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愛情散文 > 【原創】童年的那些事兒(一)

【原創】童年的那些事兒(一)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得得9

【原創】童年的那些事兒(一) 標籤:童年的秘密 童年

  六十年前,我七歲,到了上學的年齡,自然就和村裡的一幫“野孩子”去上學。

  那時候,能夠上學,對於我們是充滿誘惑力的。因為那時候鄉下還很閉塞很落後。“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還只是個美麗的童話,連趙本山先生引以為豪的“家用電器”——手電筒,我們也沒有見過 ;村裡開大會講話,用的擴音設備也只是用鐵皮卷的喇叭筒,至於說收音機電視機這些新鮮玩意,更是聞所未聞。所以,在上學之前我們沒有聽過“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開始廣播啦”,沒有看過《唐老鴨和米老鼠》《熊出沒》,更沒有玩過電子遊戲這種勞什子。那時,我們鄉下孩子的娛樂活動看似很豐富其實很單調,無非是追追鄰居的雞,逗逗路邊的狗,上樹掏個鳥蛋,下河摸個魚蝦,或者是禍害田頭地腦的青杏毛桃,或者是捉只松鼠逮只屎殼郎當寵物養。這類娛樂活動是上不得檯面的,倘被大人們發現,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輕則遭訓斥,重則挨巴掌。那時也沒有幼兒園、學前班之類的“兒童殿堂”,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的了解,唯一的渠道就是在夜晚玩“老鷹捉小雞”“捉狗娃”之類遊戲時,那些正在上學的大孩子講的他們白天從老師那裡聽到的新奇事,譬如蘇聯的首都叫“摸屎殼”(莫斯科)、我們的鄰國有個名字竟然是“扒雞屎蛋”(巴基斯坦)等等。當然,在我們後來學了小學地理后,明白這些不過是因為我們方言所形成的誤會和笑話,但是在當時,這些東西除了使我們對他們見多識廣的無比崇拜之外,也使我們對上學充滿了無比的神往。

  學校設在離村子1里多崇福寺院里,因此就叫崇福小學。這是一所完全小學,低年級(1-4年級)只招收距離學校最近的兩三個村子的孩子,高年級(5-6年級)則招收周圍五六里以內的10多個村子的學生。那時候,家長們是不必為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勞神的,這倒不是因為那時鄉下沒有汽車拖拉機摩托自行車之類,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也不是因為民風淳樸,不會出現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案件。那時的上學放學路上並不十分太平,沒有“熊出沒”的浪漫卻有“狼出沒”的危險,狼咬死咬傷人的事時有發生。但是那時學校的老師十分敬業十分負責,每天早晨,都會到村頭的打穀場接學生,在那裡集合,站隊,點名,跑操,然後帶領着我們這些挺神氣地唱着歌兒的學生浩浩蕩蕩往學校開拔;放學時,這樣的演出會重複一遍。當然,那些路途遠的高年級學生是享受不到我們這種接送待遇的,但是他們卻享有洪七公弟子的特權,每人扛一根雞蛋粗的木棒(打狼用的),在“路長”的帶領下“精誠團結”“同仇敵愾”“殺氣騰騰”地出沒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這也讓我們這些初進校門的小屁孩很是羨慕嫉妒恨。

  我們的教室是由當年和尚們參禪打坐的僧舍改造而成的,既不寬敞又不明亮。課桌是兩個土墩上面放一塊長條木板,凳子是從自己家裡帶來的小板凳。但是就在這裡,我們開始學習許多今天看來似乎不是知識的知識。譬如,說話要文明,“撒尿”不能說“撒尿”,應該說成“小便”;“屙屎”也不能說成是“屙屎”,要說成“大便”。譬如,待人要禮貌,回答老師提問時要站起來,到老師辦公室要喊“報告”,在路上遇見老師要行禮要問好……為了讓我們記住這些知識,老師還在課間教我們跳《找朋友》的舞蹈。“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朋友!行個禮呀握握手,我們一起跳舞。”老師一邊唱一邊跳着給我們做示範的情景,時至今日,仍時時在我夢中出現。

  我們那時許多人家是買不起紙張讓孩子練習寫字用的,所以寫字課一般是不在教室上的,除非是下雨下雪。通常,老師會把我們帶到操場上,一字排開,每人一根小木棍,不用紙,就在地上寫,從操場這頭退着寫到那一頭,看誰寫得多、寫得快、寫得整齊。為了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都很努力,儘管一節課下來個個都像褪了色的兵馬俑似的,土頭土腦。我們不是詩人,當時體會不到“大地作紙”的浪漫,但是那種得到老師誇獎后的喜悅,恐怕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無法明白的。

  特級和尚笑曰:

  佛門凈土作學堂, 燭光度人德無量。

  科學知識啟蒙昧, 文明禮儀沐兒郎。

  教化喜從瑣屑起, 成材欣將苦難嘗。

  人人心栽菩提樹, 華夏何處物不芳?

您正在瀏覽: 【原創】童年的那些事兒(一)
網友評論
【原創】童年的那些事兒(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