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歷史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歷史教學反思

  參加頂崗實習已經有大概12 周的時間了,進行歷史教學也有了近11 周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我負責七年級的歷史教學。七年級的歷史相對於其他年級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能力的要求上,都比較容易。七年級是起始階段,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在教學的過程,我發現了一個很讓人矛盾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歷史教學更多是讓學生去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發展軌跡,從而引發其思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很難貫徹我的想法。除了學生們的基礎較以外,還有就是“成績”的要求。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滲透。與此同時,還不能忽視學生們的成績。為了能使學生們取得好的成績,就要在課堂上強調各種的重難點,進行知識點的分析。這樣就佔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剩下的時間還要用來鞏固這節課學習的知識。歷史課一周就只有兩節,每節課的間隔大概是兩天。這兩天的時間也沒有辦法進行更多的講解,只能將這些任務都安排到一節課裡面去完成。有時候想要補充一些學生們需要了解的內容,還要考慮到剩下的時間是否允許。這樣雖然學生們有了記憶知識的時間,但是很多的情況都是死記硬背,而不能夠變通。有的時候一個問題按照課本的記錄順序問就可以很容易回答上來,但是如果從結論來問,很多同學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的學生們不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有一次課程我分給各個小組任務,讓他們來歸納總結這節課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掌握。這是一節很簡單的課程,我認為這些問題應該難不倒他們,可結果就是,幾乎每個小組起來回答的學生都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一字一句來念出來。這與教學設計的結果大有不同。這和老師讓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都記下來有什麼不同。老師的想法很重要,但是這也需要學生的配合,沒有學生的配合,老師的想法的不到實踐,和沒有想法沒有任何區別。

  我也很清楚成績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在記憶知識的基礎上勤奮思考,逐漸形成愛思考的習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歷史,更理解歷史教學的目的。

  篇二:歷史教學反思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又一個學期結束了,通過歷史教學,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 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三: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如今新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煉,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總結過去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這裡我想簡單地談一下我的觀點。

  一、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激發興趣 活躍課堂, 新課改主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潛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心理學觀點看,興趣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因為興趣總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戰。”事實也證明,當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后,將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探索。興趣是成才的起點和求知的動力。而初中學生學生,活潑好動,愛問問題,有些幼稚,又很可愛,因此,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助於學生在一個輕鬆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 、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能大大激發學生興趣。 1、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願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例如講到“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製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這樣,學生彷彿“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治的認識。 2、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於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如在講“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時,先讓五名學生表演歷史劇,再現歷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又出示過圖示說明: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裡,這就形成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於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3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卧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后,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潛力,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4、根據初中生表現慾望強烈的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課堂作業。採用分組或個人搶答等多種形式,最後對優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 尊重學生,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保障。 現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別人對他們的感受。當他們感受到你的尊重時,他們也能自覺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響,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係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總之 ,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趣”為導,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活躍學生的“思”,培養學生的“智”,發展學生的“能”。用多種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有了興趣以後就願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初中學生天真、幼稚,該說的他們說,不該說的他們也說,有時課堂一旦放開,教師不易駕馭。可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大組,自薦組長,組長負責討論時推薦(自薦)代表發言、參與討論。在上導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設計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個內容。先由封面圖引出話題,再結合第17課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讓學生根據三幅圖中三個陶俑的神態和動作猜猜他們的身份。學生討論的很激烈,進行了大膽的想象,他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短時間內便創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 ,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快樂。所以辯論課的開展,故事會的舉行倍受學生的歡迎和重視。總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進行一場成功的辯論賽,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首先準備大量的必備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為了證明一個論點,必須運用古今中外的例子進行論證;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必須翻閱大量書籍,學生由此增長了見識,強化了記憶,拓寬了知識面。

  (二)突出能力的培養 首先是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辯論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辯論要出采,往往還需要創造性思維去搜集、佔用新材料、採用新途徑和新方法、發現新問題和新視角,表達方式上運用新策略和新詞彙,從而使立論有新意、論辯有新招並注重在辯論中創新。優秀的辯詞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提供寶貴的學習和借鑒。學生在短兵相接的辯論中,表現出機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維、沉着的應變態度和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這點也是我在付出了艱辛和努力之後,頗感欣慰的。此外,還有助於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的增長。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遊史海,創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

您正在瀏覽: 歷史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歷史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