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標籤:教人幸福地生活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是我們的國慶節。從1949年算起,12月為一輪,我們已經經歷了61個國慶大節,明天是第62個國慶節。時光劍鋒一指,再過一季,歷史又將告別2011年,邁步進入2012年;然後兩周后,(確切地說是元月14日)台灣將舉行總統選舉與立法委員(相當於我們的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這是一場連任保衛戰與是否換新人做莊的選舉戰。

  在我們的思維里,台灣是我們祖國的一個部分,稱為台灣省或台灣地區。他們的選舉如果與內地的地方選舉完全一樣,本不值得專門給予高度關注。為何?因為內地30年來許多省市區頭頭們的任免,包括近期頻繁換人,實際上選人的過程與老百姓不相關,都是秘密的。儘管報刊會及時報道一些省市換新人的消息,但對於確定誰上崗位之選人環節來說是滯后的。我們哪裡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該換了,什麼時候該上了,什麼人有什麼工作特長,什麼人又有什麼為官一任的業績目標?普通老百姓壓根不知道他為什麼就能夠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當省長,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本事?所以,一國兩制嘛,我們是這個特點,同為華人的港澳台是另外的特點。我們是對外保密的專門小組先擇定任免,黨內發文,再過人大程序,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當選;台港澳則是公開選舉,至少兩人以上公開競選。我們這邊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套路,如把中央到地方任職的路徑叫空降;把地方互相調換任職的叫交流,把本土提升的叫地方幹部提升,但不管他從何而來,大概從來沒有見過什麼人事先會公開向老百姓打招呼:我打算來你們這裡做四年的父母官或者給你們做服務員。從不需要來之前先給老百姓演練一番施政綱領並讓他們選擇的,來去都不是老百姓能左右的。

  改革開放以來,從報刊上看這類地方任職的新聞,特點最明亮的是完全一樣的兩點:一是均由中央決定,正省職的幹部一般派中組部副部長級別的領導到地方省介紹情況助其上任,如果來者有政治局委員職務的還得高抬一層、由中組部長、書記處書記親自陪同介紹助其上任;二是所有地方都會為此專開一個“有規格”的幹部大會,大約是廳局以上的領導才可與會,也就是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聆聽中央高層為什麼這麼任免的“內幕”情況。這麼做久而久之,他的任職是否恰當,該不該任,老百姓不僅不知道,也不讓知道,他的任與免與老百姓大多無關,更談不上與特定族群的老百姓有什麼政治期待與業績理想互相關心、互相關聯。所以,年代一久,沒有幾個老百姓對這些事會主動嚴肅認真的思考,更不會有哪個老百姓能夠自我要求上有“規格”的會上去表態,對此歡迎還是不歡迎。

  然而,客觀地說,主要領導幹部為官一任,他上任后,施政治理能力怎麼樣,又與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與老百姓的幸福與否有關,也與那個地方的社會綜合進步快慢相關。既有經濟利益、社會利益上的此消彼長或共同增長的實際體驗,也有城市經濟做得好否,人民生活是否實際改善的客觀比較。所以,廣義地說,老百姓終究還是應該關注這些大的人事變動可能產生的變化,儘管他們眼下還不具備條件,對這些人物的任免沒有任何直接的參與權與決定權。另外一方面,這種致使老百姓無法關心與自己有關的選人方式,其實是有問題的。你再怎麼英雄,做政務官的本來設計,是為當地公民做一些綜合服務的事情而設,是公民他們決定你還是別的人來做這個崗位更為恰當一些。所以、未來在人民主政的改革中或許對此做法有從制度上加以調整的必要。總的方向是,改革領導幹部選任只對上不對下的設計,改變閉門操作、自己煮飯的選任的方式,還回人民對社會生活的主導決定權,恢復對領導人選擇的知情權,參與權。

  台灣不同,明年元月14號的選舉,是公開直接選舉,即每個人一票一選。在選誰的問題上是自己直接有自主的投票權。只要你是台灣公民,都可以自主決定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也可以不投票給任何人,意思是棄權,即對候選人都不滿意採取的技術性表示。(當然這也是他的民主權利的表現)所以,台灣僅有2400萬人,除去未成年小孩與限制政治權利的人外,每一個人的票都彌足珍貴,多一票、少一票都可能影響、決定某個總統候選人的當選或落選。所以無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還是民進黨的蔡英文,或者親民黨的宋楚瑜,都絲毫不敢馬虎了事。為了爭取每一張選票,他們必須把一旦上台後怎麼治理社會各種問題的措施與安排告訴社會大眾,說服心目中志在爭取的票源。因而彼此的選舉攻防戰打得如火如荼。近期國民黨,民進黨選戰甚至還打到美國去。因為那裡持有美國綠卡的台灣人很多,具有台灣人身份,具備完全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他們之中、既有鐵杆表明支持誰反對誰的;也有對這方不滿意,對那方也恨鐵不成鋼的人,因而現在不表態,最後三天再作決定的人。而這些人群往往是政黨選舉成敗的關鍵,因而也是國、民、親三黨互相爭取的票源。

  台灣選戰目前集中的選舉攻防,主要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互相挖角、拆台、與損人利己,真正的選舉政綱與施政方案還沒有出來。我看了一些新聞報道,發現這一段雙方戰略不外是企圖大戰最後100天,鞏固鐵杆票源,拉攏中間選民。戰術上則是國民黨和民進黨雙方不斷隔空交火、台上台下較量。電視台也截然分為兩邊,民視,三立等台支持民進黨;中天,tvbs,,東森電視台等支持國民黨。台灣的政治文化生態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電視政論節目每逢選舉都會以大陣仗、大篇幅的輿論去影響選民。方法是每天固定時段請上名嘴,就每天國內外重大事件發表看法或“不代表電視台立場”的點評,但千條江河歸大海,說著說著,他們就會說到國民黨,民進黨,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身上來,從芝麻小事,到兩岸軍火國防,乃至家常里短、是非對錯、都是他們興高采烈談話的話題。必要時候,那些黨派大佬也會走上前台,把各自的理念說說,老百姓由此可見其言行舉止的真實性,也算是台灣民主選舉在公開性方面近民親民的一些貼身表現。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代表國民黨執政近四年,最大的功績是與我們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台灣經濟利用祖國大陸經濟平台助飛發展,開闢了縱深而廣闊的道路,同時也大步推進了兩岸人民與商企之間的交流;在對外關係,兩岸關係,經濟民生上也做了一些實事,緩和了過去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因極少數人搞台獨造成的關係緊張情況;也緩和了陳水扁時代,美台關係屢因陳水扁劍走偏鋒,肆無忌憚挑釁海峽兩岸軍事政治格局現狀,搞得老美認為其是一個製造麻煩的人,出現的不信任關係。不好的方面,是上台之初就提出台灣“不獨、不統、不武”的主張,客觀上維持現狀,延緩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我們不希望這種兩邊分治的現狀永遠下去)。

  選舉就像臨考,聚光在執政的尋求連任的國民黨。作為一個近百年的老黨,她人事幫派複雜,官僚現象重生,行政治理在一些突發事變中作用不力,行動遲緩,加上這四年世界經濟危機風起雲湧,在多個國家震蕩,也深深影響台灣經濟的發展,馬英九政府幾經努力,還是沒有全部實現他在2008大選政綱提出的四大目標”(即找回台灣的核心價值、重建台灣經濟實力、確保台灣的尊嚴、創造台灣美好未來)。這些給馬英九能否連任下一屆總統,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因為老百姓手中的那一票,不僅僅是政黨歸屬,信仰等就可完全決定去向,更重要的是生活帶給他們的感受,它決定了老百姓對領導人的態度。是繼續這個樣子,還是換個新人來,經濟才是關鍵的決定因素。所以,雖然台灣選舉各方無論玩什麼稀奇古怪把戲,最終目的都是希望獲取老百姓手上的票;老百姓則會以生活的好壞,財富的增長還是縮水等來最後衡量,再加上過去對人對事的價值判斷,以多種因素來決定票的去向。

  民進黨現在是在野黨,過去2000—2008,陳水扁這個三代赤貧的兒子執政統治台灣長達8年,不僅鼓吹去中國化,一邊一國,大肆推進台獨勢力的成長;同時,經濟上極力阻礙台灣企業與大陸的正常交往與做生意,搞閉關自守,致使台灣經濟發展不振,亞洲“四小龍”排名凄慘滑到最未位置,整個社會怨聲載道。更可氣的是,他不僅縱容貪腐,而且還與夫人一起,瘋狂貪污國家與私人財物。最後在下台之後被台灣高等法院判定貪污罪成立,入獄服刑,目前關押在台灣監獄,給民進黨的形象,信用,領導人作為以及在世人心目中的表現以重重一擊。

  在台灣政治生態中,台灣民進黨是僅次於國民黨的第二大黨,雖然前黨主席陳水扁家族貪污、受審、服刑,讓台灣人民看到了陳水扁做人的惡質一面,也讓世界從此知曉台灣民主與政治的皮下居然有如此骯髒的貪婪與腐敗,法律制度下居然有如此不受刑法約束的犯罪行為;尤其是民進黨,它曾以民主進步為創黨思想,但陳水扁8年用貪污的巨款強姦了這個思想,給那些一心推行民主政制的民進黨人以深度震撼,但民進黨似乎沒有從此深陷黑金政治的深潭,再也抬不起頭來;也沒有走向壽終正寢。弔詭的是,三年多民進黨內部不斷洗盤、變化,至今仍然未見此黨公開聲明與貪腐的陳水扁決裂,與陳水扁黑金現象決裂,不敢痛定思痛,斷尾更生。為什麼?我估計,那些貪污腐敗爛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太多了,說出來有損黨的形象與個人政治生命,所以寧肯全黨庇護,大家一起受污;另外一方面可能基於選票考慮,因為那些堅持陳水扁被捕判刑是政治陷害觀點的人,大多為狂熱的、極端搞台獨的人,他們手上也是一人一票,這些人如果不再投給民進黨,不僅是票數的減少,而且還可能帶走一群極端勢力的票源。所以不聲討犯罪行為,不自宮更新與犯罪的行為割裂,不敢在社會大眾眼下明辨是非,不敢面對未來去悔過自新然後肩負歷史的責任,就成了民進黨政治路線在貪腐問題上故意模糊的策略。加上蔡英文她最近提出,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企圖提出以“台灣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客觀上對中間偏藍(傾向國民黨馬英九這邊)的人群以直接的警告,不能再對她寄予僥倖。不過、這同時也說明她“獨派”的意志與思想還是很明確的。這些言行舉止,客觀上影響分化台灣的投票人把票投給誰的決定。蔡英文曾做過陳水扁時代的行政院副院長,是李登輝的座上高參。李登輝“一邊一國”的言論就出自她當時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據說當時他們從世界各國請了五位專家來研究中國與台灣在法理上分開的可能,結果有四人是理性研究出台灣法理上就是中國一部分,要分裂搞獨立法理上不成立,殊不可能!

  眼下,國、民兩黨的競選委員會正在緊密磋商,準備在11、12月舉辦三場公開的馬英九,蔡英文競選政綱觀點辯論(不排出屆時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加的可能)屆時我們與台灣地區公民一樣,可以公開的從網上視頻等渠道,看這三位的政治見解與臨場表現。

  這大約是信息化時代,公開性給我們華人世界政治生活,帶來的一道不尋常的風景,也是我們觀察台灣民主政治實踐的一個很好的窗檯,更是我們學習型社會大家需要一些比較、鑒別不同口味的下飯菜。。

  明年是一個國際普遍關注的選舉年,除了台灣地區外,美國,俄羅斯都要經公民選舉產生新一屆的總統與新一屆政府,他們都是全體國民直選。這是人民關心自己行使權力的大事,也是國家要往哪個方向發展人民有權決定的大事。我們明年也將召開黨的十八大,部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換屆工作,是否能夠公開公正公平的展開選舉,讓人民真正有知情權、參與權、決定權,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觀察中國的重要事件。客觀的看,中國的經濟力量已經對世界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誰當選,其個人的領導能力如何,整個治理團隊的搭配如何,相信將會對中國與世界帶來變化,所以當然會引起各國的追逐與關注。

  看着海峽對岸的台灣寶島,不斷從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頻道瀏覽台灣選舉日逼近的信息與各派紛爭圖像,我的心不由地聯想我們的政治實踐進程。多麼希望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能夠與經濟繼續大發展並駕齊驅,加快我們國家更好的向前發展;多麼希望我們的民主能從身邊可以做的事情開始,象港澳,與台灣地區的公民那樣,在選舉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社會的事情辦好,把共同關心的問題解決好。如果這些希望可以從小做起逐一實現,那麼國家體制的各項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有何不可以現在就堅決而審慎的推行呢?

  有的朋友說,之所以現在我們不搞政治體制改革,是公民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民主的知識,民主的好壞,從知道到推行還要有很長一段過程,對此我不敢苟同。覺得這些人單看了我國廣大公民潛在的參政素質和選舉才幹。實際上,華人的參與性,群眾性是很強的,適應性是世界東方民族中的佼佼者,首創精神更是世界公認的。現在兩岸四地,除大陸沒有真正實施公開民主選舉,沒有公開競選主要領導人外,台灣、香港、澳門都已經實現了公民參加選舉主要領導人與地方領導人,結果是皆大歡喜、歡欣鼓舞的,因為三地的多次選舉,均沒有象非洲一些國家那樣的同時發生社會性動亂,人民普遍接受公開投票選舉,實現個人民主權利的方式。台灣是直接由每個人一票選舉,港澳是代理制選舉。但無論如何他們都事前做到了:公開競選,交待政綱,表達施政理想與線路圖等,最後選舉人自由投票,票高者當選。他們無一例外的均為中國人,客觀說明了我們兩岸四地都具有可做同樣事的可能性。憑藉什麼理據說他們就可以,我們就不行、還得長等一段呢?這顯然是牽強、說不過去的理由。

  其實說此話的人,有這種心態的人,在我國的確有一些人。他們的心態、是非常不希望人民選舉,人民決定未來領導人這樣的局面的。他們明知民主是世界潮流與普適的人類基本價值,勢不可違,暗地裡卻千方百計的搞“彎彎繞”,或者讓你偏聽偏信地認為政治與經濟從來是二選一關係,要搞政治體制改革就必然會阻礙經濟體制改革,讓你在沒有比較下謹守盲從,從而拖延我們邁向民主的步伐。這些人,心機是滿滿盤算的。不過歷史忠實的記載了每個人的所作所為狀態:經濟持續30年迅猛發展,政治30年遲遲不敢動作,這裡面誰功誰過,歷史真實地記錄在案。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時間一久,超過了一代人的生命年華,就必然引起了一切真心實意熱愛祖國,祈望社會進步、國家全面發展的人之不滿,他們不斷通過正當合法渠道籲請儘快推行這方面的改革。所以溫家寶總理在近幾年不斷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呼籲,包括近期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既是代表國家預示發展的方向與歷史趨勢,更是以個人的智慧來指出這事的無比重要性。這個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本不可違,本該早做,再不做經濟改革30年的成果會得而復失,因而他要持續地以個人之力推進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風雨無阻,至死方休”。這是一個負責任的總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內心箴言,也是一個出身平民但有大國情懷的中國政治家面向未來展示的高風亮節。

  很遺憾,至今有一些人對此高度的不以為然,也有的人在這個歷史關頭選擇了沉默與不語,向相反的方向看齊。但老百姓看得真切,老百姓是最聰明的社群,老百姓會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之偉大歷史責任,從四面八方推進我國的各項改革,包括推動現在似乎看上去不為所動的各種難關走向解決。

  平心而論,公民選舉領導人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也是一個社會是否文明進步,公民的政治權利是否得到實現的觀察平台。實際上,就是民主選舉領導人的做法普及后,還有很多的事務值得人民保持關注。比如領導人上台後的作為,工作效率,個人信用,品德以及治理才幹,重大事件的應變能力等等都是變化與考驗領導人之處,也是公民可以觀察監督的地方。也就是說,並不是公民參與選舉就一了百了,後面還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建設,需要完善。不過,看看台灣100天後的選舉,看看他們與港澳地區一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在選舉中可以協作推進,並不出現大問題的若干次選舉經歷,我就相信,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既然在台港澳地區都可以搞得好,我們大陸也應該相信自己可以比他們做得更出色,更加完善。所以民主選舉可以因地制宜的做起,民主實踐可以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彙集。

  你要問這到底因為什麼?千言萬語一句話:做了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國家更美好,社會更健康,人民更幸福。

  深圳往南

  2011-9-30

您正在瀏覽: 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網友評論
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