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雨打芭蕉夢嶺南

雨打芭蕉夢嶺南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嶺南,好多中原地區的人們對它都感到神秘和好奇。

  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排排大雁向南飛去。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的時候,我就望着南飛的大雁在那裡發獃:它們會飛到哪裡去呢?

  後來我從書里知道,它們飛到湖南一個名叫雁回峰的地方停了下來。因為前方有一道崇山峻岭擋住了去路,它們飛不過去。這道崇山峻岭由五道嶺組成,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南邊就是嶺南地區了。據史書記載,嶺南地區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以及部分江西、湖南地區。還包括越南北部。

  有史以來,作為天然屏障,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被當時中原華夏漢人稱為“蠻夷之地”。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後,嶺南地區才得到逐步地開發和發展。

  歷史上歷次漢人的大舉南遷,不僅加快了嶺南的開發,並以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影響了當地越族人。同時,歷代流人貶官的流放,對提高嶺南各地文化素質與文化水平,也有較大的影響和促進的作用。如劉禹錫、寇準、柳宗元、韓愈等。

  嶺南溫潤的神山秀水蘊育出嶺南人民能屈能伸、張馳有度、敢為天下先等性格的文化特徵,中華民族史上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幾乎都活躍着他們的身影。近代歷史上就有如洪秀全、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鄧世昌等留下光輝足跡的南粵傑出人物。

  又一個馬年到來的時候,我踏上去嶺南探親的旅程。我要親眼目睹嶺南的山山水水,細細欣賞南粵的亞熱帶風光,深入體驗那裡的民俗風情,去圓我從小就有的那個神秘而又好奇的夢。

  (一)高力士的故鄉

  從廣西柳州向南,經過玉林、廉江,就來到廣東的茂名市了。

  茂名的歷史,古老而又神秘。據說是一個叫潘茂名的仙人,得知此地有天災瘟疫,就來救助老百姓。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焚香念經的地方叫潘仙坡,把這個地區叫茂名了。解放后成立市的時候,當地政府忌諱上面說他們迷信,就起了四個市名報給國務院,最後還是國務院拍板,定名茂名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茂名就是唐朝大宦官高力士的家鄉。當地人至今對他還是感恩戴德的,因為就是他,向楊貴妃推薦茂名的水果——荔枝,楊貴妃向皇帝李隆基撒嬌,皇帝立即下旨派人去嶺南,採摘新鮮的荔枝送到京城,供楊貴妃享受。遙遙幾千里路,怎麼做到保鮮不壞呢?一是馬不停蹄地傳送,輪流換人換馬。再就是當地老百姓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砍新鮮的竹子,把竹筒的一段打開,裝入荔枝,然後用粘泥糊住。這樣就能保證荔枝鮮活的質量了。

  茂名的民間風俗也很有趣。內地的人們來到這裡,首先要適應的是語言。而且要從一二三四五學起。而且一定要會講普通話。同時,需要忌諱的語言較多。比如豬舌頭,只能叫“豬利”,避免“舍”音;豬肝叫“豬潤”;草莓要叫“士多啤利”,避免“霉”字;喝酒時候,你一高興,不能喊“乾杯”,只能說“飲勝”;還有,別人打牌的時候,你在一邊觀看,千萬不能拿一本書站在那裡,因為別人忌諱“輸”呀!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朋友來。

  那是我幾十年前在河南新鄉市搞軍訓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女老師。一晃三十多年了,沒有一點聯繫。她就是茂名人,文革時期下放到湛江當知青,聽她說,那是很苦難、不堪回首的歲月。她一個人頑強奮鬥,輾轉來到中原地區。本來在新鄉工作得很不錯,可她還是在想辦法活動,準備調回家鄉來,不知後來成功否?

  李老師,你現在哪裡?

  (二)優良的港和灘

  一般人都知道,茂名是廣東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享譽盛名,是“中國羅非魚之都”。

  但很少人知道,它還有優良的深水港灣,比如博賀港區,以蓮頭半島為依託,-10米等深線離岸僅700米,-15米等深線離岸僅2.5公里,-20米等深線離岸僅11公里,稍加疏浚即可達-22米水深,最適宜建設30萬噸級大型深水碼頭。有全國三大漁港之一美稱的博賀港,這裡的漁船成千上萬,出漁季節,萬帆競發,蔚為壯觀。

  在水東港的東南,有一塊潔白如銀的沙灘,鮮為人知。它綿延十多公里,靜靜地依偎的南海的懷抱里。來到這裡,你就像來到久別重逢的溫馨的家園。沙質潔白細軟,貝殼、海蠣等海產品隨處可揀,這在其他地方是難以看到的景觀。沙灘坡度平緩,適宜開展海水浴、海上運動等項目。沿沙灘外側是寬500——1000米長達40多公里的人工防護林帶,屬國內罕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電白人民的偉大創舉,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巨作《綠色長城》就取材於此。

  我們一行來到景區門口,“中國第一灘”幾個大字呈現在眼前,這是李德生將軍的題字。我們好奇地去拾海灘上的海產品,足足拾了一大袋子。我們在礁石邊拍照留念,美麗的景色讓大家流連忘返。海鷗在天空中翱翔,海鳥在海中覓食,波浪在唱着歡快的音調,浪花拍打着岸邊的礁石,人們悠閑地躺在沙灘上曬着日光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茂名市屬下的高州是江澤民同志對全國進行“三講”教育試點的地方,他作“三講”動員的高州人民會堂、參觀過的高州冼太廟以及親手種植的優質荔枝樹“中華紅”等,現在也都成了國內遊客嚮往的旅遊景點。

  (三)美麗的島與灣

  長時間的等船、候車和顛簸之後,我們穿過一條隧道,來到了分界洲島。顧名思義,它就是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的地方。

  自古以來,當地的人民就已感覺到這座山嶺南北不同之處。嶺北的氣候相對溫暖,空氣的濕度較大,降雨較多,而嶺南的氣溫要比嶺北高出二三度,陽光充足,乾燥少雨。在分界洲島上看牛嶺,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嶺北大雨滂沱,嶺南卻是陽光燦爛;冬季嶺北陰雲一片,而嶺南卻是陽光明媚。

  相傳有一天,玉帝駕雲半空觀望,看見從五指山上流下來的河流正源源不斷傾注渾水於大海。於是,玉帝決心堵河,他領一頭神牛下凡。玉帝降下雲端,舉起鬼斧,往五指山東南角截去了一小段,然後命令神牛拖着山嶺,去堵住陵水河口。神牛拖呀,拖了九天九夜,中途忽然被一凡人發現,那人大喊:“快來看呀,有頭神牛拖着一個山嶺前行呀!”經他這麼一喊,神牛反而拖不動了。小山嶺就變成現在的分界洲島,神牛就變成了現在的牛嶺。

  乘快艇到島上僅需3分鐘,浪花翻騰,天水一色,心情格外舒暢,。沿着鑿有國內外各個朝代古幣的花崗石鋪成的“錢路”拾級而上,但見石峰林立,峭壁萬仞,奇樹簇擁。站在山頂,分界洲島周圍海水清澈見底,與白色沙灘相銜接,構成了畫家所不及的天然畫卷。

  戀戀不捨離開了分界洲島,我們很快驅車來到了亞龍灣。

  亞龍灣位於三亞市東南28公里處,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個半月形海灣,是海南著名風景區之一。

  亞龍灣氣候溫和、風景如畫,這裡有蔚藍如洗的天空、明媚溫暖的陽光、清新濕潤的空氣、連綿起伏的青山、千姿百態的岩石、原始幽靜的紅樹林、波平浪靜的海灣、清澈透明的海水、潔白細膩的沙灘以及五彩繽紛的海底景觀等。海岸線上椰影婆娑,生長着眾多奇花異草和原始熱帶植物。

  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錯落有致,恰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把亞龍灣裝扮的風情萬種、光彩照人。

  如今,亞龍灣已經美名遠揚,在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中位列首位,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品牌。在國內,選擇亞龍灣度假已是一種時尚,這裡已經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度假天堂。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我們在此待的時間太短,僅僅是走馬觀花,粗略一瞥而已。

  “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這是遊人對亞龍灣由衷的讚譽。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曾這樣評價:“亞龍灣美麗的海灘,香港沒有,日本沒有,印尼的巴厘島不及,只有夏威夷同屬休閑型,但亞龍灣的陽光、海水、沙灘、高山、空氣五大旅遊要素優於夏威夷,亞龍灣可以建成亞洲最理想的度假勝地”。

  (四)博鰲的傳說

  去海南,不能不去博鰲。這裡水中有島,島中有水,秀麗景色和名勝古迹集於一地,被人們譽為奇妙的南國風光畫卷。

  博鰲有着美麗的傳說。古時,南海龍王敖欽的女兒小龍女艱難中生下一子,名鰲。此子誕生時,龍翔鳳舞、百鳥齊鳴、海天一色金光。而鰲的長相卻很奇異:龍頭、龜背、麒麟尾。 龍王見女兒竟生此怪物,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抽出腰間玉帶拋向水間,形成玉帶灘,阻隔鰲母子欲歸南海之路。

  小龍女苦苦哀求,望龍王認鰲,卻三秋未果,心力交瘁,終面向南海化作龍潭嶺。鰲見母此狀,凶性大發,興風作浪,禍及百姓。

  觀音聞訊,足踏蓮花趕至南海,與鰲鬥法,終將鰲收服。降驚濤駭浪為龍滾河,聚百川千水為萬泉河,合縱溢橫流為九曲江,指三江匯攏鰲頭,直瀉南海。並在三江之地施五百寶器,天降財寶,地涌甘泉,於是“財源茂盛達三江”一說即由此而來。

  觀音點化鰲成鰲龍,留下原身化作了東嶼島。卸下蓮花寶座,即為現在的蓮花礅,她乘鰲而去,留下身後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寶地。

  千百年過去了,每逢海面上聚起鰲群來,預示着馬上就會來颱風了。漁民們就會回港避風,再也不出海打漁了。至今如此。

  博鰲,博鰲,就是博大精深,獨佔鰲頭的意思。亞洲各國的領袖們也看中了這個地方,於是決定每年在這裡開一次會議。這就是博鰲亞洲論壇。

  永久會址就建在東嶼島上。由五個巨大白色帳篷組成,遠眺似天空飄浮的五朵白雲;東面是三河出海口的腹部,前面上寬闊的港灣和沙白如銀的玉沙帶;西面和南北面是博鰲水城,別墅星羅棋布。夜晚,萬盞彩燈競亮,猶如天上人間。

  (五)天涯海角——異鄉的情結

  天涯海角遊覽區,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盤渾然一體,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畫屏。椰林、波濤、漁帆、鷗燕、雲層輝映點襯,形成南國特有的椰風海韻。

  “天涯海角”一詞,是用來表達一種異鄉的情結,經過千百年的積澱,承載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區一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時期當地政要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使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與“天涯海角”石相隔不遠處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笑傲驚濤駭浪。“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雲榜所書。翻開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唱響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為海南和三亞旅遊的標誌和代名詞。

  “天涯海角”並非地理位置上的盡頭,而是意境意義上的天涯海角。以前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銓用“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的詩句,唐代謫臣揚炎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來傾吐謫臣終身流放的際遇。遊人至此,似有一種到了天地盡頭的感覺。

  韓愈,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小名叫十二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十二郎卻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就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愛的心跡。

  文寫到此,意猶未盡。窗外瀝瀝地下起了小雨,小雨落在芭蕉林上,發出一種饒有風味的聲響。我端起一杯茶,靜靜地站在窗前,任思緒追逐着夢的翅膀在雨濛濛的天空中自由地遐想……。

  2014年2月7日星期五於茂名雙山大道

您正在瀏覽: 雨打芭蕉夢嶺南
網友評論
雨打芭蕉夢嶺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