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學習心得—解決“三農”問題還須從“三基”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這次“兩會”,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用5年時間取消農業稅,這對解決三農問題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溫總理講話一出,與會代表紛紛表態,有的說不用5年,準備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領導說,準備明年就取消農業稅。與會代表有個態度,當然是好事情,但要解決三農問題,絕非如此簡單。不征農業稅對於三農問題的解決還是一個表層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節支的問題,關鍵是要讓農民增收,就是要多開源。我以為,當前解決三農問題除了降稅減費外,還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要夯實農民生存的基礎。農民生存的基礎是土地,對於這一點,有些地方已經淡忘了。中國的國情就是人多地少,是農民多,耕地少。但這幾年的所謂發展,把農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償地剝奪了,農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礎。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為13.4億畝,人均僅1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佔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國2800多個縣中,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提出的警戒線0.8畝的有666個,其中低於0.5畝的有463個。在不再減少耕地的條件下,我國土地的自然承載力為14—15億人口,現在已經接近極限。
一方面土地供給形勢相當嚴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嚴重。近年來,在“廣招天下商,共建開發區”的熱潮中,城鎮建設用地大擴張,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級公路、超標準建房,大搞遊樂場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嚴重。短短几年的所謂“開發”,全國減少耕地1億多畝。你如果有機會到目前發展最快的蘇南地區走一走,可以看到到處是開發區,以前的農田都變成了寬馬路和大廣場,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莊稼地或變成了水泥地,或雜草叢生。難怪前總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則怒,奈之何?這幾年更是一發而不可收。古人講“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歷史書上能看到了。在這塊土地上的農民,自己吃的糧食也要從外地購買。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礎。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問題,遑論致富發展了。 二是還農民以勞動的基本權利。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解決“耕者有其田”,這第二個問題是要解決“農者耕其田”。現在的農民在幹什麼?誰在種地?現在在田地幹活的人被人們稱為“3860”部隊。“38”說的是女同志,“60”講的是老年人,是這些年老體弱的以及一些婦女在農田裡幹活。到農村去走一走,你會發現,青壯年農民無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餘的呆在家裡休閑。有的只在農忙時才到田頭走走,餘下的時間就是曬太陽,或者打牌搓麻將賭博。什麼興修水利、搞農田基本建設等等,根本談不上。而且,越是年輕人還越是想得開,攏着雙手東家竄到西家,一天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在農村還聽到過這樣的怪論,說“大小夥子在田地幹活沒有面子”,因此,他們再有力氣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輩來養活他們。
以前集體經濟時,人們一有空就到田頭,把莊稼蒔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報都是不錯的。現在倒好,只要把種子撒下去就萬事大吉了,坐等收穫。須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付出那來的收成。農民要想改變生活狀況,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農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並不容易。現在城市下崗職工越來越多,在城市,勞動力並不缺乏,農民進城后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到城裡轉了一圈,空着手又回來了。農民經不起來回折騰啊!因此,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種好田(是廣義的種田,包括農村多種經營)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農民的出路還是在農村!
三是要強化基層組織的作用。中國曆來是一個小農經濟國家,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一盤散沙的農民被組織起來了,一個時期以來,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回過頭來看,儘管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有過失誤,但農民只有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只有集體經濟才能真正挽救農業,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包產到戶、個體經營必定是短期行為,誰來修水利?誰來搞農田基本建設?誰願意對土地進行投資?農業科技怎麼搞?如何引進先進的種類和種植技術等等?這都需要強有力的農村基層組織來發揮作用。而原來的“集體經濟,隊為基礎”早就不復存在。現如今,農村村級組織基本不發揮什麼作用,一些村幹部的職責恐怕就是收費了。在這種情況下,要發展農業、壯大農村經濟也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了。 因此,我認為,首先,還是要把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現在也叫規模經營)的道路,以集體的力量來抗衡自然的和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糧的幹部數量降下來。村一級幹部要恢復自食其力的傳統,要靠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不能當專吃農民稅費的寄生蟲。縣鄉一級幹部要大大壓縮編製,就目前而言,壓縮一半人馬絕對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其三,建立農民自己信得過的基層組織,可以通過選舉的方式,讓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來領導這個組織,由上級來指派農村基層負責人的做法當休矣。
總之,三農問題複雜而嚴峻,需要各級組織和領導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號。
這次“兩會”,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用5年時間取消農業稅,這對解決三農問題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溫總理講話一出,與會代表紛紛表態,有的說不用5年,準備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領導說,準備明年就取消農業稅。與會代表有個態度,當然是好事情,但要解決三農問題,絕非如此簡單。不征農業稅對於三農問題的解決還是一個表層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節支的問題,關鍵是要讓農民增收,就是要多開源。我以為,當前解決三農問題除了降稅減費外,還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要夯實農民生存的基礎。農民生存的基礎是土地,對於這一點,有些地方已經淡忘了。中國的國情就是人多地少,是農民多,耕地少。但這幾年的所謂發展,把農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償地剝奪了,農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礎。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為13.4億畝,人均僅1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佔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國2800多個縣中,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提出的警戒線0.8畝的有666個,其中低於0.5畝的有463個。在不再減少耕地的條件下,我國土地的自然承載力為14—15億人口,現在已經接近極限。
一方面土地供給形勢相當嚴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嚴重。近年來,在“廣招天下商,共建開發區”的熱潮中,城鎮建設用地大擴張,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級公路、超標準建房,大搞遊樂場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嚴重。短短几年的所謂“開發”,全國減少耕地1億多畝。你如果有機會到目前發展最快的蘇南地區走一走,可以看到到處是開發區,以前的農田都變成了寬馬路和大廣場,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莊稼地或變成了水泥地,或雜草叢生。難怪前總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則怒,奈之何?這幾年更是一發而不可收。古人講“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歷史書上能看到了。在這塊土地上的農民,自己吃的糧食也要從外地購買。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礎。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問題,遑論致富發展了。 二是還農民以勞動的基本權利。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解決“耕者有其田”,這第二個問題是要解決“農者耕其田”。現在的農民在幹什麼?誰在種地?現在在田地幹活的人被人們稱為“3860”部隊。“38”說的是女同志,“60”講的是老年人,是這些年老體弱的以及一些婦女在農田裡幹活。到農村去走一走,你會發現,青壯年農民無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餘的呆在家裡休閑。有的只在農忙時才到田頭走走,餘下的時間就是曬太陽,或者打牌搓麻將賭博。什麼興修水利、搞農田基本建設等等,根本談不上。而且,越是年輕人還越是想得開,攏着雙手東家竄到西家,一天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在農村還聽到過這樣的怪論,說“大小夥子在田地幹活沒有面子”,因此,他們再有力氣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輩來養活他們。
以前集體經濟時,人們一有空就到田頭,把莊稼蒔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報都是不錯的。現在倒好,只要把種子撒下去就萬事大吉了,坐等收穫。須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付出那來的收成。農民要想改變生活狀況,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農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並不容易。現在城市下崗職工越來越多,在城市,勞動力並不缺乏,農民進城后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到城裡轉了一圈,空着手又回來了。農民經不起來回折騰啊!因此,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種好田(是廣義的種田,包括農村多種經營)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農民的出路還是在農村!
三是要強化基層組織的作用。中國曆來是一個小農經濟國家,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一盤散沙的農民被組織起來了,一個時期以來,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回過頭來看,儘管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有過失誤,但農民只有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只有集體經濟才能真正挽救農業,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包產到戶、個體經營必定是短期行為,誰來修水利?誰來搞農田基本建設?誰願意對土地進行投資?農業科技怎麼搞?如何引進先進的種類和種植技術等等?這都需要強有力的農村基層組織來發揮作用。而原來的“集體經濟,隊為基礎”早就不復存在。現如今,農村村級組織基本不發揮什麼作用,一些村幹部的職責恐怕就是收費了。在這種情況下,要發展農業、壯大農村經濟也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了。 因此,我認為,首先,還是要把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現在也叫規模經營)的道路,以集體的力量來抗衡自然的和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糧的幹部數量降下來。村一級幹部要恢復自食其力的傳統,要靠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不能當專吃農民稅費的寄生蟲。縣鄉一級幹部要大大壓縮編製,就目前而言,壓縮一半人馬絕對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其三,建立農民自己信得過的基層組織,可以通過選舉的方式,讓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來領導這個組織,由上級來指派農村基層負責人的做法當休矣。
總之,三農問題複雜而嚴峻,需要各級組織和領導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號。
兩會學習心得—解決“三農”問題還須從“三基”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兩會學習心得—解決“三農”問題還須從
- ·實踐“三個代表”,把握本職定位,努力
- ·“三基”會議心得體會
- ·兩會學習心得—中國的將來取決於農村發
- ·兩會學習心得—政風整頓關鍵要抓好基層
- ·兩會學習心得—過多的“上訪”和“下訪
- ·保持先進性,努力提高服務“三農”工作
-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全心全意服務“
- ·關於“三農”工作思路及建議
- ·創新思路 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
-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全心全意服務“
- ·南昌高新區××年“三農”工作總結及今
- ·在“三農”工作中保持和發揚共產黨員先
- ·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
- ·從“四風”問題看依法治國
- ·鎮安全生產“四大三基”三年行動計劃
- ·解決幹部“能下”問題之我見
- ·2007年兩會精神學習心得—從以人為
- ·2013研究生兩會學習心得
- ·兩會學習心得感想-中國的將來取決於農
- ·2013年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2013大學生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2006年兩會學習心得體會(新農村建
- ·2007兩會學習心得
- ·2011年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2013年全國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大學生預備黨員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2013兩會學習心得體會
- ·兩建一轉解決問題階段學習心得
- ·大學生學會2013兩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 ·新《義務教育法》學習心得—準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