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重上五台山隨想 《五》

重上五台山隨想 《五》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我們下滑的速度很慢。行至三分之一處,善財洞到了。吳弟是有寺必拜之人。他入寺,我賞風景,各取所好。稍一留意,在洞門的牆壁上發現了順治皇帝寫的警世詞。從字跡的逼真程度看像現代人的墨跡。也許真跡早已風化,但我相信內容不會有誤。

  據說這位皇帝遁入空門,在此修行了十八年之久。洞壁的另一處掛着“莫上當”的警告牌,提醒遊人注意途中的算命僧人。我一琢磨,一個是看破權威尊貴,讓人們把眼界放開;另一個是讓人們注意生命旅途的道貌騙子。二者一對比,我們在欣賞放鬆的同時,感到有種熱情提醒在幫助。也說明五台山這座佛教聖地,遊客有權遊覽更有責任保護。吳弟出來,望着山門額上懸貼四個大字‘回頭是岸’讓我看,我的眼神沒他那麼好,只看到高大的山門,看不清字。我知道他特別指出的內涵,可也知道其內容的複雜性。邊搖頭邊默笑,因為各自的岸邊都隱藏在心裡,誰都看不到。

  我們終於下山了。回身仰望黛螺頂,山不算高,但巍峨壯觀。川流不息的人群。流動在蜿蜒的曲徑上,你們包括我們都在想什麼?轉身再向四周環顧,廟宇樓閣,賓館商肆彙集一片,把高高聳立的大白塔圍在中央,這些標誌性建築又在訴說什麼?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源頭為啥如出一宗,源源流長,而且并行不勃?難道是空靈凈化的力量?還是靈魂真正有歸屬的地方?我來不及細想,因為前面的景點在招喚着我們,身不由己,又混入了人群。

  在通往塔院寺的途中,才發現吳弟不在身邊。我趕快用手機聯絡,說好在塔院寺的門口見。然而,因為這座寺院的門四通八達。我們開始了長時間的追蹤尋找。但還是不能如願,只好在電話里告訴暫時放棄,決定在規模宏偉的顯通寺見面。

  我先進入了顯通寺。

  一看門匾那三個魏碑體大字,雋秀蒼勁,古墨幽香,就能感到散發的那種風韻雅深,透着絲絲弘厚和肅然。未入寺門就能體味心存敬畏,削斂慾望的感覺。正門兩側有龍虎石雕撕守,門廊左右又有歷代銘碑排列。相傳這裡是佛教進入中國建廟最早的寺院。殿堂樓閣四百餘間。在這裡可以享受久負盛名的古迹展覽,領略佛光流淌的萬種奇緣,解讀五台山佛文化的整體構建。正門右首的佛堂,是毛澤東到西柏坡路經駐足抽籤的地方。我瀏覽在寺院內,欣賞在文物藝術旁,停留仰望,慢步思索,不斷參透一種香火不熄,長盛不衰的啟示。站在一代偉人曾經瀏覽過的地方,我不能不想,他慈祥的面孔是如何被主持看破,抽籤的時候他又在想啥。也許都是無意,也許都是隨意的釋放鑄就了一段神奇的佳話,也許都是戲言,在若干年之後綻放出絢麗花朵。多少個神話故事就這樣誕生了。也許這種神話非常美麗,才讓遊客千里探訪,萬里許願,組成浩浩蕩蕩的團隊,像潮水般地湧來。

  吳弟不知何時進來,他主動向我打招呼。並興奮地告訴我,他能聽懂梵語,也喜歡晨鐘暮鼓,撞擊木魚那種聲音。我有意探問,“你是否動了凡心?”他笑着說,“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不敢再問,如果一鼓動真的留下怎麼辦?我迅速轉移話題,讓他獨自進去觀賞,我在門外等候。望着他入寺的背影,我心中也正在微妙變化。人們都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這句話對所有的人並不適用。剛剛離開一會,梵語聲就把他帶到另一種境界。我真不敢相信人性如此泛化,信仰如此脆弱,思維如此容易被吸附,精神如此輕易被軟化。難道他上五台山的真正目的是在選擇?或許他正在思索着人類最終歸屬的命題。

  他出來后說,不必再到別的寺院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大同小異,買張導遊圖看看則可。我只能尊重。可我感覺很遺憾,我們連七分之一的景點還沒看。比如菩薩頂應該去,黃廟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有108級台階對應108 種煩惱;羅喉寺應該看,那裡有一套木結構“開花現佛”雕刻;圓照寺應該去,這裡在永樂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曾宣揚佛法,,,,,,其實還有好多好多。我們只是走馬觀花。因為朋友是來許願的,不是來研究和欣賞的,我差點把朋友來的目的給忘了。 《待續》

您正在瀏覽: 重上五台山隨想 《五》
網友評論
重上五台山隨想 《五》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