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淺論讀·悟·寫

淺論讀·悟·寫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淺論讀·悟·寫

  文/觀鵝會意

  “天下奇觀書卷好,世間滋味菜根長”,這一勸學聯告誡後人,縱觀天下諸事,唯有讀書最好;世上難忘之事,當數吃糠咽菜(艱苦經歷)。讀書的好處古人留給後輩五個字:學而優則仕。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知識和能力的競爭,只有學習到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學習到一技之長才能掌控命運,所以古人留下了“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勤學故事。

  鄙人總結了讀書人目的有四:第一類人讀書是強迫性的,目標是為了求取功名解決溫飽,過則扔之,讀書談不到有所感悟,也寫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文章。第二類人讀書是裝飾性的,背一兩句名言警句,或者書名、帖名、曲名的作者用來嚇唬別人。第三類人讀書是學問性的,完全鍾情於書。比如錢鍾書先生就屬於這一類人,他的涉獵廣泛與博聞強記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清華大學發憤讀遍圖書館所有之書。感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為他而作,他的讀書習慣是一邊讀書一般記筆記,《管錐編》就是錢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第四類人讀書是享受性的,明明知道自己不是文學家的料,可是享受着讀書,把讀書看作是為了提高自己人生修養品德素質,為了淡泊以明志。一邊看書一邊結合自己的閱歷寫文章,記錄著人生道路上的花花草草,不斷地豐富着自己的閱歷,提高升華着自己的人生境界。喜歡看看小說、娛樂性雜誌,完全是了消遣時間的人,過目即忘不屬於讀書人,只能稱之看閑書。

  偉人毛澤東云:“一個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他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孔夫子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看來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讀書而不思考,就是死讀書,只能是個書獃子。而一味的埋頭苦思不去學習,他的思想品德不會提高,他想出來的一般都是害人的歪點子,那就更危險了。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讀書到了迂腐可笑的地步,就成了書獃子,古人有“鄭人買履”、“邯鄲學步”、“削足適履”的笑話故事。

  讀書貴在感悟,並且能結合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閱歷寫出來體會。如果讀了許多書,說起來滔滔不竭,所作之文沒有自己的世界觀,感覺是別人言語的串連與拼接,寡而無味,就像從書箱裡面拿出來一摞書在晾曬,這樣的人只能叫白讀書。古人“紙上談兵”的故事,就是一個死讀書不賦予實踐最終只會失敗的事例。這個故事出自戰國七雄,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軍事理論學的滾瓜爛熟,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自負,自以為天下無敵,趙奢卻很替兒子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將來怕他誤國害民。趙奢去世后,秦軍又來犯,廉頗老將軍負責指揮全軍,他雖年紀已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長久戰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廉老將軍年事已高秦軍不會懼怕他,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言論。趙王果然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老將軍,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理論,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亂箭射亡。

  各位看官不要以為讀書多了就容易變成書獃子,這樣的理論會更危險。知識就像弓和箭,你沒有弓箭怎麼去生活中狩獵(解決溫飽)?自己還沒有掌握到弓箭,就去諷刺有弓箭沒有射到獵物之人,或者談論狩獵技巧,那你只能餓肚子了。

您正在瀏覽: 淺論讀·悟·寫
網友評論
淺論讀·悟·寫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