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由“打金枝”說起

由“打金枝”說起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打金枝》是一齣戲,京劇、晉劇、評劇等劇種都有各自的版本,這也是他們的傳統劇目,演出多少年了,經久不衰。這個劇之所以經久不衰,除了講述小兩口感情糾葛外,故事本身充滿了生活中的哲理,君臣關係,父子關係、翁婿關係等,多重親情關係縱橫交錯,讓人目不暇接,其實這其中還包含重大政治關係,但結局皆大歡喜,讓人賞心悅目。

  故事說的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名將郭子儀之子郭暖與昇平公主的感情糾葛,安史之亂使天寶年間的太平盛世一下變成戰亂,叛軍燒殺搶掠,唐軍根本抵抗不住,唐明皇與楊貴妃逃亡四川,郭子儀帥郭家軍最終平定叛亂,唐朝慢慢才恢復元氣。郭子儀由於戰功被封為“汾陽王”,其間郭子儀受到皇上的猜疑,也經歷几上幾下,但國家離不開郭子儀,軍隊離不開郭子儀,可以這樣說,沒有郭子儀,就沒有了唐朝李家的小朝廷。郭子儀被封為異姓王,既是眾望所歸,也說明皇上對他功勞的肯定,受到皇上無比寵信。

  郭子儀的很多親屬跟隨郭子儀征戰,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戰功,被朝廷委以重任。郭子儀的一次家宴,來參加宴會的親屬都是朝廷官員,他們帶來的“笏”,擺滿了一床,被稱之為“笏滿床”。笏,是官員上朝時帶的一種記事板,床,不是現在意義的床,應該是案子、桌子一類傢具。《紅樓夢》第一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曹雪芹就引用了這個典故。

  各個劇種版本不同,《打金枝》這齣戲內容也有所不同,大意是: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之子郭曖為妻。時值汾陽王花甲壽辰,子、婿紛紛前往拜壽,惟獨昇平公主不往,引起議論,郭曖怒而回宮,打了公主。公主哭訴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曖,郭子儀綁子上殿請罪,唐代宗明事理、顧大局,並加封郭曖。皇后勸婿責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還有的版本是:一次家宴上,郭暖借酒壯膽,回家打了昇平公主。這個版本強調的是在“醉”的前提下,其它內容差別不大。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儘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果卻圓滿解決,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這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讚的事迹流傳下來,可見這公主脾氣也不是不能改,公主脾氣是長期養尊處優,養成一種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性格,受不得一點委屈,這種性格在生活中往往碰壁。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局?雖說我們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

  這齣戲的故事情節,經歷了上千年了,肯定被後人添油加醋,變的更有欣賞性、更有教育意義,但這件事歷史上確有其事,《資治通鑒》記載:郭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諭令歸。子儀聞之,囚暖,入待罪。上曰:“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暖數十。這歷史記載和戲曲故事情節,差了十萬八千里,郭暖說公主的話的意思是‘你倚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沒看得起這天子位置,還不想當這天子哩!’這郭暖說的話雖說是閨房戲言,但犯了大忌,是殺頭的罪,假如皇帝想治郭子儀的罪,這正是借口,給你來個滿門抄斬,也不是沒可能的。歷史上歷代皇帝殺開國功臣的太多了,最出名的大約是朱元璋了,他幾乎殺盡了所有開國功臣,歷史上不殺開國功臣的,大概只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唐太宗李世民。這郭暖太年輕,不知伴君如伴虎的利害,估計當時郭子儀心中慌亂程度,不亞於犯了滔天大罪,這就是為什麼郭子儀要“綁子上殿”和棒責郭暖,這郭暖挨頓打是應該的,這小子大概以後就記住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了。好在皇帝並沒計較,郭子儀沒被治罪不是僥倖,其中肯定有複雜的政治背景,當然與郭子儀為人低調,不威脅皇權不無關係,另外皇上開明,政權穩定才是重要原因。唐代宗也為後代所有老丈人做出了表率,要想當好老丈人,就得“又痴又聾”。

  西漢景帝時的周亞夫就沒有郭子儀那麼幸運了,周亞夫是一代名將,深受漢文帝讚歎,漢文帝有一次去三處軍營勞軍,前兩處軍營的統帥一聽皇上來了,打開營門列隊迎接,但到了周亞夫駐軍地——細柳,卻不見一個人影迎接,到了軍營門口也不開門,軍士們旗幟鮮明,張弓欲射的樣子,使臣通報皇上來了,回答是:“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按程序才進了軍營,軍士又傳令,營中不準急馳,必須慢慢行駛,漢文帝只得慢慢到了帥營,而周亞夫見了漢文帝,沒行君臣大禮,只是行了軍禮,“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文帝為之動容,勞軍後漢文帝在回去的路上感嘆良久,說前兩處軍營簡直像兒戲一樣,“嗟乎,此真將軍矣!臨終囑咐當時的太子也就是漢景帝,在國家遇到危機時,周亞夫可以解除危機。周亞夫在平息七王叛亂時起了至關重要作用。

  在廢太子等幾個問題上觸犯漢景帝,這漢景帝不喜歡周亞夫了,並被免了相位,一次宴會上周亞夫的席前不給準備筷子,周亞夫提出要筷子,漢景帝卻說:“這還不能滿足你嗎?”周亞夫離席,漢景帝目視背影說:“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這其實已經發出周亞夫要倒霉的信號了,後來,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一些工官尚方甲楯,準備作為隨葬品,但買這些官方“甲楯”是違法的,由於沒得到工錢,被僱工告發,周亞夫被羈押。獄吏審問周亞夫:“你買這些“甲楯”是準備造反嗎?周亞夫說這東西是作為冥器,怎麼是造反?!獄吏說你即便是不反地上,也欲謀反地下。可見欲治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五天沒吃東西,吐血而死。這兒子買的一點冥器,應該不算太大的事,卻要了老子的命。

  《史記》沒有太多記載周亞夫與漢景帝出現的齷齪,漢景帝本來是非常器重周亞夫的,

  但幾次觸犯漢景帝,並被漸漸疏遠。周亞夫肯定性格或作風出現了問題,司馬遷最後評論說:“亞父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這是說周亞夫自以為足智多謀,善用兵,而不虛心學習古人,故不懂權變,最終走向絕路,落得悲慘下場。有時我也在想宋代岳飛的問題,歷史上把趙構說成是苟且偷安,偏安於江南小朝廷。趙構皇帝不可能不想收復中原,肯定也想有所作為。但對掌握全國大部分兵力的岳飛放心不下,睡不着覺,岳飛很可能也有觸犯皇帝的地方,只是沒見到記載,不好妄說,奸臣們一進讒言,這皇帝老兒寧肯不收復中原,也要置岳飛於死地,岳飛大概沒搞好與上級和大臣們的關係,有點鋒芒畢露,也就難免招殺身之禍,岳飛太年輕了,死時才三十九歲。

  有一段文章說的是毛澤東教育她的女兒要夾起尾巴做人,按說毛澤東的女兒也是“公主”,這公主都要夾起尾巴做人,而我等草民,更得夾起尾巴,與同事搞好關係,與頂頭上司搞好關係,即使你是高官、是功臣,搞不好與上級的關係,不能夾起尾巴做人,你就是周亞夫,或是“風波亭”上作岳飛了。

  2010。8。20

您正在瀏覽: 由“打金枝”說起
網友評論
由“打金枝”說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