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小景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標籤:守住第一次 開學第一課 新春第一課

  第二章青少年時代(1953-1962)

  小引

  九歲上高小,過早步入青少年時期。都說“常經風雨可以催人成熟”。然而,陽光正艷,旗幟正紅,有偉人一路引領,道路雖並不平坦,仍目標遠大,信心十足,幹勁沖天,勇往直前。沒想到走到路口,卻被絆了一跤……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1953年秋)

  一九五三年秋季,我讀五年級了,要到峰市中心小學去讀書。

  當時的峰市中心小學,校址在天后宮。那裡原來還有一間中山紀念堂。民國時期,也曾做過學校,名為“雙峰小學”,哥哥小時候就是在那兒讀書。但是,房舍太少,也很簡陋,經過修葺,仍然還是解放前夕的老樣子,遠不能滿足當時教育發展的需要。於是,一些老師不得不住在峰市街,每天都得像學生一樣走到學校去上課。這還不夠,學校又向峰市區政府借用公房,在老區公所(在下坑,解放后改作松香廠)設兩間教室,供五年級學生上課;在老衛生所(在峰市下街尾)安排一部分離校十多里路以上的學生住宿,條件十分艱苦。

  這時的我,又住到了爸爸身邊。因為我家交椅山下到峰市中心小學足足有六七里路,其他同村同學都是“寄午膳”(早上把午飯帶到學校吃,下午放學才回家),我年紀小,最主要還是有爸爸在峰市街開店做裁縫的有利條件,於是就住在街上,不用跟小夥伴們一樣來回地趕路。

  這時的爸爸,也跟其他裁縫師傅一樣,已經加入“峰市手工業聯合社”,成立了“縫衣小組”。他們集中在中街的一間店鋪里,統一攬活,統一配活,統一計酬。但是店面太小,七八個師傅擠在一堆,很不方便。經過同意,爸爸自己租用一間店面,在原來中街的“美成”號店鋪往下挪了近百米,跟縫衣小組僅一街之隔,也就便於縫衣小組管理了。

  我爸爸的店鋪離下坑的老區公所很近,沿街下行約六七十米,轉向右,登上七八十級大石台階就到了。所以,我每天上學往往都特別早。

  這間老區公所,是個不對稱的建築。上完石台階,往左拐是一條巷道,再往右進門是一個庭院。庭院中間一條通道直通前廳,通道旁有一棵大桑樹。前廳是敞口的,廳口左右有木柵欄,廳中豎立着一座久已停火的煉製松香的高爐,廳后左右各有側門,隔一個小天井就是后廳。后廳不大,屋頂裝有光瓦,仍然陰暗潮濕,空着。后廳左側有一間房,門總是鎖着,據說特陰暗潮濕。后廳右側,上兩級台階是套間:前間較寬,朝東開一扇大窗,作五(甲)班教室,有20來個學生;后間較小,是劉淑興老師的卧室。前廳左側,是兩排平房,前排有兩間房,住着一位姓翁的帶家屬的老師;後排是一個廳,稍長,可能是以前的會場,現在作五(乙)班教室,有30來個學生。前廳右側,是一排兩間二層樓房,已經破爛不堪,不能住人,老師隨時提醒我們不要靠近它。

  我們在這裡讀書,主要就是劉老師和翁老師負責管理。劉老師教語文,翁老師教算術。劉老師是本峰市磜頭壩人,很嚴厲,是我們五(甲)班的班主任,也許他在這裡負主要責任,兩個班合起來開會時,經常都是由他講話。翁老師可能是本縣下洋人,說活聲音柔和悅耳,是五(乙)班的班主任,人較隨和,還教我們唱歌。他的歌聲嘹亮動聽,他教我們唱的歌《全世界人民心一條》,從曲子到歌詞我都還能背出來:

  “勝利的旗幟嘩啦啦地飄,

  千萬人的呼聲地動山搖:

  毛澤東,斯大林!

  斯大林,毛澤東!

  像太陽在當頭照。

  紅旗在前面飄,

  全世界走上路一條:

  爭取人民民主,

  爭取持久和平,

  全世界人民心一條。”

  翁老師的夫人待人也很好,學生們口渴了向她討水喝,總是滿口答應。記得那時我還不懂得怎麼去稱呼她,回去問爸爸,爸爸說:“就叫她‘先生娘’吧。。”後來,我叫她“先生娘”,她竟紅着臉說:“別這樣叫,怪難聽的!”

  沒有體育課。課間,也只能在前廳、后廳一帶轉悠。好在翁老師多才多藝,每到體育、美術課,翁老師就會來教畫畫或教做手工。那一年,我學會了好幾種摺紙方法。

  學校的領導是很少見到的。記得我們只在開學報名時在校本部見過。校長高個子高顴骨,名叫張國昌;教導主任長得清秀白皙,名叫曾壽村(音)。

  我們在這裡讀了一年。記得第二年春天,庭院里的一棵大桑樹掛滿了桑椹,看着它由綠轉紅,又由紅變紫,曾經有學生偷摘了吃,說又酸又甜,味道美極了,誘得好些人都想去摘。老師看出了苗頭,生怕我們出事,立即加以制止。我們知道老師的厲害,只得乖乖作罷。

  暑假過後,我們就沒有再回到那裡——新教室已經建好,我們都到校本部上課了。

  2010-9-23

您正在瀏覽: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網友評論
第一次在非校本部上課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