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那條路,原來是古道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徽杭古道上,石板鋪成的道路,一條條,一階階,一會兒由低向高,一會又由高及低,在山巒起伏中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向前延伸,延伸。那古道,悠遠而漫長……
古道上行走的人們,肩負重荷,低頭攀援,兩側聳立的石壁遮擋住了陽光,心情因難以看到路的盡頭而更加陰鬱凝重,回頭是千年不變的家鄉,向前是風雲難測的希望。那希望,是人們在漫長古道上艱難前行的力量。
胡雪岩富甲天下,當他年少時,就曾經肩挑背扛無數次的往返於徽杭古道,把山貨送到杭州,把掙到的錢帶回山裡採買更多的山貨。這樣的往返,為的是不僅僅賣出山貨,更能把山貨賣出好價錢。一趟,二趟,三趟,在無數次的往來奔波中,胡雪岩在上海,在北京,在許多地方有了自己的分號。歷經無數次的奔波往返,他累積的財富數目之巨,連朝庭也為之側目,成就了一代“紅頂商人”的財富人生。
同樣在古道上往來奔波的,是那些把握不了自己命運的官員。他們或因被貶,或因升遷,或因到職赴任。他們到哪去,怎麼去,甚至連路途上行走的時間,都得完全聽命於那高高廟堂上發布出的敕令。在往返奔波中,一部分有良心的官員如居廟堂之高則心憂天下百姓,如已遠離朝政、身處江湖,卻仍然時時心憂他們心中的聖君,這些官員們進退皆憂,身心俱疲,歲月漫漫,難以看到人生盡頭。
京西古道上,700多年前的馬致遠,在秋日獵獵西風中,騎一匹瘦馬,一路走過小橋、人家,與他孑孑身影相伴的,是身邊潺潺不息流淌着的清清河水。
馬致遠的傷感之情,遠溢天涯。
古道上往來奔波的,還有“讀書破萬卷”的讀書人。1000多年前,蘇洵帶着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路春光旖旎,頌詩吟文,走過秦川古道,由天府之國來到了當時的京都汴京。蘇洵少年任俠壯遊,而立之年方才發奮讀書,他的兩個兒子卻是年少才俊,憑着“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這樣的不世才情與豪情,同榜應試、同榜及弟,一時名滿京城,名動天下。
古道上往來奔波的,更多的還是販夫走卒,尋常百姓,背景離鄉往來奔波於古道之上的最強烈的動因,是生活。
一頭是生命的未來,生活的希望;一頭是生命的起點,生活的港灣。古道,連着兩頭。
在希望的激勵下,憑着生命原動力的驅動,人們沿着古道追尋未來與希望,在古道的終點,人們竭盡心力、奮力拚搏,在身心疲憊、不堪重負后,遠行的遊子又沿着古道折返,回到家的懷抱,舔舐傷口,溫暖心靈。在梳理好情緒,整理好行裝后,又義無反顧的再出發、再追尋。
跨過空間,為人們提供交通往來的是古道,穿越時間,堅守淳樸風尚的同樣是古道,人們在古道上的奔波往返,延續了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馬年春節臨近,我和妻子驅車長江南北,淮河上下,在家、自己的家、妻子的家之間往返奔波。江南,一路追尋的是李白當年遊歷過的古道,他從這條古道上“仰天大笑出門去”,開始了京師三年宦旅生涯;江北,車輪碾壓的是桐城文人進京求取功名的必經之地——廬州、宿州,桐城、浮山自古就是文風薈萃之地,特別是明清以來,文人雅士燦若星斗。
雖是一路車禍、擁堵、霧霾相伴,可要回家的急切之情,卻隨着路程的縮減而不斷累增……
相關範文
- ·恨,原來是另一種愛
- ·愛,原來是一場噩夢
- ·疼愛,原來是可以永存的
- ·緣來似夢,原來是夢
- ·愛,原來是鹹的
- ·大學,,原來是這樣子的
- ·通往現場的那條路
- ·原來,原來這就是愛情
- ·家門前那條路
- ·門前那條路
- ·上班那條路
- ·那條路
- ·那條路—柴郁凡
- ·回家的路,你是否能記住?
- ·回家的路,一個人走過
- ·這條路,我們慢慢走
- ·這條路,我一個人走
- ·原來是那麼的痛
- ·生命原來是如此的脆弱
- ·原來是這樣
- ·原來是我沒弄明白
- ·幸福原來是這麼的簡單
- ·原來是自己教會對方怎麼待自己的!
- ·原來是我自己選擇離開
- ·墨染憂傷,深深淺淺儘是古韻
- ·你是古代走來的女子
- ·卻,原來
- ·寶貝,原來我愛你
- ·天,原來也可以這般生動
- ·失戀,原來可以是這種心事!!
- ·天柱山,原來你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