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原創】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原創】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小景

  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到內蒙首府呼市觀光的人,幾乎都要到昭君墓去看看。因為,昭君出塞和親的美譽,世世代代相傳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愛的使者,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力量,推動國家和諧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頌歌的形象。昭君墓矗立於黑河岸邊,土默特川平原上,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豐碑,記述着千百年來民族大家庭團結髮展的真實經過,猶如一尊栩栩如生,充滿活力的塑像,昭示出祖國北疆融洽的社會容貌與自然風光。

  昭君墓位於呼市南郊9公里處,驅車不知不覺地抵達嚮往已久的目的地。一座高大的青冢遠遠屹立於郊外曠野之上,早已映入遊客的眼帘中。下車后,大家迫不及待的湧向景點售票處。

  女兒捷足先登,購票引領大家步入陵園中。陵園規劃的整齊劃一,呈現出近期修繕過的痕迹。陵園潔凈而肅穆,遊客懷着崇敬的心理,緬懷逝去的歷史故人,悼念先人的豐功偉績,激勵自己,為祖國的民族大家庭的和諧發展奉獻一份力量。自己就是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下瞻仰王昭君陵墓的。

  陵園坐北朝南,陵園大門內,有一座高大的漢白玉墓碑聳立於面前,別具一格的碑亭,引人注目。董必武董老親筆題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鐫刻在墓碑的正面上,另面是蒙文字碑文。碑文上董老一語概括了王昭君和親過程及意義所在。讀着碑文,眼前浮現出昔日昭君出塞的壯麗場景——王昭君身穿皇帝御賜的新婚嫁裝,肩負着和平的使命,為民族團結而"和親",為減少戰爭紛擾,構建太平盛世而獻身的漢朝女子,婷婷玉立,讓人讚許……雖然故事過去千百年,但高雅的漢代女子風範猶存,……因為,漢白玉碑后不遠處有一尊高大的昭君雕像足以證明這一點,說明了這位漢朝女子的容貌與氣魄。

  沿着陵園甬道前行,陵園處處彰顯着昭君文化元素,渲染着太平盛世的文化氣息。陵園內應有盡有的配套設置,使整個陵園莊嚴肅穆,遊人們的神情也顯得凝重。不遠處,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並肩齊驅的大型立體銅塑像躍入人們的眼帘:兩個人目視遠方,炯炯有神,笑容滿面,對未來充滿希望,嚮往着歌舞昇平的繁榮昌盛的時代。一個弱女子,遠離家鄉,投身大漠荒原,獻身和平使命,尋找自己的真愛,這一去……看着雕像,讓人思緒萬千,……

  但,昭君出塞,沒有辜負大漢天子的厚望,用自己的真愛換來了神州大地幾十年,幾百年和平盛世,成就了一段時代佳話,流傳千古。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美麗故事傳頌至今,是祖國民族大家庭和睦相處,共同繁榮富強的代碼。

  前來觀光遊覽的人川流不息,人來人往,使整座陵園空間顯得人擁擠。駐足於塑像下留影者不計其數。

  大家沿着甬道前行,直接登上了高大的青冢。巨大的圓形墓身,完全人工黃土夯實堆積起來的,從底部到頂端有三十多米高,有台階盤旋而上,由於過於陡峭,一邊架設着安全護欄,保護遊人的人身安全。墓身分兩層,第二層平台,墓頂部各建碑亭一座,樹立着讚頌昭君的石碑。遊客佇立於墓上,環顧四周,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受。時值八月初,原野一片蔥蘢,芳草覆蓋四野。極目遠眺,陰山逶迤崢嶸,跌宕起伏;田園裡孕育着豐收的景象,微風吹過,盪起碧綠的波浪。墓地四周古木參天,呵護着青冢的風韻,願昭君文化永久的傳承下去。

  陰山腳下,青城崛起,和平盛世,歌舞昇平,人民安居樂業,昭示出昔日昭君出塞祈求的夙願所在。面對今天中華大地的繁榮昌盛景象,和諧氛圍下民族大家庭欣欣向榮,大家齊心協力向著小康社會邁進,中國夢,將變成現實。昭君在天堂上會露出欣慰的笑容,讚美不停。

  王昭君為了民族團結事業,奉獻了一生的精力,贏得各族人民的愛戴,功垂千古 。

  昭君出塞千古頌,胡漢聯姻留美名。

  真愛贏得太平世,青冢高築萬代敬。

【原創】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範文推薦:

  • ·電視劇昭君出塞觀后感
  • ·昭君出塞
  • ·昭君出塞
  • ·史海漫步(之九)昭君出塞
  • ·昭君出塞
  • 您正在瀏覽: 【原創】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網友評論
    【原創】昭君出塞有夙願,胡漢和親真情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