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近來,筆者在某所學校耳聞這樣一則有趣的對聯,上聯是:課可以不上,下聯是:臉不能不照,橫批:沒大數。說它有趣,因為這則對聯對仗並不工整,只是教職工民間流傳。細細詢問方知,原來該校為了加強對教職員工考核,要求動真碰硬,不留人情,引進了先進的人臉識別儀器,代替了古老的簽字形式。時間久了,發現了另一種風景,有的人因忙於上班,偶爾忘記照臉,卻淪為“被曠職”的命運,有的人準點照臉,但照完之後,走出校門溜之大吉,被老師們戲稱為“臉蛋一照,屁股一調。”更令老師們感到心裡不平的是,“被曠職”的職工向領導解釋,領導鐵面無私,斬釘截鐵地說,只信機器不信人,誰叫你忘了照臉?

  筆者認為,領導的初衷肯定是好的,想通過機器這種毫無人情味的考核管住教師,讓教師按時上班,安心工作。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領導卻過於依賴機器,把在一線上班沒來得及去“照臉”的人,定為了“曠職”,不免讓老師們心寒。據一位“被曠職”的老師講,他那天中午值班,從十二點一直到一點,而一點十分又開始上第一節課,此間一直在教室忙於批閱學生作業,給學生做輔導,不知不覺錯過了“照臉”的時間。

  錯過了照臉,難道就不能證明其在上班嗎?顯然不是,課表上的課,教師們都是準時去上的,學生可以證明;課後在辦公室備課改作業,他的同事看見了,可以證明;再說,學校一般都安排管理人員巡查上課情況,並做詳細記載,不也可以證明其在上班嗎?

  其實,不管哪一種考核,只是一種形式。若領導只相信冷冰冰的機器,那隻能讓人寒心。若領導不是看中形式,而是注重內容,比如多種方式考核,比如中午值班的人,可以免於照臉。或者在巡查過程中,看到在崗的老師可以友情提醒,或者直接記載。或者出現“被曠課”的現象后,聽老師解釋,再結合校方管理者的記錄,同樣可以解決問題。

  中央政治局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措施,要求各級領導機關從實際出發,從具體的事情做起,切勿搞花架子,下表面功夫,做官樣文章。學校的領導者也應反思,要從考核的實際出發,制定並執行合理有效的考勤方案,讓真正上班的老師不再“被曠職”。

  用簽名的方式,或者用人臉識別的方式,都是對教師考勤的形式表現,而真正的內容是教師在崗認真上班。因此,再好的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就像皮和毛一樣。形式是毛,內容是皮,如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您正在瀏覽: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網友評論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