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美麗的慶陽

美麗的慶陽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慶陽地處祖國大西北、陝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56萬,轄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正寧、合水七縣和西峰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原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幹線縱貫南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絡覆蓋全境。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於境內馬蓮河流域。標誌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家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築、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國秦長城橫跨鎮原、環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於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曆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後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產。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權——南梁政府。陝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地。后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幹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密切聯繫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面向群眾”。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繡、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綉金匾》、《軍民大生產》三首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繡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電視台和央視國際網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慶陽有着豐富的資源。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資源富集。慶陽屬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7℃-10℃,年日照2250小時-2600小時,無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慶陽是甘肅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長慶油田的主產區,石油資源儲量28。47億噸,2003年原油產量為186萬噸;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級地質儲量4億多噸,開發前景廣闊。慶陽煤炭藏覆蓋全市,全省1428億噸預測儲量中,慶陽佔1342億噸,是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千米以淺資源量達84億噸,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九龍、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牧產品享譽國內外。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範基地。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慶陽工業以石化、食品、建材、醫藥為主,骨幹企業有長慶油田採油二廠、中石油集團慶陽煉化公司、甘肅通達果汁有限公司、彭陽春酒業有限公司、九連山水泥廠、西峰製藥廠等。

  慶陽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快車道。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和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機遇,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強農富民、工業突破、基礎先行、開放開發、科教興市“六大戰略”,主攻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開發、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特色文化產業開發“一黑一綠一文”三大產業,建設隴東能源石化基地、農畜土特產品加工創匯基地和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重點的旅遊勝地三大基(勝)地,全力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全面提速、加快發展。2004年,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8。3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02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93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92億元,增長21。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2。4億元,增長21。6%,小口徑收入完成5。48億元,增長20。44%;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元,增長8。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長11。6%;出口創匯4136萬美元,增長63。9%,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居全省第一。美麗的慶陽大地煥發出蓬勃生機。

您正在瀏覽: 美麗的慶陽
網友評論
美麗的慶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