸福源於平淡
- ·當純碎不再是一種感覺
- ·有一種感情叫知遇
- ·愛是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