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高效課堂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靈活處理課堂中的"節外生枝"精心呵護學生的創新萌芽

  1、背景

  我從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已有多年,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低年級小學生思想單純,想象豐富,在課堂學習中不會像大學生那樣揣摩教師的想法,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來回答問題,往往是我怎麼想怎麼做就怎麼說,有時會對正常的課堂教學有一些干擾。然而,這些"節外生"的"枝"有時卻往往是學生創新萌芽的展露。針對課堂中的這些節外生枝,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認真對待,靈活處理,既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要正確引導,使學生"節外生"的"枝"有朝一日能長成的創新的"大樹"。下面就我在執教"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一冊中的實踐活動課"有趣的拼搭"中的兩個片斷,談談我對該問題的一些看法,以拋磚引玉,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

  2、案例

  內容:"**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一冊實踐活動課"有趣的拼搭"中的"滾一滾"。

  教材情景:用長方體木板搭成斜面,把四種立體圖形的積木放在上面滾動,看看那一個滾得快。

  片斷一:

  師:現在,我們就來玩"滾一滾",先用合適的形狀搭成斜坡,然後把各種形狀的積木都放在上面滾一滾,注意觀察並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什麼滾得快,什麼不易滾動?

  生:(小組合作,搭成斜面,把各種形體放在上面滾動。)

  師:好了。教師發現每個小組都做得很好,討論得也很熱烈,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哪個小組先說?

  生1:我們小組發現球和圓柱容易滾動。

  生2:我們小組發現正方體和長方體不容易滾動。

  生3:我不同意××同學(指生1)的意見,圓柱不容易滾動。

  (其他學生紛紛表示不同意生3的意見)

  師:那你能不能說一說,為什麼圓柱不容易滾動?

  生3:圓柱是這樣放(演示豎放)不容易滾動。

  生1:我是這樣放的(演示橫放),它能滾得快。

  師:(看着生3)你有什麼意見?

  生3:那樣放是容易滾動。

  師:那你認為應該怎樣說才對?

  生3:圓柱是這樣放(演示橫放)容易滾動,如果這樣放(演示豎放)就和正方體、長方體一樣,不容易滾動。

  片斷二: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球和圓柱的面都是彎彎的,是曲面,容易滾動,而正方體、長方體的面和圓柱的這兩個面都是平的,不容易滾動。所以,汽車的輪子要做成圓柱形狀,而校園裡的石桌、石凳,它們的底面都要做成平平的。

  生: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能使球和正方體滾得一樣快。

  師:(一愣)是么?那我看看,你是怎樣讓它們滾得一樣快的。

  (老師走過一看,原來他把斜面搭得很陡,幾乎接近豎直,球和正方體放上去當然是同時落下來。)

  師:(把他的做法展示給同學們看)

  這個同學很善於動腦筋,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使不易滾動的正方體能和球同時滾下來,應該受到表揚。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原來只要把條件變一變,事情的結果會不一樣。下面就請同學們再動手試一試,動腦想一想,看看還有什麼辦法能讓不容易滾動的滾得快一些。

  生:(開始動手試,小組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有什麼新發現?

  生1:我發現在正方體的後面放一個球,正方體就能滾得快。

  生2:在長方體的後面放一個圓柱,它也能滾得快。

  生3:我發現用手使勁一推,正方體和長方體就滾得快了。

  生4:我認為把正方體的邊和角都磨圓了,它也能滾得快。

  生5:我想如果把這個斜面抹上油,讓它非常滑,正方體和長方體也能滾得塊。

  三:教后反思

  反思之一:小學生的創新萌芽是極其稚嫩的,有時是不經意的流露,有時是從錯誤或怪異的答案中體現出來,更多的則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間發揮出來的。如果我們仍然把所謂的"師道尊嚴"高高掛起,把學生框定在自己的思維模式里灌輸知識,對學生中存在的與師不同、與師思路不合的想法一概予以否定,而不是恰當地引導,那素質教育又從何談起。所以,我認為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面對諸多形形色色的"節外生枝",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時間,讓他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說不定一個中國的"愛迪生"就由此而誕生。

  反思之二: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批閱數學考卷往往有一份標準答案。但在想象豐富的小學生頭腦里,一些成人認為不正確、不合適的答案,小學生是認可的,而且理由十足,說的頭頭是道。今年我市二年級數學考卷中有這樣一個題:書包大約重()。一個小學生便填上(1千克),批卷老師判錯。因為即使是現在的幼兒園小朋友,他的書包拎起來也不止2斤。過後我問那個孩子,為什麼填上的僅僅是1千克?他說,人家只問書包的重量,沒讓你加上裡面的書的重量。批卷的老師如果聽了,不知他是否會重新去評判一下這道題的對錯。"蘇教版"的數學教材在這一點上體現的很好,一幅圖可以列出好多的加減算式,只要學生說的內容和列的算式是一致的,那就正確。那麼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也應學會:不要以我們成人的經驗來評判學生的對錯,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的空間。

您正在瀏覽: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課堂中“節外生枝”處理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