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一)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產生興趣的基礎,如果每個教師都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了學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學生,我認為這比任何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都有效,因為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師處處為學生着想,照顧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要用真情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每天以親切的面孔面對每個孩子,要認可每個學生,不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喜優厭差,對學困生要多些關愛,教學中注意多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作業、檢測都要根據他們的實際制定評價標準,做對了,及時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做錯了,也不指責,耐心講解,不讓他們產生氣餒情緒,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只有我們老師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並努力地將他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讓他們喜歡上數學課。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

  從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學習活動,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教材很多內容的呈現都注意體現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如一年級下冊找規律這節課中,一位教師先用切合實際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元旦慶祝會,各班都會把教室布置得很漂亮舉行大聯歡。大家看,這是一(5)班的教室,這個教室布置得有什麼規律呢?老師邊說邊把教學立體圖掛在黑板上,經過短暫時間的觀察,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這個說:燈籠是按藍、紫的順序排列的。那個說:花是紅、綠順序排列的。小旗是黃、紅順序排列的。片刻,教室布置的規律找了個清清楚楚。課本上的練習一般是圓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現,而有位老師在設計練習時很有創意,結合兒童的特點讓學生拍手、擺頭來找規律。又設計了學兩聲貓叫、學一聲狗叫,讓學生在活動中找規律。這樣的活動很實在也很有趣味,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知知識,體驗到趣味數學的魅力。

  三、提倡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怎樣投入與數學學習,甚至比學習何種數學知識更重要。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能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不僅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合作學習還有利於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也有利於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

  四、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道之前儘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數數前,由於學生剛入學,互相之間還比較陌生,就設計了自我介紹的活動,介紹內容必須包括家裡有幾口人這樣,就把學習的數數的知識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學高矮時,前一天,這位教師對學生說:明天數學課上,同學們要告訴全班同學,是爸爸高些,還是媽媽高些?學生回家后就認真觀察比較,無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識滲透在生活實際中了。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二)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如何運用新教材,創造性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是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主題。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複”,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繫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準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后,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繫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繫實際,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三)

  學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體性,而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後進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慾望。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极參与主動地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框架,讓學生用力拉,怎麼也拉不動,學生便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認識。接着又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的框架說:“大家都知道平行四邊形是容易變形的(隨手在兩對角拉動幾下),現在我在它的兩個對角釘上一根木條,誰再來拉拉看?”學生還是拉不動,我問:“為什麼又拉不動呢?”在變化對比的情景中,使學生又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穩定性。最後請每個同學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擺過一個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擺成和剛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學生動手擺完后,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麼不能”,從而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從演示到實驗,從靜態到動態,我講得很少,只在關鍵時給予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了,討論中大家都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數學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數學課堂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您正在瀏覽: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
網友評論
小學數學教學札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