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色華年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巨大的夜幕遮掩着一切的紛繁複雜,讓世間萬物重歸誕生時的寧靜。而陷入濃濃黑夜的墓地並沒有想象中的恐懼,沒有凄涼哭號的陣陣寒風,沒有顫抖不止的沙沙作響,相反,在遠方青山的映襯下,在纏綿溪流的陪伴下,顯出今生未曾有過的平和與溫馨。遠離塵世中喧囂與浮華,世間唯獨這一片光景流淌着沁人心脾的幺幺和諧之音。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伊甸園中那個誘人的禁果,但是隨着腳步的慢慢前行,我卻沒有了前進的勇氣。遠處不斷傳來撕心裂肺的悲號,近處不時聽到黯然神傷的抽泣,我不忍心打擾這世間遺留下的最後一絲溫情。不知為何,我卻總愛站在不遠處,目睹發生的一切,感受生死離別所帶來的依依不捨。我想,逝者的離去對現實生活的人們一定鐫刻了最深刻的印記。他們生前無論是飲譽海外,還是默默無聞,悄然無聲的離去給健在的人只有數不盡的不忍,述不完的衷腸。慢慢地,他們的逝去給世人勾勒出生前未曾有過的最美容顏。然而,一個人最美的容顏只有當這個人遠離人世時才能綻放嗎?“蓋棺定論”叫囂着亘古的輪迴,世間卻有眾多的飄渺迷離,但這種逝去后予人的回憶豈不成為殘留於心底的最深遺憾嗎?然而,無論與否,世人應該慶幸,慶幸在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還能殘存這片寄託心弦的立錐之地。於是,我一直在探尋這個角落,幻想在這片羽的角落中當一個遠離塵世的守墓者,讓扶鸞的光陰華年在一片墓色中漸漸明澈。現實中陵園的守墓者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老者,歲月斑駁后積澱的皺紋在古銅色的臉龐上祭奠,襯着夕陽的年歲,顯得分外憔悴,一切的塵積不忍讓人咒罵世間的絕情。可是,飽受風霜的堅定眼神中衍生一種難以言表的堅毅,那種不變的目光中又滲透着另一種剛強。對於這種堅毅,我實在想不出它與守墓人的職業有一絲一毫地匹配。後來才知道老者曾經是一名軍人,一名被荷槍實彈包裹的軍人。然而,從軍人到守墓者,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跨度呢?是天與地的距離嗎?還是天堂到地獄的距離?世人忍不住遐想翩翩,但老者卻欣然接受,波瀾不驚的心海讓他成為我心中深掩的迷。偶然間,聽到他的戰友感慨道,“這個守墓人是為了守護一個人!”
一個怎樣的人呢?是親人?是戀人?還是友人?然而,即使天下最親近的人,也應該會給予健在人創造自我的時空吧!到底是誰讓這位老者傾其一生而在此守護?又是怎樣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起這暮色年華的生命之重?我嘗試去開啟老者的心扉,沒有像結交同齡人的艱難跋涉,也沒有與世間驚險相遇的步步驚心,老者的思緒便剎那間飄向遠方……
上世紀的越南戰爭是一場喋血殘酷的戰爭,當時年輕的他所駐紮的營地是處於戰場的前沿陣地。戰爭接近尾聲時,雙方傾其各自所有的武器裝備進行了最後的決戰。血色殘陽奏起一曲悲壯的歌,將士鮮血染紅了整整一彎湄公河。戰爭的摧殘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並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我軍以“敵損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獲得慘勝,而且他和他最親密的戰友挺過這場艱難的戰爭。可是,世間總是充滿着虛無縹緲的不確定。在打掃戰場時,當他在扶起一位越南老人時,他的至親戰友替他擋住了本應插入他胸膛的匕首,因為他的戰友在他幫扶老人之際看出了老人的真正意圖。於是,那一晚他不顧其他戰友的阻攔,飽含仇怨的槍聲宣布了一群俘虜的死刑。
默默地聽完老者的講述,發現老者眼中早已噙滿淚水。流蘇光陰讓我們早已體會不到戰爭所帶來的切膚之痛,對於老者的做法,從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我們又怎麼會苟同呢?可是,倘若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自己又會怎麼做呢?人世間充滿着許多非理性,更何況向來感性大於理性的中國人呢!然而,流蘇會讓老者明白當年的做法是錯誤的,而老人來到墓地也不正是為自己當年的過激之舉來贖罪嗎!“贖罪”,老者只是哂笑,“這又是你們教科書上講的吧!可能吧!但這不是我來的真正原因。”這時,我想老者守護的人一定是他的戰友。老人點點頭,可隨即又搖頭,充滿感傷地說:“戰爭結束后,組織上開除我的黨籍並下放西北以示懲罰。後來,回到家鄉后,我申請自己逝去的戰友入葬烈士陵園。可是一封封申請信發出的結果卻是杳無音信,試曾想,又有誰會聽一個卑微而又犯過錯誤的士兵的話呢?”他的言語中充滿辛酸,可是無形中卻帶有一種刺耳的譏諷。我不明白他的含義,只好靜靜地聽他傾訴。“與此同時,陵園中迎來一位‘民族英雄’,這位英雄是當地官員的親戚,一個臨陣脫逃的後方炊事員。”述說到此,老者已經泣不成聲。此情此景,或許再多的言語也不能詮釋自己的痛楚,這是一種對戰友不能得到應有榮譽的憤懣,是一種言語成為禁忌后的哀傷,更是一種發人深省的疑問。老者看守的是一片普通的墓地,在遠處金碧輝煌的烈士陵園映照下,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可是,在這一片看似荒涼的墓地叢中,深埋着老者最摯愛的戰友以及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八位英雄。至於為何沒有入土烈士陵園,不是他們不願,而是他們只不過是在塵世中微不足道的平民。老者問,“我們的民族怎麼了?犧牲的人的不到加冕,臨陣脫逃的人卻由於關係飛黃騰達?”這是老者自言自語,可又何嘗不是向世人表示的一種憤怒嗎?
身處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我們自幼被灌輸尊重英烈、尊重歷史的思想。每逢紀念活動,馬路上總會閃現長龍般的紀念方隊奔向一個最值得尊重的地方——烈士陵園,這是一場何等恢宏壯觀的紀念活動!可是,在物質網、金錢網與關係網盤根錯節的當今社會,這樣的紀念只是一場浮華裝飾的嬉鬧。它不是沐浴人們心靈的甘泉,而是展現於世人面前的魅力秀展。那種尊重英烈、尊重歷史的民族意識在這光怪陸離的今朝面前變成可有可無的點綴,甚至在今宵苦短的紙醉迷金中變得蕩然無存。我不明白今朝為何變成如此面孔,更不明白人與人之間那顆善良的種子到底何時枯萎了,我只能在老者的疑問中去彷徨,去困惑,“我們的民族怎麼了?”在碎夢中,我見到深埋故土的九位英烈,看到他們不甘的眼神,一張張憤怒的面孔難以成全“含笑九泉”的祝福。
我敬佩老者與戰友的深摯友情。在一個利欲熏心的浮躁社會中,要抵擋名與利的誘惑,這需要有多麼強的意志和決心呀!友情的珍貴讓我們彌留,可世間其他的情呢?它們是否也能如老者與戰友的友情一般抵住世間誘惑,從萬物中歷久彌新呢?
不知從何時起,一個清俊的青年經常與老者暢談許久,以至每當夕陽晚照時,老者總是沏一杯香茗,等待那個青年的到來。久而久之,終於明白青年是在向老者講述一個凄慘而童話般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對青梅竹馬的男女,近二十年的感情積累讓他們的愛情早已從稚嫩的卿卿我我中脫變成‘你是風兒我是沙’的生死不離。可是他還是高估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深度,更高估了時間給二人帶來的歷久融合。忽然有一天,女孩告訴他,她要去國外。並祈求他讓那一段曾經的深情隨風消逝。觸不及防的霹靂使男孩的腦海一片空白,還未等到他的回答,女孩便永遠消失在他的世界中。幾米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對於他而言,沒有女孩的世界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或許以前他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可是自從女孩走後,他漠然了,漠然地把自己放縱在煙迷酒醉的歡娛之中。世人說酒是一種解脫,可那又何嘗不是一種折磨!後來,女孩的父母不忍心讓他如此頹唐,便把他領到墓地上,而墓碑上印着女孩俊秀的臉龐,而那一張照片是他們曾經許諾過的結婚照。
故事的原因輕輕地揭開,總予人一種揪心的痛楚。青年的故事與千紙鶴的故事是如此地相像,以至於我常常不敢相信童話里的故事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而對於這樣的感人的故事,在我的潛意識中,也只不過是把它當做沁人心脾的心靈雞湯。人生旅程的種種荒謬讓我變得對任何事情都產生‘眼見為實’的質疑,更包括在金本位時代那個薄如帛書的愛情。金錢底下流淌的裊裊餘音讓每個人的靈魂難以歸於平靜。關於愛情,我總認為這種浪漫終究抵擋不住榮華富貴的誘惑,最終,不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也不是與子攜手相忘於江湖,而是金錢腳下‘你罷唱完我登場’的鬧劇。可是,他的故事捶打着我自以為是的真理,望着青年堅毅的面容,我相信他那句對他,也是對他逝去女友的諾言——我不會讓他失望。
愛情誠可貴,親情價更高。曾有人發出這樣的論調,“親情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最值得人信賴的情”,可是這樣的人又真得理解親情嗎?一日,老者收到一封邀請函,邀請他參加一個母親的葬禮,而他卻堅持讓我和他一同去參加。那場喪禮的恢弘壯觀讓人瞠目結舌,我沒有感到這位逝去母親生前有多麼地幸福美滿,給予我的只是這位母親的後輩們難以堪比的能耐。數不盡的菊花遍滿整個會場,老者不免憤慨地說,“僅此一項便花費達上萬元,要知道,這上萬元能養活國家多少鰥寡孤獨!”
豪華的寶馬車還未駛進停車場,遠方便傳來‘鏗鏘有力’的哀悼詞,可我總聽不出有一絲悲傷,儘管那個演講者聲稱是逝去老人的乾兒子。相反,這個演講者卻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遠處的廣播中響起,“感謝剛才市委書記……”,哦!原來是A市的市委書記。可是,我詫異,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呢?一位市委書記竟是她的乾兒子!
終於,見到了逝者的親屬。雍容華貴、穿金戴銀,一切的格調與一個喪禮格格不入。隨後,一個個省委、市委、縣委的隆重到來,一個個董事長、總經理、CEO的粉墨登場,讓人不禁困惑,“這裡看不出一絲親人離世的痛苦,相反,卻像是開一場炫富的Party。”可對於一個逝去的老人而言,世間的喧鬧已經讓她厭惡,或許她的希望只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快樂的成長,而不是死後令人咋舌的喪禮。不過這的確是喪禮,是對逝者神明褻瀆的殤,
老人獨自坐在一個偏僻的角落,久久望着那個巨大的相框獃滯。我不忍心打擾他,可是,他彷彿察覺到我的尷尬,便說:“我知道你不願來,其實,我也不願來,只不過這個逝去的人是我的妹妹。只不過,沒想到……哎……!”接着,話語消弭了,留下冗長的沉默。整整一天,老者不曾和誰說過話,更沒有見過和別人有什麼歡快的交談。相反,那位逝去母親的兒子、老者的外甥,在他人一句句“董事長,您節哀順變”“主席,您要保重身體”中笑容可掬地鞠着躬。可是,在我眼中,那種矯揉造作的虛偽遠不及老者一日的滴水不沾所深藏的悲傷。
不久之後,老者病重。至於為何得病,有人說他還是因為戰友得不到公正的評價而氣憤所起,也有人說在那場喪禮后自己得知妹妹是因家中無人照料孤獨死去后對自己外甥的悲憤所致,總之,老人的時間不多了。然而,在彌留之際,他說,“過去,看着來來往往的行人,給予的是一種溫馨,讓我相信人間至善至美的存在。可是,現在為何墓地里還要存在那麼多虛偽的面容呢?畢竟,人都去了,靈魂也需要安息”。
最終,老者離開了讓他看不透的世界。在他逝去的第二天,推土機把老者相依為伴的木屋夷為平地。接着,一紙文書降下:絕情公司正式承包此墓地,建成后將成為我市最豪華的墓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