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標籤:幼兒國學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文/觀鵝會意

  中國散文清澈之河,一直伴隨着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史,可謂源遠流長。

  散文的追根溯源應該就殷商時代算起,甲骨卜辭是我國最早記言、記事,刻錄在龜甲、獸骨上占卜的簡短文字。文句雖簡短卻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語言規律,它是記事散文的萌芽雛形。

  散文在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戰事不斷反而帶動了文字、文化的興起。當時記錄的都是歷史事件、謀士獻策、哲理論辨,形成了用詞準確,言簡意賅,暗寓褒貶的春秋歷史散文風格,對後世散文寫作起到了先驅者的帶領作用。

  戰國時期《左傳》,《國語》,《戰國策》,《晏子春秋》等歷史散文的成熟,對中華國學散文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戰國策》這一歷史著作,它詳細記載了東西兩周、秦、楚、韓、趙、魏、齊、燕、宋、衛、中山諸國,囊括了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政治鬥爭。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使用寓意古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同時也逐步形成了孔孟之道的儒家大學。現代成語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圍魏救趙、圖窮匕首見、五十步笑百步、嘆為觀止、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墨守陳規、滅此朝食等等成語,都出自當時的寓意典故。現代人讀起來還是那麼有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難怪漢初賈誼、晁錯,唐宋以來的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等人,無不先師承先秦歷史散文。( : )

  中國現代散文之河,流至三十年代中期分出了兩條,一水在台灣,一水在大陸。在各自的文壇流淌了80年,就整體審美格局觀之,還是那麼嚴謹而玲瓏,不論“蘇州園林式”還是“日月潭式”,我們不會忘記方令孺、台靜農、艾青、豐子愷、梁實秋、謝冰心、臧克家、巴金、林語堂、老舍、茅盾、彭拜、李健吾、朱自清、馬瑞芳等老一輩散文家,我們也賞識葉夢、史鐵生、賈平凹、趙翼如、梅紹靜、胡曉明、舒婷、朱谷忠、丁建元等散文現代繼承者。

  誰能想到散文發展到知識爆炸的網絡時代,算起來網絡時代就是短暫的十四年時間,大陸文學不論散文、詩、詞都分成了兩派,一種是傳統散文學派,一種是網絡文學抽象派,就差紅頭文件分成兩派了。網絡文學抽象派厭惡起了古漢語散文體,稱之傳統散文是迂腐的語錄體。這些年輕人根本沒有認真學習過文言文,更談不上鑽研文言文,去感悟古人的思想境界,說教古體散文是現代散文之骨頭的道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寫散文不構思、不布局,想到那寫到那,不存在散文的格式、文體,寫出的所謂散文連三大段都不分,沒頭沒尾的情哥哥、情妹妹的小資情調,看了第一個字就知道後文是我想的你死去活來,詩、詞更是無病呻吟文字的堆砌,他們以為散文就是寫亂了就是散文,東拉西扯,顛三倒四,思維混亂,有人稱這一類散文叫“缺鈣散文”,甚者稱這一類散文叫“精神病散文”。

  其實散文家不論怎麼變化寫作風格,不外乎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哲理散文)三大類。作品要符合景物美、情感美、意境美、文采美。寫作技巧要掌握新意獨辟、聯想獨到、布局合理、文采精湛。不論散文怎麼變化,都要在文體和寫作技巧中,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散文作品要有情調、有韻味,讀者能夠感受到寫家的敏銳細緻的觀察力,能夠感受到寫家的世界觀,受到作品精、氣、神、美的感染和熏陶。

  散文是集諸美於一身的文學體裁,年輕一代人又是文學發展的繼承人,希望他們能夠痛定思痛,學習繼承好中華的傳統文化,讓散文再伴隨着祖國經濟的騰飛,進入一個鼎盛時期,吾非痴人說夢吧?

您正在瀏覽: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網友評論
不要褻瀆散文國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