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21歲向左向右新路口

21歲向左向右新路口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代前言:

  記得在去年生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19歲的回眸》,主要為了告別一位終身難忘的知己,一年之後,雖算不上滄海桑田,但確實時過境遷。記得曾期許着一年之後的自己會更加堅定,更加成熟,期許着可以找到心中如願的人。然而今天,我該懷着怎樣的心情面對那些文字?還是孤零的一個人,還是如前般跌跌撞撞地拼搏;曾經的知己也似乎不再親密無間,知音越來越難覓,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生活中的種種使我在心裡畫上了更大的問號?21歲,已踏上新十字路口的我,何去何從?我無法給出自己確切的答案,只有踉踉蹌蹌的奔跑,跌跌撞撞地思考。這篇文字摘取了我頭破血流中的感悟,就暫把這“長篇小論”當做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吧。

  趁着年輕 相信未來?

  劉亞洲說:人過了十八就奔三十,過了三十就如長河一樣一瀉千里。20歲,人生新的起點,過去的終究已經過去,曾經期待的無論實現與否,無論願不願意,一個人生新的起跑線就在那裡。我想人之所以可以前行,之所以可以忍受苦難,是因為還有希望,還可以相信未來。人還能笑的時候,是不容易被打敗的。

  “相信未來”是我在過去一年參加各種朗誦比賽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首詩,不僅僅是因為欽佩它的作者食指,更是因為它是一種艱難時刻人內心的需求。想自己初上大學時,也曾經那樣躊躇滿志,那樣堅定地相信未來。可是兩年後的今天,我不知道是否還會如當初一樣,或者已經明顯減退了呢?記得自己在日誌中曾寫過:“對於那些不再清晰的、漸行漸遠的東西,早已沒有了大喜,也沒有了大悲。不再奢望轟轟烈烈,也害怕信誓旦旦。人,越長大越孤單。這個世界現實的可怕,在見證了無數的聚散離合之後,當我們消散了年少時的勇敢,還會不會像當初一樣不顧一切 ”

  如今的我站在昨天的未來,卻不知道是否應該用疑惑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閱歷,對於我來說永遠是個中性詞,如果說不再盲目樂觀的相信未來也是一種成熟的話,那麼我寧願永遠停留在追求成熟的道路上。

  仰望未來

  ——生命的中轉依稀可見

  人至中年,對於剛過20的我未免顯得尚遠,然而並非遙不可及。現在的年紀,早就褪去了十五六歲的青澀,逐漸告別了十七八歲的猛撞和血氣方剛。20歲,多的更多的是理性和成熟。那麼下一個十年呢?仰望中年的確有些遙遠,可那是人生之旅中必要經歷的一站,既如此也不妨試着仰望一回。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最近因為“孔子辦學”的相聲段子而再度被人們常常提起。三四十歲的年紀確是人生中轉,看過去 那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腳印依稀可見,一切光影恍若昨日;看前方 暮年之景也似能感知,生命的終點依稀可見。只是不知道那些曾經影響過我的人是否早已將我忘卻。曾經的碎夢,又是否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被淚水滿載一次又一次地試圖浮現於我的腦海。而在那更遙遠的暮年,又是否會有讓我無數次心馳神往的小橋流水、江南水鄉?也或許在闖蕩漂泊大半生後由於故土難離、落葉歸根讓我終究難離東北的這片黑土。那時的自己,在經過數十年的積澱之後,睿智理性之光會否在我的身上閃現?那時的我會不會是一個直言率真的“怪老頭” 我想,在經過無數的現實洗禮之後,會被打磨掉一些,但終究不會太多……

  忽然間,心中好一陣好奇……

  白岩松在緬懷陳硭時說:懷念這個人就像懷念一個時代。而數年之後的我們在不經意之間突然想起某個曾經的人或光影時是否也會覺得好像懷念起了一段青春,一段年華。

  半年前,古稀之年的爺爺參加了他的大學聚會,聚會!整整53年之後的重逢!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心境,此時的我無法體會,然而千般感慨萬般思緒是肯定的。那天爺爺給我看聚會合影的照片時猛然間鼻尖一酸,假想着若是我該會怎樣的一種思緒?然而,看着爺爺皺紋堆積的臉上燦爛開懷的笑容,內心一種溫馨的感動。那晚,只覺得爺爺好可愛,穿越了世事滄桑的友情,真好!

  十年

  ——永恆的長度 莫測的人生

  白岩松喜歡以十年為結點,用書來記錄下其間的變故心得。《痛並快樂着》、《幸福了嗎》就是這樣的印證。

  如他所說,十年,同樣的長度,卻因為這其間的所識之人、所處之物而產生質的變化。有些事情,十年時間足以使其滄海桑田,而有些夢想,我們用十年時間可能只是完成了一小步,可就連這一小步都會擔心退回去……

  十年前,正處於懵懂的年紀,一個覺得男生和女生沒什麼差別的年紀。

  我感激曾經為我們這一代人風靡的兒時的東西,我慶幸自己曾經親身參與並與這些一同成長。

  風味猶存的小食品,以及四驅車、悠悠球這類曾使我們着魔的玩具,還有那些曾陪伴我們一同長大的熒幕上的“朋友”。我們曾在J·K羅琳女士的魔法世界中見證者Harry的成長,煩惱,友情,愛情,事業,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伴隨着我們穿越着時空地成長着。因此,對於那些曾為我們這一代人火起過的東西,我是心懷感激和敬畏的。懷念着它們,就是在回憶自己的童年。

  幾天前路過一個舊書攤,猛然發現幾本八十年代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於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並不是因為它的內容,而是因為小時候奶奶家的書櫃里有着同樣的書,泛黃的紙里透着輕微霉變的味道,可,那是童年的味道。可能正因如此,現在的我對於那些七八十年代的舊書情有獨鍾,看着他們就像看着我的童年。買回來的這幾本書我想可能在放到書櫃後幾乎不會再讀,為的只是不願看到他們在書堆里寂寞的哭泣。

  買回它們就像買回自己的“時代”。

  站在又一個十年面前,早褪去了稚嫩,多了幾味成熟,再過幾年就或許就成了人們笑談中的“滄桑”了;早已記不清兒時稚嫩的臉,只知道歲月在我的臉上留下了凹凸不平的印記。如今的我,也會在舞台上穿起西裝“拿腔拿調”的擺起范兒來,而這一切就好像在盡情地享受着自己的成人禮。

  十年,伴隨着我們每個人的成長。

  而成長,是未來十年最讓人感興趣的東西,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有關。

  所以,對於未來,我們都已在路上,當然,也同樣期待着十年後會收穫幸福、成功。

  70度的水 溫而不沸

  “奈何橋、送一世傾城,孟婆湯、斷一世紅塵;三生石、刻幾生情殤,溯忘川、飲三千弱水”

  對於情緣,又當何解?對於這個詞,我想就連神仙恐怕都搞不準,不然怎麼丘比特會是個孩子,而月老是位老人家?看來這些神仙里的專家都不是那麼精明強幹。

  不過我想月老年輕時也定是一位性情中人,不然怎麼會有人詩意的感慨:月老和孟婆原是一對戀人,一個牽了紅絲,一個斷了紅塵。其實仔細想想,愛情之所以被人們歌頌,不僅僅是因為得到它時的溫馨感動,更讓人難忘的是得不到時的悲愴。

  對於愛情曾有過不顧一切發狂的嘗試,有過痛苦的徘徊和內心的掙扎,跌跌撞撞摸爬滾打,當然也有過似乎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光亮。然而一切的一切早已過去,甚至在內心已難以泛起波瀾。

  如果非要說些什麼,我只能說心中期望的愛,如同70度的水,比40度高,比100度低,溫而不沸。

  如果說外表不是最重要,肯定有人認為這是自命清高,可是我的社交經驗告訴我這確是事實。仔細回想,好多新認識的異性可能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帶給你一種“欣喜”,然而這種感覺只不過是基於生理上的自然萌動罷了,所以想要喜歡上一個人僅僅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假以時日,所以我也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什麼一見鍾情。

  有時我在想到底該用什麼來概括我的愛情觀呢?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句話,只是勉強想出了幾個詞:知性,成熟,善良,大方。

  我清楚地知道,我這個人不貪心,也不想拖沓地永無休止地等待;我也清楚地知道,我的時間和精力現在是這麼的有限,還有那麼多的事需要我去做。學業、工作就已經讓我忙得有些顧此失彼,又有多少精力來支配自己的感情?。

  雖然我可以等待,但是我絕對不會選擇卑微地去乞求對方的憐憫。也許是有着極強自尊心的緣故吧。就像張信哲的那首歌唱得那樣:“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我不喜歡左顧右盼,與其用我有限的生命來找一個更好的人,倒不如去跟另一個人過更好地生活,因為我知道,能夠留在我身邊的就是最好的!

  也許,心裡從相愛的那一刻起,就裝進了另一個人。從那刻開始,一個人的世界將是兩個人的行走,不經意間的刻骨,將是心中充滿真愛的時刻。

  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才會受到維納斯的眷顧,但註定在不遠的未來,會有一個同樣愛我的人,讓我加倍去愛。

  未來的道路,我註定會走的更加堅定,更加成熟。

  Always

  Smile^—^—^—^—^—^—^—^—^—^—^—^—^—^—^Smile

  再見 獨行俠

  俠客,在小說里常被描述成有正義感、行俠仗義的人。而獨行俠,在我的印象中更是獨來獨往以一頂百的武林高手。也許是小時常聽評書的緣故,竟無形之中養成了有些特立獨行的幹練風格。

  “千里獨行俠”曾是我使用過多年的昵稱,可是時至今日我不得不心生疑慮。記得多年前有位老友問我:“你覺得自己像趙雲還是關羽呢?”我費解。他進一步解釋道,“你是如趙雲一般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左右逢源遊刃有餘,還是如關羽一般獨坐荊州獨當一面呢?”“關羽”當時毫不猶豫的答道。可是,在多年以後,經歷過許多人事關係的我,答案似乎不那麼肯定了。時常在想,是不是由於人的本性中的孤傲自大總是將自己放在第一位,而過於依賴自己的個人能力、魄力、或者是冒險和僥倖的想法呢?反視身邊,這樣的人也似乎不少,同樣包括你我在內。不過這件事無關對錯,性格使然。

  其實,每一個自稱千里獨行俠的人,都不會是不寂寞的人, 在堅強自信的軀殼下隱藏着比旁人更重的傷痛,他們的面部常剩下被壓抑、寂寞、無奈、 落漠、苦悶后扭曲變形了的笑容, 可能乍看上去是大無畏的,其實只要用力撥開那根用鋼管包起來的偽裝,不難看出那顆隨時可能破碎的玻璃心,上面已滿是裂痕,一觸即碎。

  因此他們才會給自己冠上 “千里獨行俠” 這個冠冕堂皇的名稱,試圖拒絕內心情感,唯一接受的或許只是別人不解的眼光和那一句句的“你還好嗎”。他們永遠都生活在“千里獨行俠”這個枷鎖中,等想要逃開時才發覺自己原來已經深陷其中,身邊的人卻都已成雙成對, 而那些孤影們也是些執迷不悟的“同類”,於是他們無可奈何,依舊做回他們的“千里獨行俠”。

  也許就在前不久,或者就在幾天前我還在竭力地試圖保持在他們的行列。但是,此時內心開始動搖。

  簡言之,一個無論個人能力多強的人若想成事,離開了人都是玩不轉的。一個人無法解決所有的事,無論他的個人能力有多強,他需要助手甚至是對手,否則他不僅孤獨而且無助。一個人能夠走多遠取決於誰和他同行,而一個人有怎樣的氣場也決定着你會吸引着怎樣的人。

  所以,對於跨越新路口后的我,“獨行俠”的自號早已不在,但是嘛,但願還能“俠義長存”……

  代後記:

  起初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完成跟自己的約定,就是每個生日前都要留下一些文字當做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本想千八百字收筆,沒想竟洋洋洒洒了近5千字,或許這篇文章在可以用140字的微博就能表達心情的當下不太受歡迎。但它無論好壞都只是給自己的小禮物罷了。

  也許明年的這個時候我會寫下一篇文章叫做《終見幸福招手》,記錄下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如釋重負,或者即將突破的興奮和激動。當然,也不排除會在頭破血流中繼續行走,或許會懷着無比釋然平靜的心態寫下一篇《試着向頭破血流和解》,但,一年後的事,又有誰會說的清呢。

  在我認識的人中,很多喜歡將生命比作河流,開始時涓涓細流,後來一路奔騰慢慢加速,陸續開始有人或事,書或光影,為這條河填注力量,增加水流甚至影響方向。我們,無一例外。

  然而,這條路實在太長,以至於望不到終點,於是,只好隨時吸收岸邊的營養,一路狂奔,直至河流盡頭。在20歲的路口徘徊的自己,即將面對的是湍急的青春之流,工作、婚姻、家庭,一次又一次艱難的抉擇。

  然而,在這險灘之後,前方的道路會否如希望般平坦開闊?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在一次次挑戰面前,年輕氣盛的我們常懷着“小馬乍行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低”的心態,但是不是走的太急而忘記了反思和對那些曾影響着自己的人或物心懷感恩?

  一群人匆匆趕路,忽然一位年輕人停了下來,眾人不解,誰料,此人道:走的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等等他。

  的確,我們走的太快,可誰又想等一等,停一停?畢竟,快節奏帶來的浮躁早已成了全社會的通病。

  只是我們,走的太遠,會不會忘記當初為何出發?

  今日,是昨日的明天;明天,幸福還會遙遠嗎?

  20歲的自己

  定稿於2013年4月19日夜

您正在瀏覽: 21歲向左向右新路口
網友評論
21歲向左向右新路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