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舊聞舊事 > 深得毛主席真傳的美國“游擊戰”將軍

深得毛主席真傳的美國“游擊戰”將軍

手機:M版  分類:舊聞舊事  編輯:pp958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卡爾遜數次來到中國,並深入到延安,訪問了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回國后寫成了《中國的雙星》,並預言中國共產黨必將在中國取得勝利。他還以八路軍精神組建了一支美軍中的八路軍投入“二戰”……

  兩次中國之行使卡爾遜對中國有了深入的了解

  1927年,31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埃文思·卡爾遜懷着“教會中國人養成尊重外國人的習慣”的信念踏上中國這塊神秘的國土。卡爾遜當時的駐防地是上海。後來,卡爾遜被任命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四團情報軍官。在接受任命時,他的指揮官布里斯托爾上將對他說:“我希望你能真正的深入去了解中國。中國太大,人口也太多了。除了廣泛的結交朋友,你是無法達到了解中國的目的的。只要我們能平等地對待他們,你就會發現一個事實,他們絲毫不比我們低下,有些方面甚至還遠遠地超過我們……”布里斯托爾曾經在中國服役多年。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時,布里斯托爾是長江上的美國驅逐艦“奧爾巴尼”號艦長。他是第一個向新生的共和國鳴禮炮致敬的。

  通過布里斯托爾將軍,卡爾遜認識了正在中國的年輕記者埃德加·斯諾。

  1930年至1931年,卡爾遜奉調到尼加拉瓜參加鎮壓當地游擊隊的戰鬥,並因此獲得海軍十字勳章,但是卡爾遜心中充滿疑慮:在他的心目中一直以為美國是一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國家。但他的勳章使他否定了昔日的結論。

  1933年,卡爾遜重新來到中國。但洋味十足的上海已不能滿足他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渴望。因此,卡爾遜來到了北平。

  卡爾遜把在北平的主要時間都用在了了解中國文化上。作為公使館的警衛副官,他發現,在北平的美國駐軍中每月總要有1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紀律處分,其中很大部分是由於與當地中國居民發生文化衝突所致。後來,卡爾遜為在北平的美國人開辦了一個中國語言、歷史和文化的學習班。這個學習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幾個月後,受到紀律處分的人已逐漸減到每月不足十人。

  中國人民的抗戰熱情震憾了卡爾遜

  1935年冬,卡爾遜奉調回國。1937年春天,卡爾遜申請第三次去中國執行任務的申請被批准了。起身前往中國的前一周,卡爾遜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單獨接見。此時的世界正處於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邊緣。羅斯福給了卡爾遜一項十分特殊的任務:“希望你不時地給我寫信,告訴我你眼裡的中國已經發生的和將要發生些什麼。”“這些信我們保守秘密,只有你我兩人知道。”羅斯福說,“我猜想,今年夏天中國的政局將會發生突變,我想直接了解那裡的情況並聽到你這位軍官的看法。”

  卡爾遜到達上海后,留在上海擔任戰場觀察員。在上海觀察戰場是一項“既簡單又令人痛苦”的工作。卡爾遜和其他觀察員只消在能夠俯瞰蘇州河的屋頂上或公共租界邊緣樓房中租一個窗口,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場戰爭的詳情。當他們看到中國軍隊在日本的坦克、大炮射程內英勇地進攻,又一排排倒下時,卡爾遜對身邊的觀察員說:“真想衝過去,揀起陣亡者的槍跟鬼子拼呀!”就在這天晚上,他從幾個童子軍口中學會了《義勇軍進行曲》。當他唱到“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時,他感到他全身的血液都沸騰了。

  在戰場上,他問一個參加救助的民工:“你為什麼要打仗?你的同胞為什麼不怕死?”

  “救——國!”那人答道。

  “那你們怎樣去救國?”

  “通力合作,不怕死就能打敗鬼子。”

  “通、力、合、作?”卡爾遜沒有聽懂那人口中鄉音濃重的上海話。

  “工——合!”那人又把四個字簡化成兩個字。

  “工合!工合!”這兩個字在卡爾遜心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幾年後,在太平洋戰場上,卡爾遜的突擊營口中喊着“工合”二字衝上日本人防守嚴密的一座座小島。“工合”二字響徹太平洋上空,從而使日本人聞風喪膽。

  在八路軍根據地,卡爾遜了解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卡爾遜的老朋友斯諾這時也來到了上海。斯諾此時剛剛完成《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一書的初稿,就被卡爾遜借走了。幾天後,專程前來歸還書稿的卡爾遜一進門就大聲說:“天哪,埃德!朱德、毛澤東、周恩來,是真有那樣的人,還是你憑空編造出來的?”

  “這是什麼話?”斯諾裝出很生氣的樣子嚷道,“他們就像我寫的那樣活生生的生活在陝北、山西、在日本鬼子後方。誰都可以去跟他們交談,同他們在一起生活呀!”說到這裡,斯諾故意頓了頓,“我相信,他們尤其會歡迎海軍陸戰隊的情報官員去他們那裡。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外國軍官敢勇敢地穿越封鎖線到他們那裡去。”

  斯諾的話激起了卡爾遜對陝北的興趣。他向斯諾說:“如果他們(共產黨)真正是士氣高昂和紀律嚴明,如果他們的領導人真像你所說的那樣足智多謀……那麼,未來可能是屬於他們的。”

  卡爾遜通過蔣介石的澳籍顧問端納辦妥了西行的手續,於當年底啟程前往西北。他首先來到了位於山西洪洞縣內的八路軍總部,會見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等人。卡爾遜此行前後總計50餘天,行程1600多公里。他先後考察了晉綏、晉西北、晉中、冀中等敵後根據地。卡爾遜了解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他知道了什麼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知道了什麼是“統一戰線”。他這樣描寫他所接觸的人:這些人態度是友好的,我感到像是在家裡一樣。

  在董顯光的安排下,卡爾遜還會見了剛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伉儷”的蔣介石夫婦。在與蔣介石一個小時的會見中,卡爾遜竭盡全力向蔣介石呼籲“結束過去兄弟間的流血”,給予八路軍以援助。他對蔣介石說:“八路軍是一支抗日生力軍。可是他們衣單食薄,急需食品、爆破筒和打坦克的彈藥,尤其急需醫藥和繃帶。委員長,我以一個軍人的名義代他們提出請求,請您儘快地向他們提供援助!”

  聽完董顯光的翻譯,蔣介石很不自然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說:“很感謝你對中國人的抗戰表示同情。幾個月來,你辛苦了。我還要去出席一個會議,失陪了。”……

  卡爾遜預言中國共產黨必將在中國取得勝利

  1938年5月,在林伯渠的安排下,卡爾遜造訪延安,拜會了他心儀已久的毛澤東。在一支蠟燭黯淡的燈光中,毛澤東與卡爾遜一邊喝着茶一邊剝着花生進行了徹夜長談。二人談話的內容從抗日戰爭、歐美局勢一直談到各個時代政治思想的發展,乃至宗教對社會的影響。後來,卡爾遜這樣評價毛澤東:“這是一位謙虛、和善、寂寞的天才。在漆黑的深夜中在這裡奮鬥着,為他的人民尋求和平的生活和公正的生活而奮鬥着。”

  卡爾遜此行最重要的收穫就是見到了鄧小平。在他的著作《中國的雙星》中,卡爾遜這樣描寫鄧小平:“參加八路軍以前,鄧是個工人。他在法國待了幾年,考察那裡的工人運動。他矮而胖,身體很結實,頭腦像芥末一樣靈敏……”

  回到漢口的卡爾遜不遺餘力地為共產党進行宣傳,呼籲對根據地軍民進行援助。在給羅斯福總統的定期報告中,卡爾遜稱讚在中共那裡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腐敗;軍隊官兵平等、精神飽滿、鬥志高昂。他還在信中建議:應該援助中共這支抗日武裝。

  卡爾遜的考察結論與美國政府此時對華宣傳的口徑並不一致,這招致了他的上司奧弗萊什的批評。對此,卡爾遜決定斷然辭職回國,以自由寫作為生,他以親身經歷撰寫了《中國的雙星》一書。卡爾遜有兩個預言:一是在不久後日本肯定會向美國發動進攻;二是中國共產黨必將在中國取得勝利。海倫·斯諾夫人曾經這樣回憶:1946年,正值中國內戰醞釀之時,卡爾遜偕夫人蓓姬到她家作客,與斯諾夫婦暢談兩天兩夜。卡爾遜當時說:無論打還是不打內戰,中國問題不久總會得到解決。不是建立(有共產党參加的)聯合政府,就是中共取得最終勝利。

  卡爾遜在美國仿效八路軍的作風建立了一支隊伍

  1941年1月31日的《洛杉磯時報》和《洛杉礬每日新聞》同時刊登了剛從中國歸來的卡爾遜的訪談:預計美日在90天之內將會爆發戰爭,日本人有可能搞不宣而戰的伎倆。在文章中,卡爾遜提醒美國公眾注意:“無論過去還是將來,我們的第一防線都是英勇抗擊着日本的中國!”

  1941年5月,卡爾遜重新穿上他心愛的軍服,任聖迭哥埃里奧特兵營第二團作戰情報官。1942年2月5日,卡爾遜受命組建第一獨立營,即“卡爾遜飛行突擊隊”或稱“工合營”。羅斯福總統把他的愛子詹姆斯·羅斯福送到卡爾遜身邊擔任突擊營參謀主任。卡爾遜以5比1的比例嚴格挑選了1000名突擊隊員,以實現一直縈繞在他心中的以八路軍精神組建一支美軍中的八路軍的夢想。

  卡爾遜在突擊隊的日常訓練中,時時刻刻以八路軍官兵平等的精神為榜樣。他與普通士兵一樣站崗值勤、排隊打飯、露宿野外、背着挎包和武器參加急行軍。每周五,突擊營依照八路軍的樣子召開民主討論會,每個士兵都可對一周訓練中的不盡人意的地方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謀主任小羅斯福還像八路軍中政治委員一樣給大家作形勢報告。會議間隙,大家都會要求他們的“老頭子”給大家吹段口琴,聽他講他在中國時與八路軍並肩行軍的故事……

  1942年8月16日,卡爾遜親率“工合營”由220人組成的小分隊,在兩艘美軍潛艇的配合下,奇襲日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的總部所在地馬金島,以犧牲30人的代價,全殲守敵350人,擊沉敵炮艦、運輸艦各一艘,摧毀敵飛機2架,燒掉敵航空汽油1000桶,取得了二次大戰中美軍首次兩棲登陸戰的勝利,令美國人民為之振奮。

  同年11月,在成為美軍從防禦到反攻轉折點的瓜達爾長納爾島戰役中,卡爾遜又親率第二突擊隊在島上開展了幾個月的叢林游擊戰,伏敵30次,以死、傷各17人的代價,共殲敵800人,被稱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巡邏作戰。卡爾遜因功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成為美國反法西斯戰爭的英雄和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3位海軍陸戰隊將領之一。

  當時,美國報刊的評論文章都一致地指出,卡爾遜部隊之所以能取得上述輝煌戰果,除了個人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良好的品質外,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八路軍游擊隊。

  鐵爾曼·竇爾登在其《美國海上奇襲隊》一文說:“卡爾遜奇襲隊的戰術取法於中國有名的八路軍的游擊戰爭。”

  美國報刊稱卡爾遜為“中國游擊戰的學生”,同時把“中國游擊戰之父”的美譽送給了毛澤東。但卡爾遜的“工合”精神衝擊了美國軍隊的傳統和秩序,引起軍中很多人的反感。1943年4月1日,卡爾遜被免去突擊營指揮官職務,轉而擔任團主任參謀。

  1946年,卡爾遜以將軍軍銜再次退役。

  不久,卡爾遜在舊金山主持召開了中國及遠東大會,周恩來作為老朋友向他發去了賀電:

  “卡爾遜將軍:謹熱烈致賀貴會開幕。貴會開幕之日,適為美國錯誤政策促使中國瀕臨全面破裂之際。中國人民竭誠熱望貴會能盡一切力量,以促使美國政府改變其政策,撤回在中國之駐兵,並在中國和平與聯合政府實現以前,停止對中國政府的一切援助。貴會為中美人民友誼之表徵,謹祝其一切之成功!”

  1947年5月27日,卡爾遜溘然辭世,享年51歲。

您正在瀏覽: 深得毛主席真傳的美國“游擊戰”將軍
網友評論
深得毛主席真傳的美國“游擊戰”將軍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