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標籤:青澀記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美孝心少年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現在的學生們每年放假后,忙於做作業、參加各種培訓班或跟着父母到外地旅遊。但我們的少年時代,假期是根據農活安排的,主要是麥假和秋假。那時候經濟落後,家家貧窮,大人們沒白沒黑得干農活,孩子們放了假也要幫着干,重活和技術活幹不了,就給生產隊割牲口草,拾麥穗,割地瓜蔓子等,年齡大一些的還安排晚上到地瓜地里看坡。

  秋假很長,一般要兩個月。每年八月十五以後就開始刨地瓜,曬地瓜幹了。學校就放假了。 那時種的主要地瓜,一眼望去滿坡碧綠。村連村都是地瓜地。刨地瓜前要先割地瓜蔓子,這些活就由放假的學生來做。地瓜蔓長得很長,需要幾個人合作才能完成,從這頭到那頭一般有半里路長,割完一個來回,要半天時間,累得腰酸背痛,手也染成了黑色。割下的瓜蔓,一堆一堆的,像一個個小山包。隨後大人們就開始刨地瓜了。

  秋假中曬瓜干是最累的活, 大人們白天刨地瓜、分地瓜,傍晚放了工,才能切瓜干,擺瓜干晾曬,大人孩子要齊上陣,打着燈籠忙到深夜, 再回家吃飯睡覺,勞累是不言而喻的,但沒有辦法,這是忙活一年的口糧和公糧。有時老天爺也像跟人開玩笑一樣,滿坡瓜干曬得好好的, 天突然變了,要下雨了,於是男女老少就往坡里跑,剛把瓜干撿起來,雨又不下了。 快晒乾的瓜干一經雨淋,容易變質發霉,所以說地瓜有時是豐產不豐收。爛了的瓜干發苦發酸,送公糧不要,老百姓還得吃。那時不讓種別的作物,一連十多年,光吃地瓜瓜干,人們吃膩了,有的還吃出了胃病。直到八零年前後,才改種玉米小麥,結束了吃地瓜的歷史。

  白天在地里幹活,晚上還要到離村很遠的地瓜地里看坡。記得那時從場院里用車子推上幾捆秫秸,和幾捆苫子,在指定的地里搭上一個窩棚。窩棚也很簡單。用秫秸插一個”u”字形地方,上面用草繩紮起來,再用草苫子苫好,以防漏雨,下面鋪上兩捆秫秸,就可以睡覺了。那時到處都是墳盤,離家又遠,免不了害怕,雖沒有傷人的動物,但狐狸蛇蟲是有的,沒有月亮的夜晚經常看到遠處的仙火一閃一閃的,聽老人們說那是狐狸嘴裡發出來的。最嚇人的是陰天打雷的夜晚, 一道閃電,一聲雷響,會使空曠的田野久久不能平靜,躺在屋棚里,害怕雷把窩棚給霹靂了。

  當然也有高興的時候,平時為了嚇唬狐狸蛇蟲,誰覺前,一般要在窩棚前點一堆火,地瓜是隨便吃的,可以燒上幾塊地瓜,烤熟了吃上幾塊,很開心。兩個小孩躺在窩棚里。仰面朝天能清楚地看到天上的星星,能分辨出不同的星星。那時大家的思想很簡單,整個秋假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瓜干曬完了學校就開學了。經過一個假期的勞動,靜下心來上學了。 隨着時代的變化假期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人來說,那時的秋假是終生不會忘記的。

您正在瀏覽: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網友評論
少年時的秋假記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