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我“經商”的那些事兒

我“經商”的那些事兒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父母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十多二十年前,他們在場鎮上擺了個地攤,賣點鞋襪針線之類的小東西,也算是做起了生意。父親曾經當過村幹部,懂一點政策的:小平同志都南巡講話了,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應該響應國家號召,做點事情,繁榮經濟。就這樣,他們背起背簍,趕了東場去西集,風裡來雨里去,轉眼將近二十年了。生意雖小,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是將就的。從羞於開口到大聲吆喝,從地攤游商到坐店經營,從願者進店到服務上門,父母憑誠信在場鎮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來小店買東西的人還真不少。雖然賺不了大錢,但他們覺得比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種莊稼好多了。

  我在教壇躬耕二十餘年,從沒想到要去做什麼生意。我熱愛我的職業,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感覺挺滿足,也挺愉快。師生交往,平淡而自然。沒有官場的險惡,也沒有小市民的勢利,更沒有商業競爭者之間的爾虞我詐。工作之餘,約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踏青賞花,談天說地,吟詩作賦,對弈品茗,時不時去KTV高歌一曲,或去麻將室搓上幾圈,日子不緊不慢而怡然自樂。不過,這種平靜的生活也有了波瀾——

  春節回到老家,鄰里鄉親聚在一起,總免不了要說說家長里短,談談村中的人和事:某某在外包工搞建築發了,今年開了一輛寶馬回來 ;某某在上海開了一個大超市,年收入上百萬;某某在廣州辦廠,資產過千萬了······說到這,他們總會對我說:“哎呀,他們過去念書成績哪能和你相比呀!”話語中透露出幾分惋惜。是啊,一個做老師的,兩袖清風,哪能和這些老總相比呢?我淡淡一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岔開話題,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不過,春節一過,我又有些怦然心動了。一位最要好的朋友對我講:“生命在於運動,朋友在於走動,資金在於流動。你要學會做點小生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啊!現代社會,機遇無處不在。投點資,搞一搞資本運作,讓自己的業餘生活充實一些,順便掙點小錢,滋潤一下,何樂而不為呢?”想一想,確實很有道理。如果能夠找個什麼項目,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掙點外水,緩解自己捉襟見肘的困境,那難道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嗎?好幾天,我都睡不着覺,什麼項目才是適合我做的啊?以前“經商”的那些事兒又浮現在我眼前:

  第一次“經商”是賣葡萄。那已經是我讀初中時候的事情了。我們家房前,種了幾株葡萄。種子是在西南農學院工作的伯父帶回的良種。吃過的人,都贊口不絕。每到開春過後,好多人都來我家剪些枝條去插播。仲夏過後,葡萄成熟了,水靈靈的,又大又酸又甜。母親對我說:“讀初中了,你也不小了。今天逢場,我摘點葡萄,你背到場鎮上去賣。多多少少也可以補貼補貼家用。”天哪,我什麼時候干過這個事情啊!我知道,母親安排的事情,賴是賴不掉的,於是磨磨蹭蹭,背起背簍來到集市上。街上人很多,我生怕遇見了同學之類的熟人,找個僻靜的地方,放下背簍,用草帽遮住半邊臉,躲得遠遠的。幾個人上前詢問價格,我站在一邊,一聲不吭,好像賣葡萄與我毫不相干似的。後來,乾脆挪到陰涼處,連面也不現了。就這樣,整整一個上午,葡萄一粒也沒有賣掉。下午,我背着背簍回到家裡,葡萄原封不動,人卻汗流浹背,好像還中暑了,頭痛欲裂,騰雲駕霧一般。可想而知,一頓臭罵是少不了的。不過,多年以後,一提起我賣葡萄的事情,鄰里鄉親都笑得直不起腰來——第一次“經商”成了我一輩子的笑話。

  父母的小店鋪,春節前一般是比較忙碌的。正值寒假期間,閑着反正也是閑着,我自告奮勇地去幫忙。父親笑着說:“書獃子啊,葡萄都沒賣掉,還來賣這個?你還是安心教你的書吧!”我說:“還這麼小瞧人?知不知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幫忙看看店鋪,不外乎看管一下商品,拿拿東西,收收錢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人少的時候,門可羅雀,人多的時候,一窩蜂湧進店裡,要這要那,縱使你眼觀八路,耳聽十方,也照管不過來。一時弄得我手忙腳亂,很是狼狽。關鍵是不了解商品的價格,顧客問我,我只好向父親請教,成了名副其實的傳話筒。後來,我乾脆自作主張——我的地盤我做主嘛。小店的顧客,多是農村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他們挑選商品,摸摸這個,看看那個,半天都出不了手。砍起價來,一點兒也不客氣。十塊錢的東西,她問你兩塊賣不賣,把你給氣個半死。更有甚者,五塊錢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塞給我兩塊錢:“哎喲,小兄弟,今天趕場錢用光了。你看,就兩塊了,少賺一點,賣給我吧。”說完,不管你答不答應,樂呵呵地走了。都是老人家,你能把他們咋樣?就這樣,讓他們去吧。父親知道后,對我說:“你倒挺會做生意的,三個錢買來兩個錢賣,賣得倒是挺快的······”我苦笑一聲:“呵呵,我不賣價格,只賣數量呢······”

  十多年前,同學勸我在縣城買房子。我說:“在城裡買房子幹啥?我在鄉下過得好好的,難道每周還要到縣城來打掃衛生嗎?”同學出手了,五六百塊錢一平米,現在住房已經漲到三千多一平米了。現在想來,是自己錯過了機會。2007年,因為工作變動,孩子也馬上要讀中學,看來不買房子不行了。可是縣城板房的價格都接近兩千了,而且不能按揭,必須一手現金。沒辦法,我於八月份賣掉了鄉鎮上的自建房,拿出全部積蓄,湊合湊合在縣城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住房。鄉鎮上辛辛苦苦修建的三樓一底近300平米的樓房(其中包括七十多平米的營業用房)只賣了13萬元。想不到,還沒半年,2007年年底,隔壁鄰居同樣的住房已經賣到20萬了。

  我就想,怎麼我就盡干虧本生意呢?思前想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既沒有靈銳敏感的商業嗅覺,也沒有明察秋毫的商業眼光,既沒有雄厚的資金保障,也沒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既沒有“出手要狠”的果敢決斷,也沒有小商小販的姦猾狡黠,註定是不會經商,也發不了財的。看來還是樂天安命,順其自然吧。“經商”的那些事兒,權當笑柄,博眾人一笑耳。

您正在瀏覽: 我“經商”的那些事兒
網友評論
我“經商”的那些事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