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三孟”收集記之四

“三孟”收集記之四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三孟”收集記之四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孟府,亦稱亞聖府,位於孟廟西側,孟府、孟廟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後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佔地2.1萬平方米,始建於宋代,迄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

  孟府布局嚴謹,前後七進院落,擁有樓、堂、閣、室共計148間。以主體建築孟府大堂為界,前為官衙,後為內宅,是我國規模宏大、保存完整、衙宅合一的貴族莊園之一。

  孟府大門,面闊三楹,硬山式全木結構。一對精雕石獅子坐在大門左右,昂首挺立。門階兩側有上馬乘車用的方形石台一對。黑漆大門上彩繪約2米高的門神。門楣正中懸有匾額,上書“亞聖府”三個貼金大字。

  遊客進入孟府大門,是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排磚瓦小房,是當年差役和守衛人員的居住之處。

  院正北為禮門,門洞為三啟,正中兩扇彩繪頂盔披甲的執刀武士,兩側的四扇,彩繪着執笏的文官形象,顯示出孟府一派威嚴煊赫的氣勢。

  禮門正中門楣上橫書“禮門義路”四字,取意於《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遊客越過禮門,可以看見一座獨具風格的屏門,儀門。

  過去,儀門平時緊閉,只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重大祭祀或喜慶活動時,方才在鳴炮聲中徐徐開啟。

  封建社會裡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資格這樣建造,是一種等級地位的象徵。

  孟府大堂位於第二進院落,為孟府的主體建築,建在儀門北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之上。

  大堂面闊五楹,明鏡高懸,正大光明,是孟子嫡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開讀詔旨、接待官員、處理公文、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

  大堂台前甬道兩側,有兩棵數百年遮天蔽日的古檜,幾叢亭亭玉立的翠竹,給人一種幽深雅靜的感覺。

  大堂內正中,是高出地面的木製暖閣,內設公案,案上擺放着文房四寶、簽筒、印盒。暖閣兩側陳列着肅靜、迴避、傘、扇、旗、鑼等各種執事和世襲翰林、五經博士等紅底貼金大字的官銜牌,以及黑紅棍、皮鞭等刑具。

  大堂外,露台的東南角,設置有日晷;西南角,設置有嘉量。這裡完全是仿效皇宮的格式,也是一種權利的象徵。

  大堂西側見山堂前有一玲瓏精美的太湖石。一面刻有清代金石學家阮元手書詩,一面刻有清代書法家、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的手書詩文。

  大堂之後是孟府的內宅部分。有一禁門,也就是內宅門,與外界相隔。古代時,這個門戒備森嚴,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內。

  內宅的第一進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主建築世恩堂,面闊五楹,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處。

  東西兩側,各有配房三楹,典型的四合院建築,恬靜幽雅,古樸別緻,是孟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世恩堂後為賜書樓,位於內宅的第二進院落,是兩層樓房,每層3間,前後出廈,硬山式典型明代建築,是存放皇帝欽賜墨寶、聖旨、誥封、古籍文獻和家族檔案的地方。

  賜書樓後為五進院,也叫後上房院。有正房九楹,東西配房各三楹,是孟氏親族居住的地方。

  西跨院是孟子七十三代嫡孫孟慶堂居住的地方,是一組古老的四合院。

  清道光年間,孟子第70代裔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孟廣均曾在這裡辦學,招收孟氏後裔子弟學習,稱三遷書院,後來逐漸荒廢。

  孟氏小學樓創建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招收孟氏後裔入學,當時授課內容只讀《孟子》,新課程有國語、算術、常識,均採用當時小學課本。

  鄒城政府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孟子儒學思想,如今在孟府設立了習儒館。

  習儒館是山東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教學科研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各界人士、中小學生在這裡進行修學活動,聆聽專家學者傳授儒家文化,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領略儒家文化中的謀事、做人、為政之道。

您正在瀏覽: “三孟”收集記之四
網友評論
“三孟”收集記之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