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正紅旗下有感

讀正紅旗下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讀《正紅旗下》有感(一)

  文/463匡韜微

  老舍有許多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批判老市井人民、教人深思的長篇小說,比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老舍也因為這些出色的作品,榮獲"人民藝術家"這一稱號,可我偏偏在《老舍集·茶館》中找到一篇特別喜歡的長篇未完的小說《正紅旗下》。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故此,我想試着說說我的感受以及喜歡這篇小說的原因。第一遍閱讀時,只略略看了看,可越看在後面,就越覺得有了樂趣。第二遍看完后,我才明了朱自清曾說過的"這部書使我們,始而發笑,繼而感動,終於悲憤了。"

  "正紅旗下"本是清朝滿族的一種軍隊組織和戶口編製,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小說主題與帝王大臣相關。可並不是如此,小說主要是用旗人的市井生活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和政治漏洞,以及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北京市民如何與生活鬥爭。康有為和梁啟超維新變法、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在如此激蕩的社會,旗人們依舊有滋有味地養鳥、放爆竹、聽評書。正如序中所說:老舍點到了我們民族根性中最為頑劣的一面。

  《正紅旗下》的語言極具特點,京味濃厚,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六類人:一類是寄生於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過着"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的生活;一類是想從八旗制度中掙脫出來,為自己重新設計一條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一類是晚清時期進入中國的洋人,他們仗着本國使館的力量胡作非為,或者在殖民地為非作歹;一類是當時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們反過來欺凌中國老百姓,如多大爺等人;還有一類是受不了教會、洋人的欺凌,自發組織起來反抗的人,如十成等義和團成員。最後一類是慘遭封建壓迫、受封建禮數束縛嚴重的婦女,但又擁有着不可否認的優秀品質,如大姐和母親。

  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與人民是否強大有關。我終於明白,為何當時英法聯軍能夠不費吹灰之力打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嚇得慈禧太后挾皇帝以令洋人,都是因為有一群寄生於八旗制度、依靠鐵杆莊稼過日子的旗人。又不得不細分出幾類,一類是不會射箭與騎馬的左領與驍騎校,一類是憑吃幾份餉銀的寡婦、瘸子和羅鍋。儘管歷史腐朽沉積下的北京市民瀟洒自在、充滿樂趣,但我終於悲憤了。

  如今,21世紀的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着,在黨和領導的帶領下努力實現中國夢,並走上小康之路。國家強盛,人民群眾富裕,與以前相比,都是值得深思的。

  讀《正紅旗下》有感(二)

  未完的序章

  蕭笛

  一直對老舍的《駱駝祥子》印象深刻,人物寫的入木三分,京味兒濃,底層人物掙扎於社會浮沉中的無奈與心酸寫的淋漓盡致。這部《正紅旗下》更是如此。

  《正紅旗下》的京味兒更濃,除了一些地道的北京俚語外,因為主角們多是旗人,還多了些滿語的俚語。看的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南蠻子都感受到了濃濃的京味兒(也就隔空感受下,豆汁兒什麼的就算了…)。過年要拜灶王爺,一定要買關東糖,好糊着灶王爺的嘴上天了不會說壞話。旗人間相互走動了,總免不得請安,二哥福海的安請的最好——"先看準了人,棉猴俯首急行兩步,到了人家的身前,雙手扶膝,前腿實,後腿虛,一趨一停,畢恭畢敬。安到話到,親切誠摯地叫出來:‘二嬸兒,您好!’而後,從容收腿,挺腰斂胸,雙臂垂直,兩手向後稍攏,兩腳並齊‘打橫兒’".真真一個標準請安畫面的即視感。

  旗人嗎,八旗入關以來,馬上得的天下,自是高普通老百姓一等。軍職世襲,鐵杆莊稼不倒,既是衣食無憂,自然要琢磨點有趣的好玩的,方顯得出自家風範。於是啊,玩雀兒,鴿子,蟋蟀,總得耐心喂得雀兒們羽毛光亮油順,天空上飛着幾個元寶,這才叫旗人。可是呀,鐵杆莊稼慢慢也靠不住,一個月就那麼幾兩餉銀,又要吃喝,還要人情送禮,碰上個打秋風的親家公,還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不然自家女兒會受氣呀——"親家太太,我還真有點餓了呢!千萬別麻煩,到天泰軒叫一個干炸小丸子、一賣木樨肉、一中碗酸辣湯,多加胡椒面和香菜,就行啦!就這麼辦吧!"這麼一辦呀,我母親的眼圈兒就分外濕潤那麼一兩天!"迫於生計,越來越多的旗人想辦法去學點手藝,二哥福海不就是個油漆匠么。可沒辦法的呢,只能硬頂着。自己家的姑母領着幾分錢糧,就算再摳,也還是有錢就是爺,一家人都得看她臉色。大姐的婆家呢,用了另一套辦法,賒。任憑小販店家在自家門口畫多少道記賬的"雞爪子",反正錢糧下來就還錢,一點不丟人!

  可是呀,就那麼點餉銀,能頂幾個用,換成別家,老來得子,得是多大的喜事,而母親看着我這個"老兒子",只是想流淚。就算是洗三,還得靠着福海二哥的操辦,又是酒里摻水,又是臨時去買大餅,總算才招待了那幫來賀禮的親戚們。

  而後啊,日子還是不太平,洋人來了,除了頂戴之外,沾着洋氣的玩意兒彷彿一下都變得高大上起來。旗人多老大也傍上了洋教士——第一次去就給了本聖經,加兩串多錢,要是信教也能此次都有錢拿,變成鐵杆莊稼,該多好呀。有了洋人撐腰,多大爺底氣足了,腰桿也壯了,賒賬再也不還錢了——要錢,找牛牧師去。不清楚底細的王掌柜,只能忍着氣,跟多二爺商量。二爺想了半天,只能去找定大爺幫忙,那可是真真正正的不問世事的富貴旗人,興許定大爺能幫着勸幾句呢。就這樣,一心想到中國做發財夢的牛牧師,終於興高采烈的來到了定大爺的府邸,兩人交鋒的序幕即將拉開。

  可惜的是,《正紅旗下》這本書寫了個開頭就沒再寫下去,即使它是老舍字字琢磨,手稿乾乾淨淨基本一字未改的作品,即使這本小說的故事原型就是老舍的家庭狀況,在那個知識分子被貶的一文不值的年代,這部手稿能得以保存,是不是已經算是萬幸了。但看的時候,終究是意猶未盡,高潮尚未迭起,就已謝幕。唯獨有趣的是,看完正文再看回代序和附錄,才真正理解了這本書的背景,以及老舍一輩子寫作的準則,始終是源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的。也許,這部未完的序章,本身也是那個年代所留下的印記吧。

您正在瀏覽: 讀正紅旗下有感
網友評論
讀正紅旗下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