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

  篇一: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本課為蘇教版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課《力在哪裡》。教學目標為 ⑴能夠搜集事例,說明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⑵能夠通過彈彈子遊戲發現力的三個要素。〔3〕能夠使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所要傳授的科學知識為 ⑴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⑵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了教材,精心設計了上課教案,精心為學生準備可實驗器材。在教授的過程中學生配合的很好,課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只是在開頭的課題導入上顯得有點突兀。在課下我想了多種導入方法,與本組的教師討論后覺得這個導入還好一點,但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就顯得不是那麼好,我想是自己的語氣和語言還是不到位。同時我越加發現教師在課堂上的每次提問應該是相當概括和準確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清楚明了的了解科學知識。

  還有就是在課堂讓他們自由研究彈簧秤稱量物體所受的重力的時候,有的小組有點亂,其中一組的兩同學發生爭執,我想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以外,還要對他們進行更多的德育教育和小組合作教育,這樣才利於他們更好的成長。

  在科學課教學中要警惕幾個傾向:1.知識先行,單刀直入,應該採取多樣的導入方法。2.不重過程只重結果,結果往往是知識的結果。3.關注學生知識的多,關注學生髮展的少。4.牽手太多,放手太少,沒有自主探究。5.追求唯一標準答案多,提出多種合理答案少。6.啟發的深度很淺,問題多多,提問多多,卻沒有多少思考的價值。以上幾點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

  在教學中我應該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與此同時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共同學習,教師要起表率作用。還要認真的鑽研教材,備好教材,要用科學的方法上好每一節科學課。

  篇二: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非常榮幸能夠在4月19日時與5小學的孩子們共同上了一堂研討課,《力在哪裡》這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四單元第一節課,本課我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與體驗為基礎,通過讓學生親自來“找力”及親歷“玩彈簧”的遊戲,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力的現象,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同時知道力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的影響,認識到力有大小和方向。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我對教材做了一定的處理:

  第一、導課時,我設計了“玩羽毛”這個遊戲,讓學生在玩中發現羽毛不落地是因為受到了風的力。此時追問:力在哪裡?你能說說嗎?自然的引出了力這個關鍵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也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第二、在體驗力的普遍存在時,在學生由此及彼地從周圍生活中找到許許多多的力之後,我增加了教材中沒有提到的磁力,一個磁鐵在受到另一個磁鐵的“推力”后而改變位置這個活動避免了學生產生“只有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才會有力的存在”這個誤區;但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捨棄了讓學生從這麼多力的現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的“機會”,這並不是我不想“畫龍點睛”,而是學生對力的概念中的“相互作用”這一物理術語不太“親近”,所以我只是讓學生感受到力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後就“戛然而止”,這種似完未完的種種力的現象也將為他們以後學習力的知識積累“前概念”。

  第三、在探究力的作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按教材的安排進行玩彈子,捏橡皮泥等活動,而是選擇更有結構的材料——彈簧,簡簡單單的材料、簡簡單單的活動卻同樣可以把力的特點全部體現出來,既減輕了教師準備材料的負擔,又節約時間,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就在身邊,只是平時沒有刻意去發現而以。

  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有意義的玩中輕鬆地獲得了知識,學習興趣很高,教學目標得到了實現。但是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當我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幾個彈簧受力的方向後,應該及時讓學生在報告單上把自己組彈簧受到的力畫出來,加深理解。

  第二、在彈簧秤的測量使用上,還應讓學生多加練習。

  第三、在歌曲中找出力的存在及力的特點這一環節上,還應多給學生些時間讓其找出更多,進一步體驗到力的無處不在。

  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

  篇三: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力的現象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力是無形的,根據力作用在物體上的效果來感受力又是學生所陌生的。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驗與體驗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具有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和活動,使學生對已有經驗和信息進行檢索與篩選,對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徵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重視學生探究活動中的思維訓練。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前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帶着問題去研究,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明確,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放手讓學生用身邊的物體感受力的存在,帶領學生體驗力的發生過程,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本課成功的關鍵。

  意外之喜:

  在設計課時,我根據整個教學設計,對板書進行了精巧的設計,在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一小塊空間,讓學生親自上來寫他們的發現,可是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令我始料未及的情況,上來寫的學生太多了,以至將整個黑板寫的滿滿的。當時我很緊張,想這下麻煩了,可是轉念一想,這樣不是挺好么,一方面說明學生的自主探究成果豐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學生的成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力的感受和認識。

  不足之處:

  對於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處理能力不夠,不能靈活處理和引導。總是想方設法將學生拉到教師事先預設好的思路中來,沒有很好的抓住課堂中出現的閃光點。

您正在瀏覽: 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力在哪裡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