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故而,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舉例進行驗證……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了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DD為參加“陽光夥伴”的32 名運動員購買統一服裝。通過兩種算式的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先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35+25 )×32=35 ×32+25 ×32 這個等式,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根據“老師還有其他選擇嗎”?這一問題,再次引出(35+25 )×32=35 ×32+25 ×32 ,最後,要求學生照樣子寫出幾組這樣的等式,引導學生再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發現的規律。這樣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過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能力。

  3、教完之後,感覺在練習的設計上,還太拘禮與課本,雖然引導學生髮現了定律,但沒有相配套的練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應用。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不能及時反饋,對如何用活、用好教材還需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篇二: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圖植樹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為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 “ 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 ” 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做好新知鋪墊,然後創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 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 。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 4 + 2 ) ×25=4×25 + 2×25 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再讓學生 “ 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 ” ,再次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為後來 “ 乘法分配律 ” 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

  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 “ 你有什麼發現? ” 。此時學生對 “ 乘法分配律 ” 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 “ 模糊 ” 的認識。

  三、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設了條件

  為了讓 “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 ” 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 “ 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嗎? ” 。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教學設計,對本節課進行以下反思:

  一、在 教學這節課時 ,我 以計算引入,複習舊知, 然後拋出一個較為複雜的算式“ 46×276+276×54”如何計算更簡便,一下子學生們鴉雀無聲了,他們陷入了沉思中,有的抓腦袋,有的搖頭,很是難為,這是,我很“自豪”的告訴他們,老師能在一秒鐘內說出得數,你們相信嗎?想知道老師的訣竅嗎? 一下子,把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了起來。

  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 出示情景圖后,請學生自己思考,交流 。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乘法分配律從而加以內化。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量關係變化的多次類比中悟出規律。

  三、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我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四、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教師“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進行合作,學會了獨立思考。這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其激勵作用無疑是無比巨大的,而“愛思、多思、會思”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體現新課標的一些理念,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通過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同時也注意知識的延伸。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後,發現學生的正確率很低,特別是對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極容易混淆。

您正在瀏覽: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